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目有親

在華人的農業社會,中秋節是個很被重視的日子。秋收豐登,皓月清圓,是個家人團圓歡慶的節期。不過,世事未必盡如人意,家人朋友,聚散無常。唐代詩人李群玉“中秋夕南樓寄故人”,表達流落他鄉的心情:

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樓
朗吟無綠酒賤價買清秋
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
他鄉此夜客對酌餞多愁

在現今的工商業社會,離鄉的游子,有這樣感慨的恐怕更不在少。千年前的十七歲少年,詩人王維,在重九登高的孤寂之感,在中秋夜,照樣會襲上心頭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身歷其境的人,想來難免有同感。

我們都不可能是世上第一人。所以,從父母生下來以後,繁衍和社會化的進程,自然與之俱來。以家庭為基礎,擴及社群,可以合作,可以提供安全感。這種“安樂窩”的形容,幾乎是本能的,卻是真實的,連每想到家庭,溫暖,安全之類的語詞,就湧生快感。

今代隨着農耕社會的消減,工商業的發達,為了就業,有必要去家。這樣以來,就產生了分散的家庭,少壯出去求發展,至少也要有相當適應時期,難免孤獨;而撇下的老人,空巢困守,充分領略冷清淒涼的味況。

現代人最大的苦惱,是孤獨與負咎。其實,舉目無親的痛苦,不僅是身處異鄉可感受的到,在人間鬧市,也儘有孤獨的人。有的人要找人說說話,而不可得,就花錢打收費電話“談心”。據說,這行生意還不錯呢!

可惜,對於離去的親人,不僅無法相見,連藉電話一線通談心的機會也沒有。如果誰經歷過人間孤單,就可以想像隔世無親的苦況,該更是不言可喻了。

其實,這種感受,不僅屬於現代,而是古已有之;不僅華人有,人類普遍有同感。

只是華人有特別的信仰系統:相信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,以另一種型態存在,卻仍繼續持有今世的身分識別,恩怨,及親屬感情。這就是所謂“人死為鬼”。這種觀念的衍變,叫人覺得鬼可怕,因為沒有身體,可以無聲突擊報復,當然,他們不懂甚麼約會等禮貌。更有甚者,所謂餓鬼就加倍可怕了。不知是誰想出這奇怪邏輯,沒有了身體,卻有官感!大概是由於過去的中國社會背景,挨餓是常有的經驗,誰都知道不是甚麼愉快的經驗。既然如此,給離世為鬼的先人,吃喝滿腹滿意,該是最低限度搞好關係的手段,求取平安。這樣,發展成為祭祖文化,根深柢固,以至進口的外來宗教,也妥協接納,久之,使人誤以為是原裝教旨的一部分。

中國古時有祖廟,或稱宗廟,因為祖為始,次為宗,說明是家族記念先人的地方,國家和私人都有。祖,既是始的意思。所以目的是不忘逝去的先人。孝經:“為之宗廟,以鬼享之。”

禮記:“宗廟之禮,所以祀乎其先也。”

當然,還有不必到廟堂,私人簡便的家祭,意義也相同。

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思想呢?大致有三個原因:

一是愧疚。如果我們願意對自己誠實,必然會承認對先人有虧欠。是這種心理,使人覺得有必要作彌補,這就作祭奠的行動,至少自己良心可能得到平安。

一表期望。人總有些願望要完成,有些理想待實現。也許,明明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,心裏就希望祖宗會佑助,使能夠出人頭地。

一為崇拜。記念祖功宗德,以為後代效法。

曾子曰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”(論語,“學而”)孔注:“慎終者,喪盡其哀。”曾子是孔子門徒中甚注重孝道的人。他主張在喪事上要盡哀;當然,要真正有,才可以盡。還要有祭禮,追念先人。這樣作,是要增進人民的品德。如此,當權者提倡,一般人也視祭祖為孝的表現。

在同一章記載,孔子說:“父在觀其志,父歿觀其行,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”意思是說,真正的孝道,是有好的行為。有多少人作得到,就有待考察了。

著名的孝子典範,宋代大儒歐陽修,在“瀧岡阡表”中,引母親轉述其先父的教導語:“祭而豐,不如養之薄。”可見確定的孝行,不在於祭,而在先人生前的奉養,才是更實際的事,也可減少社會問題。

還有極可笑可鄙的事,是世俗以錫箔摺為紙錁,偽造作金銀錠,焚燒給父母當錢使用。有人嘲譏說:“假銀子,肚裏空,銅錢買來哄祖宗。”是何等不堪的愚昧啊!真可說自欺欺祖,最要不得。

不過,失喪孤獨的感受,還不止是今代的新產品,而是從遠古就有。所以產生了傳繼的思想,希望後代可以延續前人的事業。當然,最孤單的感受,要算死亡了。沒有誰親身經歷死亡;不過,也正因人必須走那條去而不返的路,在旁邊的人,只能讓他們個別的沉落向不可知。也許是出於歉疚或同情吧,活着的人,想減除逝者的孤單,覺得該記念他們;如果先人有甚麼成就,或對人有甚麼恩澤,更不該忘記,要勉旃後人效法。

我們該問,到底怎樣才是真實的“慎終追遠”呢?

慎終的“終”,不僅是把遺體送入墳墓,對待其腐朽。聖經說:“按着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。”(希伯來書第九章27節)每個人要照所行的,面對神的審判。慎終不僅是為別人,更該慎自己之終!

追遠又該追及多遠?華人追思先人,多是記念父母,祖父母,可能遠及高曾,也少有人祭遠祖黃帝;但人類元始的共祖是亞當,人類都由他衍傳而來。不過,亞當違背神犯罪墮落,也是罪的起源:“罪從一人入了世界”(羅馬書第五章12節),人就都陷在罪轄制之下;神的兒子基督耶穌,成為第二亞當,在十字架代替人的罪受死,並且在第三天復活了,開始了人新的族類,使一切相信祂的人,稱義得新生命(同章18節)。這樣,相信基督耶穌的人,藉着祂成為神家的人。

聖經說到這位復活升天的新始祖,才是我們值得敬拜的對象:“因那使人成聖的[基督],和那些得以成聖的[基督徒],都是出於一[父神];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,也不以為恥。”(希伯來書第二章11節)

你相信祂,就可以成為神家的人,這就是舉目有親了。

當基督耶穌照天父的旨意降世,道成為肉身,從聖靈感孕,藉加利利的少年童女馬利亞而生。祂約在三十歲的時候,出去公開事奉。那時,祂的養父約瑟,已經離世。

當下,耶穌的母親和弟兄站在外邊,打發人去叫祂。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着。他們就告訴祂說:“看哪!你的母親和弟兄在外邊找你。”耶穌回答說:“誰是我的母親?誰是我的弟兄?”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着的人說:“看哪!我的母親,我的弟兄!凡遵行神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。”(馬可福音第三章31-35節)

這是說,聽了主的道,相信為代替我們的罪釘十字架,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,就可得稱義,作屬天家庭的成員:“因那使人成聖的[基督],和那些得以成聖的[基督徒],都是出於一[父神];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,也不以為恥。”(希伯來書第二章11節)

願你今天就相信耶穌基督,認罪悔改,得新生命,作神的兒女。

2012年九月十六日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