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為第二人的墨蘭頓

 

世界上許多問題,是一些爭要作頭的人搞出來的。因此,爭權奪利,篡奪相繼,都想爬在別人的頭上。幸而有甘為第二人的人。

有個這樣的人是約拿單。他是掃羅王的兒子,父親屬意他繼位為王,好永遠有家天下。所以掃羅與神揀選的大衛為敵,雖然他是國家的棟梁,掃羅卻一直迫害他。看約拿單:

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,往那樹林裏去見大衛,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。對他說:“不要懼怕!我父掃羅的手,必不加害於你;你必作以色列的王,我也作你的宰相。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。”(撒上二三:17)

在教會歷史上,也有這樣的人。其中一個是宗教改革的領袖墨蘭頓 (Philipp Schwartzerd Melanchthon, 1497-1560)。不過,在他上面的,不是妒賢嫉能的掃羅,而是忠心為主,愛同志,能容人而善用人的馬丁路德 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。

馬丁路德於1517年十月二十三日,發表了他的“九十五條”,雖然奢侈逸樂的教皇利歐十世,沒有立即採取行動,但局勢的發展,與教廷的對立,漸形緊張。那正是馬丁路德需要幫助的時候。

1518年八月二十五日,威登堡大學來了第一位的希臘文教授,一個二十一歲謙和的年輕人,墨蘭頓。四天後,他在大學演講:“改進少年的研讀”,成為德國教育的里程碑。後來他被稱為“德國的教師”,改進並建立多所學校,和數所大學。墨蘭頓注重教育,認為如果沒有教育,宗教必將衰落,人類社會將淪為無異禽獸。他成為神對宗教改革的賜福,是神應允了馬丁路德的禱告。墨蘭頓的性格不像是約書亞,卻像是和睦少爭的亞倫。

路德聽了墨蘭頓的第一篇演講,即對那二十一歲的少年才學和品格,無限傾佩;二人一見投緣。路德在與許多朋友的通信中,稱讚墨蘭頓的曠世奇才,學識和敬虔。墨蘭頓充分領會並接受路德的信仰立場。1519年,他在萊比錫,跟路德的對手,羅馬教的學者厄克 (Dr. Johann Eck) 辯論,主張聖經的權威,並在路德之先否認聖餐的化質說。他成為路德的主要助手,他的寫作,並建立了主要的復原教義。

墨蘭頓受父母的熏陶,終生敬虔。在十歲時,父親去世。他自幼穎慧過人,受著名人文學者的舅公羅可林 (Johannes Reuchlin) 教導,酷愛拉丁文及古典文學,並精通希臘文,希伯來文。羅可林照當時的風尚,把他的原名 Schwartzerd (黑土),改為希臘文的同義字“墨蘭頓”(Melanchthon)。他十二歲入大學;十七歲,獲碩士 (M.A.) 學位。在二十歲以前,他已經有六本著作,包括受普遍採用的希臘文文法。那時,因他的名聲遠播,有數所大學爭相羅致;但他選擇到威登堡大學,薪資遠為菲薄。以後,路德和選侯要為他加薪,都為他拒絕而未成功。在1519年,他得到威登堡大學授予的神學學士 (B.D.) 學位;但謙遜不肯接受博士學位,可能是他尊敬路德,不願跟他同稱為博士。他終身沒有接受按立教職,從未登台說教;僅為了不通德文的學生,於每主日在一個課室,以拉丁文作福音講章。

不久,墨蘭頓即成為威登堡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。他每天的工作開始於上午二時;凌晨六時的講課,常常有六百學生擁擠滿堂聽講。
在路德促請下,墨蘭頓講解羅馬書。1521年,出版了有名的羅馬書概要Loci Communes),將路德宗信仰系統化,成為改革信仰的第一本系統神學。到1525年,就已經再版十七次之多。以後,多次重版,每次都有增改;並且翻譯成不同的文字。1535年版,題獻給英王亨利八世:亨利前極衛護羅馬教,受教皇封為“信仰衛護者”,與路德相爭甚烈;那時,有傾向更正教的趨勢,墨蘭頓願意藉此緩和表示好感。後來英國脫離羅馬教系統,女王以利莎白 (Elizabeth I, 1533-1603) 以 Loci 為了解神學的基要,熟讀到可以背誦的程度。劍橋大學,列之為必讀書。到1558年再版時,更大為擴展增訂。路德認為其書價值同於聖經正典。

1521年,墨蘭頓寫了哥林多書信講義,卻不願出版;路德偷取去出版,並在“序言”中說:“是我出版了你的注釋,再送給你。”1523年,路德以同樣的手法,出版墨蘭頓的約翰福音筆記

1529年,路德在為墨蘭頓的歌羅西書注釋寫的“序言”中說:“我喜愛墨蘭頓寫的書,超過我自己的作品。”

早在1520年四月,墨蘭頓即宣告:“寧可死也不與路德分離。”同年十一月,又說:“路德的福利比我的生命更為重要。”後來他果然為了跟從路德的神學立場,不得不與留在羅馬教陣營的羅可林分道揚鑣。

路德說:“我生性粗獷,剛烈,暴躁,好戰。天生我是為了同那無數的巨怪鬼魔鬥爭。我必須除去樹樁石頭,鏟掉荊棘蒺藜,清理野森林;墨蘭頓則溫柔謙和,來照神所給他的豐富恩賜,喜樂的撒種澆灌。”神奇妙的安排二人在一起,相知相補,對於宗教改革有極大的貢獻,成為教會史上不可多見的佳話。每遇到路德暴怒的時候,墨蘭頓就從旁委婉緩解。

1530年六月二十五日,皇帝為了土耳其人西侵的形勢,召開奧斯堡會議,尋求合作的可能,以共禦外敵。其時路德仍處於非法分子的身分,且被教皇開除,自然不能公然赴會。墨蘭頓所擬訂的奧斯堡信條Confessio Augustana),說明其立場;此信條堅定宣告福音信仰,成為路德宗的信仰基要。為後來抗羅宗信條的楷範。路德稱許其溫和。

溫和避免爭議,是墨蘭頓的性向;但不是所有路德宗的人所喜悅的。這形成路德以後,為了細微差異而紛爭的原因。

當世首屈一指的人文學者伊拉謨斯 (Erasmus),對這位後起之秀的學者,極為稱讚。後來伊拉謨斯派的羅馬教學者,甚至說:墨蘭頓在許多方面,都可以與宗師伊拉謨斯並駕齊驅;在某些方面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因為墨蘭頓與路德的聲譽,各方的教授學者,紛紛來歸,那正是腓德烈王所深想羅致的;作生意的也來威登堡設立印刷廠,一時成為文化的中心。

1521年,皇帝和教皇的代表,在沃木斯會議定路德為非法者,他被隱藏在瓦特堡,潛心翻譯聖經為德文。那時,威登堡的改革事工,乏人領導,眾說紛紜,有的主張放棄教育,有的聲言他從聖靈領受直接啟示,成為紛亂狀態。墨蘭頓的性向中和,顯然不適合於處理危亂的局面。路德知道情勢的嚴重,不得不於1522年三月,親自回威登堡。他講了八篇有關愛心的有力講道,秩序得以恢復。

在威登堡安靜的厄爾波河岸邊,是腓德烈王為墨蘭頓購備的住處;後面的小花園,同路德寓所的花園相連。有時兩位改革家摯友,共坐在樹蔭下,談論神學問題。

墨蘭頓小於馬丁路德十四歲,長於第二代宗教改革領袖加爾文 (John Calvin) 十二歲,是聯繫兩代之間的重要人物。但他主要的恩賜是教師,不是組織的領袖。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,共同忠心事主,致力於宗教改革事工,赤誠相見,終生不渝。路德去世以後,墨蘭頓未能受一致擁戴,承繼路德的事工;但他建立的德國教育制度,產生了許多後代的人才,使教會繼續並發展。

1560年四月十九日,墨蘭頓逝世,葬在威登堡墓地馬丁路德旁邊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