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念戰士功績

第一次世界大戰,於1918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結束。美,英,法國,共同宣告為“休戰日”(Armistice Day)。以後,定為紀念各次戰爭的陣亡將士。那些人,為了保衛國家的自由,獻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
二十世紀打了兩次世界大戰。有人說: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終止。也有人說: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。戰爭不停止,也就在不停的製造了許多陣亡將士。

另一種為了所蒙的呼召,作出愛的反應,而犧牲自己的,是宣教士。他們為了更高的目標,卻並沒有使“萬骨枯”,所成的功績也就沒有那麼顯著。不過,實在的成就,卻超過武裝的戰士。

他們沒有聲音,他們沒有為自己說甚麼話。因為知道,所事奉的是在天上的主。當然,他們的冠冕在天上。只是在地上也不該沒有記念。

從教會歷史看,我們看見,有多少人,為了真理而受盡迫害,凌辱,以至殉道。但福音得以廣傳,神的國度得以擴展。

還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的事:英國衛理公會的宣教士們,撇下了家鄉和所愛的親人,不避危難,到遠方去。有的到了南太平洋的島上,甚至被野蠻的人吃掉。但他們所播下福音的種子卻發芽,成長,結果許多倍。那些島上的人民,全都成為基督徒。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大,所得的成果,也極其豐碩。

年老的使徒保羅,寫信給提摩太,鼓勵他把年輕有用的生命,奉獻在主的祭壇上。他不是要他如何的在地上求進步,作出甚麼大事,成大功,立大業;而是要他竭力討主的喜悅,作個傳道人。

我兒啊,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。…你要和我同受苦難,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。凡在軍中當兵的,不將世務纏身,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。(提後二:1,3)

保羅明明的告訴那年輕人,那條路不是容易的,不是甚麼有前途的好職業,而是要受苦的,就像當兵一樣。

中國有句俗語說:“好男不當兵,好鐵不打釘。”但保羅偏要叫他當兵;而且預先告訴他,那條路不容易走,是要受苦難的路。

保羅不是用感情激動他,叫他立志;而是叫他好好思想:“我所說的話,你要思想,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。”(提後二:7)

保羅啊,你怎好這樣講呢?你不是要失去一個忠心的跟從者了嗎?

不過,那正是耶穌基督的作法,主也喜歡祂的門徒照樣去作。主不像地上的領袖們,為了自己的利益,說成是愛國;主從不用不用誤導的手法,也不要人寄以幻想。祂要那些門徒候選人,先“坐下計算”,知道所要付的代價,才作決定。因為救恩是免費的;但作門徒是要付代價的。

但是,思想不是拒絕,也不是退後。信的人,主會給他聰明,叫他知道如何選擇;並賜力量,使他能夠堅持所選擇的,以底於完成。

主所給的,是甚麼樣的聰明呢?如使徒保羅所說:“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;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”(林後四:18)想想看,周圍我們所看見的東西,有哪一樣是永久的呢?有哪一樣能夠帶到永恆裏?保羅這樣為教會禱告:

“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,容易的父,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,使你們真知道祂;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,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的指望,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;並知道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,是何等浩大。…”(弗一:11-19)

世人對屬靈的事是瞎眼的,因為他們只注視地上的事物,看不見屬天的榮耀;必須有聖靈的啟示,才可以開啟心眼,透過地上的雲霧,看見永恆。

不僅如此,要作跟從主的人,必須全心全力以赴,像當兵的人一樣。因此,必須明白主的愛,而一愛主的心。所以使徒保羅又為教會在神面前禱告:

“求祂按着祂豐盛的榮耀,藉着祂的靈,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;使基督因你們的信,住在你們心裏,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,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,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,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,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,充滿了你們。”(弗三:16-19)

保羅認識,這屬靈戰爭的艱苦,能夠堅持到底而且得勝,是極其不容易的事,甚至是超過人天然能力所作得到的。這就像人體裏面必須有空氣,才不至於被外面的壓力軋扁了。所以外面不能靠人的智慧,不是靠自己,也不是和屬血氣的爭戰;信徒必須明白主的愛,被主的愛所充滿,靠主的大能大力,才可以站立得住,而且在艱苦中向前,靠主得勝有餘。

保羅受了這愛的激勵,就說:“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着基督…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,向着標竿直跑,為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”(腓三:7,8,13,14)

靈界的戰爭,就是光明與黑暗的戰爭,是沒有停止的;將來的榮耀,也沒有停止的,是超越外面在地上所能夠了解的,也是無法述說的。那要等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再臨,地上的國成為主的國度,聖徒並且要與主一同掌管萬有。

這戰爭,信徒要自己志願參加,踏着耶穌基督和歷代殉道者所走血跡的道路,背起十字架來向前。

求主興起教會,不避艱險,走這十字架的道路,直到得着榮耀冠冕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