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中的約伯記,是很特別的一卷書;有人以為枯燥乏味,有人以為深奧難解。其實,那記錄的真實人間事,自然也有其實用的方面:探病的記錄。所以這裏不字斟句酌,而是提出幾個要點,作為行動的參考。因為只要世上有人,就有病人需要探訪,也有必要遵循合宜的規範。

同情 Sympathy

探病必須出於真摯的同情,絕不可以為是不得已的義務,更不該視為利媒榮階。唐代名臣房玄齡病重,給侍中裴玄本聽到了。其人性好詼諧戲謔,隨口應答說:“如果真的病重,探問何用?”這話不僅刻薄,還叫人聽了心寒。可惜,有許多人保持:輕疾何用探問?重病探問何用?如此缺乏人性的同情,與基督徒無任何關係。且不說醫院是基督教創設的機構,南丁格爾發揮人性溫暖的光芒,使維多利亞女皇稱她為英國最偉大的女性。

據聖經記載,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時候,一直健康很好;但祂注重人疾己疾,嘉獎祂的“綿羊群”:“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!”因為主的肢體,是屬於主自己的:“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!”(太25:36-40)因為愛是神家的旗徽,也是主的羊聽從牧者的實際行動。

還是說約伯的朋友們,以利法,比勒達和瑣法,他們即使不是部族的王子,也是富有尊榮的重要人物。他們聽到約伯的遭遇,相約從遠方來。“為他悲傷,安慰他。他們遠遠的舉目觀看,認不出他來,就放聲大哭。個人撕裂外袍,把塵土向天揚起來,落在自己的頭上。”(伯2:11,12)真實同情,充分的表露無遺。我們可以應用的原則:探訪不合適於展示名貴時裝。

靜默 Silence

按照當時的規矩,探訪的人要等受訪的人先說話。這個原則,看來至今也沒有不合。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。據說,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,去探訪一名為新近喪夫極為悲傷的寡婦。女皇伸出她的手,與那悲傷女人的手相握;兩個地位懸殊的寡婦,約有二十分鐘,彼此相對無言,女皇然後登上她的馬車離去。那個可憐的婦人,因此得到了安慰。

探訪時喋喋不休的說話,喜歡聽自己的聲音,也強迫病患聽,是近乎殘虐的事。約伯的三個朋友,“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,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,因為他極其痛苦。”(伯2:13)古時七天七夜是守喪悲哀的日子,他們同情約伯,看他像死般的痛苦如同身受。真箇靜默是金。

瞭解 Searching

“此後,約伯開口咒詛自己的生日。”(伯3:1-26)讓他說吧!敬畏神的約伯,並沒有咒詛神,也沒有自己尋死的念頭。只是因為他不得安息,就發出哀嘆的聲音。當然,那不能展示屬靈的高度,但該體會他真的痛苦。有自以為屬靈的人說:“應該唱哈利路亞!”那自然是理想和信仰堅定的最好表現,但務須出於真誠。使徒保羅說:“我們在這帳棚嘆息,勞苦”,並不表明他不如誰屬靈,恐怕我們連他的項背都難以看見。

禮貌 Social Etiquette

如果探病的人不止一人,就應該按次序說話。自以為有錢的聲音大,是絕對非基督徒觀念。如果約伯遭受了一班不顧禮貌的朋友探訪,各人搶着製造噪音,約伯不曾被疾病弄死,也會被逼成為瘋狂。朋友們都有地位,但沒有權利給被訪者遭受傷害。他們的規則,似乎是以齒為序,年高者領先。以利戶是年輕後進,他自己等候排列,讓老人家在先說話:“我年輕,你們老邁,因此我退讓,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。我說:年老當先說話,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。”(伯32:6-12)即使“尊貴的不都有智慧,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。”他還是忍耐聆聽,藉以分析他們的辯論。

申述 Statement

在開場的時候,適度的引用綜合論理,作為跳板,進入深處,當然是可以的。不過,如果長篇大論嘮叨不休,老生常談,就使人厭煩。就如醫生對就診的病人,談其病源理論,全世界的醫療保健趨勢,很難使病人得益處;因為病人的徵候雖然可能相同,但病因未必相同,治療自然也不能相同。約伯聽足了他們的理論,不明病源遽而處方,無奈的宣告說:“你們是編造謊言的,都是無用的醫生。”接着說:“你們以為可記念的箴言,是爐灰的箴言;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,是淤泥的堅壘。”(伯13:4,12)天下的人都有腳,但不能堅持讓約伯穿所有人的鞋。即使病人果真是“天刑”,至少他們同樣有說明的權利。由於禮貌,受訪的人得忍耐,只差下逐客令。訪客們應該知道,時間已經過長,過長,無須再多作無益之談。如果訪談至此結束,並不會損失甚麼;但他們還是讓其繼續下去。新訪客以利戶的出現,更標識應該告辭的時候到了(伯32:2,3)。年輕人看不下去,就發怒仗義執言。無論如何,那只是中間的插曲。

耶和華至終顯明,約伯的問題。耶和華以問顯問:你知道嗎?你能嗎?你在哪裏?只有神是全知,全能,全在的神,從永恆到永恆。有如此認識,就沒有任何問題了。

誠實 Sincerity

無論如何,朋友到底是朋友,言詞犀利,爭鋒逞強,並不代表是仇敵;更遠非有些人所想像的,他們是受邪靈役使。

就事論事,探訪開始很好,結束頗不理想。但神並不計較他們的錯誤,只判斷他們的對神自己的認識:對提幔人以利法和他兩個朋友說:“你們議論我,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。”(伯42:7)所以探病不僅安慰病人,也是個人學習深思,可以視為靈命提升的機會。有這樣的想法,就不會以為是不愉快的責任和重擔。神升高約伯作為祭司,為他的朋友們獻祭贖罪。今天我們探訪,當然不再獻祭,但有時還是不必定探訪者離開前禱告,也可以讓受訪者為探訪者禱告。

感謝神!鑑察人心的神,慈愛的神,並不甘心願意人受苦,使約伯從苦境轉回。

附錄:小故事“病羊與牧者”

信徒:“我就住在你對面。已經病了很久。”

牧者:“牧師有幾十個信徒要照顧,你總該不會希望我每天都在費心注意你出入吧!我相信聖經:聖經豈不是說:‘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?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。…’(雅5:14)並沒有記錄表示你請過啊!同時,你可有這個月的奉獻記錄?公證有效?”

信徒:病羊無言。…

這也不似是真實記錄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