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信徒平而不凡

因為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(代下二九:34)

照猶太教的禮儀,獻祭的事屬於祭司世代的特權,別人不得擅自俎代庖。不過,在此記載,於祭司不夠用的時候,利未人可以代祭司執行。

今天,福音仍未傳遍,到處聽到的呼聲是:“要收的莊稼多,作工的人少”。(路一○:29)也許,有的教會求過“莊稼的主”了;但他們沒有聽到主差遣的聲音,或根本沒有看見主差遣的原則:更多的人投入工作。

主耶穌在世工作的時候,沒有一個專業資格的工人;十二個門徒都沒有到成熟的階段,不過,工作不能不作。主看十二個門徒不夠,必須動員更多人。於是,“又設立七十個人,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在祂前面,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。”

這並不是說主注重人數,以多為勝;而是給我們看見,主使用平信徒的原則。

當拿破崙縱橫不可一世,主宰歐洲的時候,有人問他將如何對待中國。他說:不要去叫醒那沉睡的巨人。

今天,平信徒是教會沉睡的巨人;教會一方面說作工的人少,一方面任由那有力的巨人沉睡。

初期教會沒有教階制度。不受薪的平信徒,凡事都跑在前面,而不抓權。教會史上平信徒所作的事工,使我們欽佩,使我們驚奇:

教會第一個殉道者是平信徒,執事司提反,而不是使徒雅各(參徒七:)。首先把福音帶到遠方的,是執事腓利下曠野的腳步(參徒八:):平信徒的福音使者,竟然能夠醫病,趕鬼,行神蹟和大異能。向大數人掃羅(使徒保羅)見證,又為他禱告,按手,施洗,使他被聖靈充滿的,竟只是一名虔誠的平信徒:“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”(參徒九:),神用區區小器皿為大使徒按手!以製造帳棚為業的平信徒亞居拉,百基拉夫婦,卻能夠主領“聖經講座”,受教的對象居然是“有學問,最能講解聖經”的名解經家亞波羅!他們“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”(參徒一八:)。寫了聖經中路加福音及使徒行傳二卷的,使徒保羅介紹他只是“醫生路加”,並沒有別的聖職銜頭-你相信嗎?又是一個平信徒!再看他們,受勞苦,遭迫害,與使徒一同坐監,奉獻財物,接待遠方的傳道人,在家中建立教會…在初期教會的史頁中,平信徒的工作,針有無比的光彩,他們是那麼活潑,可愛,有堅定信仰的一群!

我們看到初期的教會,缺乏現代教會所以為不可缺少的條件,面對極大的壓力,應該關門才是。但他們不僅能夠生存下去,而且靠聖靈的大能,迅速的擴展,結出多倍的果子,征服了大半個世界。因為他們是全體動員,沒有誰願意作壁上觀,沒有誰希望別人替他盡本分。大家都把作基督徒當作首要的工作,個個都是全職的信徒。

以後,情勢改變了。羅馬先是寬容基督教,並把基督教當作國教。於是,服教職等於任官,戴上了高帽子,穿起長衣,不再是背十字架和羞辱,也不再是走天國的窄路。

更進一步,教職變成了雇工;雇工既然可以拿工資不作一事,憑甚麼要信徒出了工資還作事?這樣以來,心被恩感,事奉的熱誠不見了,代之而來的,是推諉和挑剔,許多人以為自己是“旁觀者清”。這就像是今天看球賽的觀眾,他們讓少數的運動員在場上流汗,拚爭,自己心安理得的旁觀。結果,熱鬧是熱鬧了,但觀眾缺乏運動,成了體重逾常,影響健康。

有一個救生站的故事:

一個靠近海邊的地方,每年有許多航海者,遇到風暴淹死在海中。後來有人組織得救的人,成立了一個救生隊,大家都是義務工作者,熱心服務,到了出航的季節,按時候在海灘上瞭望,拯救了許多人。

有的人以為他們在海灘上守望,實在辛苦,不如蓋起大房子,安裝上彩色玻璃窗,在裏面舒服些;而且穿着短褲泳衣,赤膊不雅,何不作些裝飾華美的制服,才比較合宜。又有人建議,不必那麼多人參與,只雇用少數人就行。於是,有了專任的雇用救生員,有了莊嚴的制服,有了大房子,而且窗子不是開向海,漸漸移到離開海岸的地方。救生站發展了,只是他們忘記了存在的意義,也不再有救生的功能。

這不能不叫我們想起教會的情形。

不幸,在教會事工上,有兩個錯誤的極端:一是少數人把持“聖工”,是專業人士的事,其他的人碰不得;另一方面,是全無敬畏的心,不聖潔的人起而奪權,亂伸烏撒的手(參撒上六:6)。我們看見,未重生得救的人作頭掌權,操持反覆,把教會搞得烏煙瘴氣;其原因是由於屬主的平信徒,不肯盡自己的本分。

聖潔告訴我們,在擴展主國度的事上,每一個得救蒙召的人都有責任,應當照着所得的恩賜彼此配搭,互相服事。平信徒不該存奪權的心意或行動,不是“不平則鳴”,不是憑勢力才能而爭大,卻是屬靈愛心的表現,肢體的運作,以基督為元首,為中心。凡是得救在主救恩之門裏面的,沒有誰是“門外漢”(Laity),因為主已經配搭他在身體上了,所有的肢體都是重要的,是少不得的;少了一個,教會就受大的虧損。這也像建造城牆的事工,必須彼此密切聯合,不容哪裏留下破口,免得敵人乘虛而入,造成破壞。

今天,主耶穌再來的日子更近了,撒但工作日益急切,也是福音急待廣傳的時期。求主的聖靈充滿教會,使信徒奮起,有司提反殉道的堅貞,有腓利宣道的熱誠,有亞拿尼亞守道的虔敬,有亞居拉,百基拉研道的精深,有路加載道的文筆,並有助道的愛心,弘道的奉獻。今代信徒的責任是,效法先賢的榜樣,也為後代留下足資效法的榜樣,共為主工努力。

禱告:求主復興教會,復興全體信徒,作傳福音救靈魂的事工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