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與事奉

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1至19節

一個清早。有耶穌的七個門徒,在提比利亞海上打魚。提比利亞海,是加利利湖的另一個羅馬名字。

天還未亮。曙色蒼茫主中,有一個人形出現在岸上,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。門徒不知道是誰。

耶穌復活以後,差到墳墓去的婦女,去告訴門徒:主約定在門徒以先“往加利利去”(太二八:7)。原來祂果然在他們以先到了岸上,只是等到現在才露面。

主耶穌對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託付。祂對於所揀選的使徒,有時稱為“門徒”,顯然與眾不同。例:婦女們供應“耶穌和門徒”(路八:3)。耶穌復活後,先稱門徒為“弟兄”(約二○:17,18),都是表明特殊關係。

耶穌復活以後,有多次的顯現(徒一:3);約翰福音記載的,是向集體門徒的三次顯現。

按時間來說:第一次是在復活主日的晚上;第二次是在八天後,第二個主日的晚上,多馬也在場;第三次是在提比利亞海邊,時間可能是主日的清早。因為在主第二次顯現之後,門徒動身往加利利,要走約三天的路程。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是安息日,很可能他們在星期六晚上出海打魚,整夜勞力,一無所獲,是主日的黎明。

主三次向門徒顯現,有不同的目的。

使命

首先的事首先作。

門徒最要緊的,是知道自己的使命,生命才有方向。

復活的主對門徒首先的話:“願你們平安!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(約二○:21)

然後,有了使命,還必須有執行使命的能力,才可以實現。因此,主對門徒吹一口氣說:“你們受聖靈!”(約二○:22)聖經記載:在亞當受造的時候,“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,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。”(創二:7)是人生命的開始。同樣的,復活的主,向門徒吹氣,成了新生命的開始。有了這新生命,才樂意執行主的使命,也可以執行主的使命。

沒有新生命,不能夠傳遞生命,所作的工作是死的工作。可惜,今天許多人沒有主復活的靈,也不能作有生命的工作。

堅信

門徒們並沒有立即去加利利,在耶路撒冷等了至少八天。聖經沒有記載他們在那裏作甚麼,可能的原因之一,是等候多馬來。

多馬哪裏去了?就他的性情來推斷,可能是為絕望悲哀所勝,獨自在一個地方。(約二○:24)我們常說:“懷疑的多馬”;但不應該忽略,他也是有感情,對主忠心的門徒。在耶穌工作的末期,耶路撒冷的宗教人,激烈的反對祂。拉撒路死後,耶穌要再去那裏,是冒着生命的危險。多馬雖沒表現出堅強的信心,他說:“我們也去和祂同死吧!”(約一一:16)甘心和耶穌同去赴死而不辭,確實不容易。這樣的感情,失去他所忠誠愛慕事奉的主,會有甚麼反應?好幾天不見他的人,哀悔痛哭,是自然的。

為甚麼不丟下多馬算了?因為多馬到底還是愛主的,只是他是早期的科學家,他需要先證實才肯相信。耶穌俯就他的軟弱,特別顯現。科學家也可以信主,服事主的。事奉需要配搭,不能輕易放棄任何肢體。我們看出,至少在打魚事業上,他大有幫助。

主堅固多馬的信心,也是堅固眾門徒的信心。

事奉

使徒行傳記載:耶穌復活以後,同門徒聚集,囑咐他們“不要離開耶路撒冷,要等候父所應許的,就是…要受聖靈的洗。”(徒一:3,4)他們照主所約定的,去加利利,是在這以先的事。

以後,門徒到了加利利。他們在那裏作甚麼呢?

為甚麼要去加利利?因為那是他們的根,在那裏回想,流落了多遠。

記得:是在加利利的湖邊,主呼召門徒,要他們撇下打魚的事業,開拓新的疆域,作“得人如魚”(太四:19 可一:17 路五:10)的漁夫。

現在,他們仍然重操舊業,得魚忘人,服事自己的肚腹!主要更新祂的呼召。

司布真(C.H. Spurgeon)講過,主沒有要我們求神的國和祂的義,而是“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”(太六:33)。服事主,絕對要把主放在前面。現在門徒去打魚了。主並沒有責備他們;只是叫他們看看結果如何:“你們有吃的沒有?”這句話,完整的意義應該是:“你們整夜勞力得着了甚麼?”離開主的努力,還是“沒有”。

謝友王牧師的從虛空到充滿:傳道書注釋,有“竹枝詞”四首:

零再加零還是零,無分加減或除乘,
算來算去全盤舊,多出分毫也不能。

若在零前加個一,今時就不同往日;
後面零位越加多,數目越來越大筆。

請問前面一是誰?原來正是主耶穌;
虛空加上祂充滿,缺乏隨時變有餘。

記得一字加在前,千祈莫放在後邊;
基督若非居首位,零零依舊不值錢。

這最能說明人生的意義,對服事主的人更是如此。人生活的問題,是把生活放在生命的前面;向主承認自己的失敗,歸回主,生命有了意義,生活就沒有問題了。主釘痕的手親自服事他們,使他們經歷了愛。

明白了主的愛,愛主,才可以受託。認識了生命的意義,才可以談忠心事奉;藉服事人而事奉主。

耶穌連問彼得三次,考驗他愛主的心。主在此不是建立他的信心,因為三次不認主已經赦免了,對付了;主也不是斤斤計較,以三還三,愛是不計算人的惡,主用不上報復彼得的三次不認主。所以我們不要着重所用的“愛”字差別,我們寧可相信,在聖經中,不乏互換使用的先例。

在實際工作次序上,有愛主及人的原則。使徒約翰似乎有喜歡同一語句連續用三次的傾向,在約翰一書,可以見到:“父老啊,少年人啊,小子啊”的例子。(約壹二:13,14)主要的意思,是要愛主的羊群,不是彼此社交,而是與主相交而彼此相交;從主得到餵養,而餵養主的羊群。

許多年之後,彼得在寫給教會的書信,勸告作長老的人說:

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們;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也不是因為貪財,乃是出於樂意;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,乃是作群羊的榜樣。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。(彼前五:1-4)

記得:沒有更新的生命,不能事奉主;得主更新,應該有新的方向,不為自己活,事奉主,關心主的羊。

願復活的主,也更新我們,轉移我們生活的方向,引導我們行義路,也給群羊留下美好的腳蹤。阿們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