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之爭

聖經教導基督徒,要為真道爭辯。今天的人,卻在為了甚麼是最好的聖經譯本爭辯。事情顯然搞得更複雜了。人的本性就是好爭的。更可惜的是,涉入爭辯的人,不以為那是個人的主觀見解,也不是美學上的爭辯,而是說,哪一個譯本是受到聖靈的感動。這個問題就更大了。

當然,你可以說,最好是直接讀原文的聖經。但是否讀原文聖經就可以止息爭辯呢?新約聖經記載,猶太教和基督徒的爭辯,所根據的都是原文聖經,那些涉入的人,都是比現今的人更好的學者,但還是爭個不了。實在說,基督教就是在這樣的爭辯中產生的。

現今世界上應用的人最多的,是中文和英文。在這裏提到涉及爭辯的,只是英文和中文譯本聖經。

有些略通英文的人,說雅各王1611年版的譯本最好;他們雖然不敢說那是神的啟示,卻斷言由於神的保守,是完全的聖經,可以等同神的啟示。但根據在哪裏?另外有的人,同樣承認聖經是神的啟示,卻否認哪一個譯本有特別優越的地位,更不限制或反對使用別的譯本。這是否會陷於混亂?

1604年,在翰普屯宮(Hampton Court)的譯經會議中,英王雅各一世(King James I)自己從他的御口中說:“我們不能希望有一本完全的英文聖經…”實在說,他的意思,只是不喜歡日內瓦譯本的英文聖經,而希望有一本“三自”聖經:由英國學者在英國本土,自譯,自印,自發;因為日內瓦聖經中的注解,還不是經文,有不合御意的地方,涉嫌鼓勵人民造反。經過五十四名學者,分六組的合作努力,產生了現今所謂“欽定本聖經”。

平心而論,雅各欽定本,確實是至今最好的英文譯本;如果以信達雅的理想而斷,其莊嚴(雅)是無與倫比的,其信實忠於原文,則是依當時已知的標準,其通俗易曉,是對當時的人而言。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,則難以被接受了。自十九世紀末,英國的委員會出版了英文修訂本(1881年新約;1885年舊約);但除了學術界以外,並未普遍為教會接受採用。

到二十世紀,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,死海古卷的發現,譯經機構把學術與商業結合,出版了多種的譯本,其中新國際譯本最為成功(1973年新約;1978年舊約),佔英文聖經市場的大多數;原因是此譯本比其他意譯本好,不那麼自由遠離原文,近於釋經;又比雅各欽定本易讀易懂。

欽定本已經有五次改版,不是重譯,而只是把某些字的拚法現代化。但雖然其譯文優越,銷路仍然遠不及新國際本,在美國大約是十與一之比。當然,我們不能以暢銷的程度衡斷聖經的價值,正如不能以普及的程度斷定音樂水準,或以民意測驗斷定先知預言。

1807年,英國倫敦會的宣教士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, 1782-1834)把福音傳入中國。以後的一個世紀,在這廣大的土地上,有許多不同的聖經譯本出現。

1890年,在華宣教士在上海開會,決定聯合譯經。決定有文理本,淺文理本,和官話本等三個譯本。1904年,淺文理譯本新約出版。1906年,文理譯本出版,都是翻譯上的佳作。如官話和合譯本主席狄考文(Calvin Mateer,1866-1908)所說的:“文言悅目,白話悅耳。最後,和合譯本則於1919年問世。

在和合譯本聖經出版的時候,正值中國白話運動;和合譯本成為白話文的典範作品。接着,聖靈恩雨沛然降下,聖靈工作印證聖經,中國教會有大復興。二十多年或一代人過去了,和合譯本成為唯一中國教會廣泛接受使用的聖經。從人的方面說,沒有誰說文理和淺文理譯本不忠於原文或不雅,但和合譯本以達為勝,就像今天英文聖經中的新國際譯本一樣。

如果有人定要推索,不能避免的,和合譯本可以挑到不同於原文的地方。例如:中文裏面沒有單數複數的分別,只以實際數字表明;有時要加量詞;動詞沒有時間指示;代名詞裏的“祂”,“他”,“她”和“它”,完全同音,在宣讀的時候無從分別,所以多需要改用名詞稱。這些都不該成為問題。

現代的華人,並不會缺乏資源,但原文學者及精通中文的經學家,如果認真坐下計算,可說並不具備;要比起當年譯經的菁英,還相差甚遠。對神對人,不是濫竽充數可以交待得過的,我們應該深省,作事負責。如其爭論或詆毀別人,不如保持現有的和合譯本,好好讀,好好應用,傳揚福音;或可作最低限度的修改,不可輕而取代,更不要爭論,免致混亂。

我們沒有聖經的原稿本,只有抄本;抄本又有差異。而每個譯本裏,都有不理想的地方。而嚴格說來,信達雅的理想是好的,但不能以為是標準,因為有時三者不可全備,所以只能因時制宜,作最重要的取舍。

我們還要知道,最大的問題,還不在譯本,而在如何把聖經的真理付之實行。在聖經時代,他們還沒有爭論抄本和譯本的問題,而把聖經當作是神的話。七十士譯本(Septuagint)並不是完全的希伯來文譯本,學者們評論其缺乏荷馬希臘文的高雅;但使徒在新約中引用,主耶穌也可能引用,至少主知道其存在,而沒有批判,或禁止門徒使用。而耶柔米(St.Jerome)翻譯,羅馬天主教官方使用的拉丁(Vulgate)聖經,是以“通俗”為原則,竟通行了許多個世紀。人可以批評保羅“氣貌不揚,言語粗俗”,所寫的希臘文不夠道地;但全知的神子主耶穌,其語文程度足以使專業的文士驚奇:“這個人沒有學過,怎能明白書呢?”(約七:15)竟然沒有指七十士譯本“文不雅馴”。這表明甚麼呢?豈不足以說明主重看“達”過於其他嗎?因為文字的主要功能,在於傳達神的心意。耶穌所嚴厲指責的,是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,他們都精通希伯來文,加上希臘文;只是可惜“他們能說不能行”(太二三:3)!

今天的聖經譯文版本不同,多半並不影響信仰和品德的教導,只是表達技術上的差異。作學術的人,可以孜孜求解,深入鑽研;追求靈命的人,則認為無關宏旨;至於一般信徒,對讀經有興趣就好了,少有人品評聖經譯本的不同。而沒有聖經的人,他們的問題是如何得到聖經,飢不擇食。如果等到一本完全的聖經出現再工作,那恐怕要到主再來,與主面對面,我們就全知道祂,像祂知道我們一樣。那時,或許就免於爭論了吧?現在,趁着還有“今日”(來三:13),我們還是放棄爭論,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吧!

禱告:求主感動教會,忠於聖經教導,實行主的使命,把福音傳遍萬邦,迎接主再來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