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慈與憐恤

本年五月四日的清晨,緬甸人醒來,發覺是進入噩夢:強大的暴風納吉斯(Cyclone Nargis)掃過,造成多人死亡,據說:可能高逾十萬,數百萬人失去居所,留下一片破壞,牆倒屋頹,無數巨樹連根拔起。自然災變的威力,一至於此!據身歷其境的人說:“仿佛經歷戰爭的劫後慘象。”

統治的軍政府,並未全面發佈災情,而且不同意接受外界救濟,多方阻撓限制,使有愛心救援的,反成為像是求援的,不僅不合人情,違背人權,更是有悖人性的怪事,而且暴顯其愚昧。

不到一星期後,中國四川發生強烈地震,造成許多萬的人傷亡,有的學校校舍倒塌,千百的小學生,被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中,且有的伸出求救的手,向軍隊喊叫:“叔叔,救救我!”慘呼待援,景象使人觸目感傷。主政當局立即表示關注,下令軍隊迅速而不惶亂的救災工作,最高行政首長,親蒞視察督導,表示唯一的政治,在於救治,人溺己溺,十分動人。想當年,在三十多年前,唐山發生大地震,政府遮蓋災情,拒受外援,那種錯誤,已經不復出現,以今比昔,有何等的不同。

緬甸與中國,對於災難反應的差別,不僅是政治的不同,其背景也是由於信仰不同。緬甸人的信仰,佛教為主。在理論上,一般常說佛陀以慈悲為懷,但在實踐上,需要自己作甚麼,則往往託以定命,因果,對於發生的悲慘事件,不採取行動,任其自生自滅。

至於中國,二千年來,以“仁”為儒家教訓的中心。孟子所說人所共有的“四端”,以“惻忍之心,仁之端也”最為重要。惻忍之心,成為人性的測驗,沒有惻忍之心的,就是失去了人性。

其實,在基本品德來說,人性應該是一樣的。東方與西方,沒有基本上的不同。誰都不願見孺子墜入井中,而坐視不救。

慈善(拉丁作Caritas)與Carus(意為“愛”)有關。

愛,不限於與我相同的人,而在於我認知其同為人。主耶穌選擇“好撒瑪利亞人”的故事(見路一○:25-37),以說明最大的誡命:“盡心,盡性,盡力,盡意愛主你的神,並要愛鄰舍如同自己”的真意。

“鄰舍”的定義,並不局限住在你同一社區,前後左右的人,而是有“天涯若比鄰”的意思。人必須心裏的樊籬拆除了,心靈拓寬了,甘願接受別人,“鄰舍”才更有意義。

只有愛,不問種族不同。

猶太人基本上看不起撒瑪利亞人。因為在亞述王擄掠北國以色列十支派的時候,照他們移徙分散的政策,把原住民從那裏擄去,連根拔起,移徙到遠方,而把外邦不同的種族,移來填充他們留下空置的土地。這政策的用意,是為了防止他們起而反抗。(王下一七:20-41)。所以猶太人代代相傳,對這些外來的移民,鄙視,敵視,一直懷有傳統的惡感。但好撒瑪利亞人,就不是這樣。

只有愛,不問信仰的不同。

以斯拉率領被擄波斯的猶大餘民,歸返巴勒斯坦,重新建造城牆和聖殿,把撒瑪利亞人拒之門外,兩個民族就形成信仰上的鴻溝,看對方是“不純正”,連要水喝都是不合的,更不要說救助了(約四:9)。因為從耶路撒冷來的人,自然是在聖殿敬拜的正統派,另一方則各行其是,在基利心山敬拜(約四:20)。二者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
也許,不願接受不同宗教的人濟助,還不是太差的事,但因別人宗教信仰不同,而拒絕加以援手,則是太離譜的錯事。根據以往的紀錄,華人佛教徒,在樂善好施的表現,使以愛為標榜的基督徒,不能不慚愧。或者這是他們相信修積功德的觀念,但耶穌基督教導我們,“施捨”是信徒當行的首要責任(太六:1-4);又告訴我們,當積儹財寶在天上(太六:19)。當災難需救濟的時候,正是信仰表現的考驗。

好撒瑪利亞人不僅是有惻忍之心,更有仁愛的行動。他在就地施行急救之後,還有後繼行動,扶他騎上自己的驢,自己步行,帶那傷者到旅館裏,慷慨解囊,為他付錢,並保證償付進一步的養護費用。

只有愛,不顧自己不便。

有時且不僅不便,更要甘冒自身危險。如果要尋求袖手不管的託辭,可以說,那被強盜打傷的人,是在路的另一邊,甚至要越過一道溝。好撒瑪利亞人應該知道,劫財打傷行旅的強盜,一次逞手,不難得意再來,自己並無過人之勇可恃,救人,豈不是冒險的事?

只有愛,不求別人諒解。

當然,如果救援猶太人的行動,為同族發現,絕不是可以獲得大眾同情的合宜之舉。很多人的態度是,你同我站在一邊,否則就是敵人。明智的政治家,絕不肯作這種事。但必然有人毅然為之,不管別人反應如何。

撒瑪利亞人並不是完全的人;援助的義行,也不會使撒瑪利亞人成為完全的人。但不必須完全的人,才可以行義。今天,那些假冒為善的人,口宣甚麼人權,也許可以說教;不過,那算不得數。看他們用了多少物資自己享受,以至於浪費,用了幾許財力和人力,來殺害同類的人,又用了幾許物力人力,救助災難?

聖經說,世上的窮人總不斷絕。因此,先還清一切欠債,或先照顧自己國家的利益,都不能作為無所作為的借口。至於基督徒,從耶穌基督的教訓,應該知道愛鄰舍的意義,並且付之實行。目前緬甸和中國的災難,正是該考慮有所行動的時機。

在緬甸暴風災難之後,中國迅速表示將給予援助,表現人道精神。中國雖然已經脫離貧窮,但還遠比不上工業化的富國,如此慷慨助人,值得稱許。不過,現在災難又臨到中國,誰將伸手救助?

心,在物質的援助之前:有憐恤的行動,未必有仁慈的心;有仁慈的心,必有憐恤的行動。

政治的主體是人民。如果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,罔顧人民,就是背叛人民,是可恥的。因此,為了政治利益,用盡手段,破壞奧林匹克精神,是可恥的行徑。至於在遭遇災變,需要救濟的時候,藉詞阻絕別人援手,更是不仁的行動。如果拒絕採取行動,不盡人的本分,就等於拒絕承認自己是人。

願聖靈提醒我們,知道感謝神的賜福,神的保守,並同情受災的人,因為他們同為人類,應該把仁慈化為憐恤的行動。阿們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