不過是一家人

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;他們在基督耶穌裏與我同工,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;不但我感謝他們,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。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。問我所親愛的以拜尼土安;他在亞西亞是歸基督初結的果子。(羅一六:3-5)

初期教會歷史使徒行傳,記載福音的傳揚,說到一雙夫婦。丈夫亞居拉是猶太人,妻子百基拉是羅馬有名的家庭,可能非猶太人。他們好像沒有兒女。約在公元49年的時候,羅馬的猶太人自相分爭,對種族歧視以為平常的政府,落得乾淨,把所有猶太人都逐出首都(徒一八:2)。

這個家庭,像是時代風暴中的一片葉子,飄洋過海,到了希臘地峽上的大城哥林多。在那裏,他們又拾起製帳棚的故業。曾受過拉比訓練的使徒保羅,也有製帳棚謀生的手藝,就去投奔亞居拉,百基拉夫婦。

在哥林多,保羅住了一年半,是他駐留久,工作有效的地方。但也引起強烈的反對;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,接待這樣的爭議性人物,不僅沒有好處,還要冒極大的危險,這需要道義感和勇氣(徒一八:1-11)。如此情景下,我們看到主在異象中給保羅保守的應許,就知道環境的困難;在另一方面,同工的鼓勵和及時安慰,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
狂風暴雨不能使他們退縮,而且似乎是興猶未足,他夫婦還要繼續冒險遠征。

無疑的,亞居拉是帳棚生意的老闆。不過,決定行程的顯然是保羅,當保羅要往耶路撒冷,取道敘利亞的時候,並沒有清楚指明終點是哪裏,這雙夫婦居然跟他同去。這是說,他們既然連生命都擺上了,哪還甚麼其他顧慮!他們成為佈道團的一部分,志願接受保羅屬靈的領導。樂於接受屬靈的領袖權威,是生命成熟的表現。

今天的情形,常是有錢斯有權,財閥是教閥,代替聖靈作主,坐在大椅子上。亞居拉和百基拉,是完全順服,以作基督徒為正業,以發展神的國度為重,商業利益倒成為次要的考慮。如果今天的教會,多有幾名像亞居拉夫婦那樣心志的信徒,哪還用講甚麼“教會增長”,喊甚麼海外宣道,差傳之類的口號!

保羅並不曾與他們同行到底,在行程中,把他們留在以弗所。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,用不着甚麼預算,募款,籌備,在他們家中,自然的就開始聚會,在那時信主的人中,可能包括希臘名字的以拜尼土,保羅稱他是“亞西亞歸基督初結的果子”。可見這雙夫婦的家,向所有信主的人開放。如果用開荒佈道名詞的話,他們應該列入拓荒者的紀錄。

當保羅再回來的時候,這“家庭教會”已經有相當規模,但主持的亞居拉夫婦,並沒有建立自己的山頭,把持地盤,似是又飄然他往;保羅繼續在以弗所有他最長久的事奉,前後約“三年之久”(徒二0:31),教會另外設立了多位長老。

在羅馬書末後的問安中,聖經提到“他們家的教會”(羅一六:5),我們對亞居拉夫婦事奉的新方向,得到了答案,是表明他們回到了羅馬,又在他們家中有了教會。這多麼像亞伯拉罕,腳蹤所到的地方,就建立敬拜的祭壇!用不着高大的建築,多半可能連招牌都沒挂,但不妨礙其為教會。在同一章中,似乎說到還有另外的聚會點,卻沒稱為教會;提名的亞遜其土,非羅羅古,各有“與他們同在一處”的聖徒(羅一六:14,15),但那可能只是聚會點,並不是另外的門派。

教會是得救歸於基督的人。基督是元首,所有重生的信徒,是神家的人,都屬於這個奧祕的身體。

地方性的教會,並不限於地域,也不應該有種族的成見。

百基拉夫婦只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家庭。這一個家庭,敞開他們的門,接納不同種族的人。希臘人以拜尼土,出現在這個教會中,保羅特別宣稱是他“在亞西亞”初結的果子,也跟到了羅馬。既說“初結的果子”,是說這位基督的老戰士,壯志不衰,他並不故步自封,還要前進,結而又結果子,再“得些果子”(羅一:11-13)。他甚至說:“我立了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,免得建立在別人的根基上。”(羅一五:20)這不只是要有雄心,還要有配搭的同工,像軍事上的支援者,才可以使他偉大的宣道戰略能夠實現。

我們看見,保羅前進,亞居拉和百基拉跟進,作他的後援,和隨地供應,不至使供應線過分拉長。聖經和教會歷史,雖然沒有提到這個家庭如何在經濟上,支援使徒保羅的事工,但我們決難相信他們不這樣作。

今天所謂增長,在基督教發展的地區,常是在高談理論,成為競設分店的依據,教堂數目增,而信徒數目不長,靈命更遲滯不長。我們看這雙夫婦生命長進的過程:從結識保羅,從使徒身上看出生命的意義,得以認識基督和事奉的道路,就把身家性命擺在祭壇上,更且把事業擺上,行動方向擺上;他們既然以基督為元首,就完全奉獻給祂,整個的身體,都是為祂使用,讓流出寶血買贖他的救主,完全作他的主,全身沒有一吋再屬於自己!這是教會增長的唯一途徑。

現在基督教發展地區失去的,初拓展地區的教會得着了。在亞洲,在非洲,在拉丁美洲,福音的種子新散播的土地,教會蓬勃增長:不僅是數目的增長,而是因為有這樣生命增長的信徒,生命增長的家庭,使教會持續發展不衰,每天開創新的紀錄。

不過,在美國,也出現了曙光,就是家庭教會運動。

他們不是因為受到迫害,不得已而轉向家庭聚會。他們看見教會的趨向,由一個人,成為一個運動,一個機構,走上企業性僵化的模式。他們尋求恢復初期教會活潑的家庭聚會,脫離宗派和教堂的拘囿。大教堂誠然有其莊嚴儀式,系統的造就,但四分之三以上的力量,用在維持方面;而家庭教會的經費,卻是四分之三用在向外宣道上。更重要的是,主耶穌說過:“你們的財寶在哪裏,你們的心也在那裏。”不把財寶放在自己的節目上,就會使你多想到別人。

家庭教會是小教會,由一家人,擴及三四十人,最多五十人,不容易產生明星講員,也成不了超級教會;沒有建築,沒有圍牆,心胸闊大,成為真正的世界級教會。這是亞居拉帳棚擴大的遠象,也是初期教會成功的原因。願我們回到這古道。阿們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