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是歷史的主宰

-普珥節的由來

現代猶太人,所最熟悉的聖經,除了摩西五經之外,就要數以斯帖記了。其主要原因,是因為以斯帖記給人帶來希望,堅定人的信念,叫人確知神是公義的神,祂的權能支配着人類的前途。惡人雖然一時昌盛,終究必然傾敗。(拉比Joseph Telushkin:Jewish Lieracy.)

如果說,聖經不提到神,似乎近於不可想像。事實上,確有這回事:舊約的以斯帖記,全卷沒一個“神”字。

以斯帖記是聖經中的一卷小書,列在舊約歷史書的最後。但這並不是說這卷書的重要性小,分量輕。也許,這表示創世記說明是神展開了人類的歷史,以斯帖記則說明神掌管着歷史。

歷史中到處有神的手印。聖經中有兩個節日,不是摩西原來所定的,就是修殿節和普珥節:修殿節是紀念馬克伯恢復聖殿敬拜;普珥節是紀念神藉以斯帖拯救猶太全族。

普珥節在猶太曆亞達月,就是十二月十三日,本來是哈曼掣普珥所定的,想要轄制滅絕猶大人的日子,猶大人反而成了得勝者,轄制恨他們的人。這仿佛是另一個逾越節。猶大人家家洋溢着喜樂。

脫去了恐懼和憂鬱,愁苦和嘆息,隨着失敗的仇敵,逃避無蹤。

那年的正月十三日,哈曼掣籤定了日子,要滅絕猶太人。黑暗掌權的時期,不過七十天。到了三月二十三日,事情完全轉變了。權傾一時的哈曼,被挂上了五丈高的木架。以斯帖命末底改傳王的旨意,於十二月十三日聚集自衛,並可以隨意擊殺仇敵。

日子在盼望中過得很快。

在各省的城裏,猶太人下手殺那些要害他們的人。因為有王旨,又懼怕末底改的權勢,各地的官長都幫助他們。人都是願意站在勝利的一邊。

各外族的人,看見風勢轉變,就有許多入了猶大籍。無人能夠敵擋他們,都懼怕他們。

據記載﹕在書珊城中,猶大人殺了仇敵五百人,又殺了哈曼的兒子,巴珊大他,達分,亞斯帕他,破拉他,亞大利雅,亞利大他,帕瑪斯他,亞利賽,亞利代,瓦耶撒他等共十人。

亞達月十四日,書珊城的猶大人,又照敵人所要對付他們的,反在敵人身上趁了他們的心願。這樣,就脫了仇敵的手,得享平安。照律法的規定,摸了死屍是不潔的;於是他們在日落的時候,潔淨自己,在次日十五那天安息,設筵歡慶。在各省其餘的猶大人,則於十三日聚集自衛,並且攻殺仇敵。因此,首都以外的猶大人,於十四日安息,在那天設筵歡樂。

“荊棘被火燒着,卻沒有燒毀”(出三﹕2)。西乃曠野摩西所見的異象,顯明永遠的神,與祂的子民同在。

想到這七十天裏所發生的事,如同被擄七十年的經歷,真是經過了火的洗禮。末底改自己是這樣﹔全體的猶大人也是這樣。雖然,他們還不能算得上完全,但委實潔淨了許多。

很奇妙,這整個的過程,煉淨了他們,也使他們更強固的結合在一起,他們定意記取這次的教訓,不容許再有一次“普珥”事件的發生,不容別人拈鬮決定他們的命運。

時間,並不會停留。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。

怎樣才可以使這段歷史,長留在後來的人的記憶中﹖

末底改看到了那邊的筆和皮卷﹕是那羔羊犧牲了性命,留下了它的皮,給我們可以寫下人得到拯救的故事。

這故事怎樣寫法呢﹖

就叫它作“普珥節”吧﹗好一個諷刺的名字。

回憶,再一次縈迴在末底改的心頭﹕“普珥”是骰子的意思。想想看:一個亡國被擄的民族﹗他們的命運,不是由公義的法律來裁衡,而是由擲骰子來決定,是戲笑,是玩弄於股掌之上。還有比這更可悲哀的嗎﹖偶然的一擲,骰子轉來轉去,就可以把整個的民族置於死地。多麼的輕賤﹗

但他們到底不是完全被忘記的孤兒。當全體同心合意,禁食哀求的時候,他們的聲音蒙聽見,拯救就臨到了。不過,他們知道,是誰決定骰子的轉動和靜止。

還是把這個可記念的日子叫作“普珥節”吧。那是仇敵哈曼自己決定的日子,是他自己選定的滅亡﹗何等奇妙的轉變﹗對於仇敵來說,是黑色的十三號﹔對於猶大人呢,竟然變成了紅色的十三號吉日﹗

末底改記錄了這事蹟,寫信給所有的猶大人知曉,並且切實的囑咐他們,務要堅守,流傳到世世代代﹕在每年亞達月十四,十五兩日,是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,轉憂為喜,轉悲為樂的吉日。開始是禁食祈求,然後設筵歡樂﹔同時,彼此餽送禮物,賙濟窮人,表示社區的團契和關懷,與缺乏的人分享,喜樂時共同慶祝。因為屬神的子民,所面對的是共同的仇敵,也存在於共同的命運。

以斯帖和末底改的印記,在歷史上長留下信,望,愛的見證,給世人知道,是誰掌管着歷史,決定人類的前途。神保全猶大族是重要的。約在五百年之後,神的兒子基督耶穌從猶大族降生,不但要拯救猶太人,且要把全世界的罪人,從滅亡中拯救出來。於是,在舊約神吩咐遵守的節日之外,加了一個普珥節。他們知道神的眷顧保守。

到了二十世紀,德國的希特勒,走上哈曼的故轍,想要消滅猶太人。約六百萬的猶太人,在殘暴的獨裁者手下被殘害。但惡人埋下了毀滅自己的種子,終至滅亡。

有人說:“以色列有許多仇敵,但只有一個普珥節。”不過,有一個普珥節,可以見證勝過仇敵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