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坦耐修

基督教的中心教義,是“三位一體”的信仰;在這方面增減改移妥協的,就不是純正的基督教。不過,聖經裏面並沒有“三位一體”的字句,這觀念卻是一貫的存在。這觀念極其奧秘,極其難解,極多爭議,也似乎極不合理;同時,也極為重要。在教會歷史中,建立這教義最堅,維護最力,為了持守這信仰犧牲最大,受苦最多的,是不畏權勢的亞坦耐修。因此,有句話說:“亞坦耐修與全世界反對,世界與亞坦耐修反對”(Athanasius Contra Mundum, et Mundus Contra Athanasius )。

亞坦耐修(Athanasius, c. 293-373)生於埃及亞力山大城,家道富有。有一天,主教亞力山大看到一群孩子,表演教會聚會情形為戲;亞坦耐修扮演主教給他們施浸。主教認為他“羨慕聖工”,將可任監督的職分。他在那裏受神學及哲學教育,在313年,任主教秘書,成為教會的執事,神學顧問。

那時,亞力山大城為世界基督教的中心之一,領導全埃及的教會。有一個長老名叫亞流(Arius, c.250-336),能言善辯,在安提阿受過教育,亦為諾斯替主義所影響。約在318年,亞流散播他的學說,只承認一位至高的神,聖子和聖靈都是受造的,所以是較低的。在321年,北非洲一百位主教召集大會,通過革除亞流教職,禁止聖餐;但仍有相當多的群眾跟從他。亞坦耐修則根據聖經,堅信神子是父神所生的,與父同質,同等,同榮。

因為當時的爭執,可能引起教會的分裂,第一個基督教羅馬皇帝康士坦丁(Constantine, 274-337),於325年,親自召開尼西亞大會(The Council of Nicaea),議題中心:基督是真神,或是最先的受造之物。全國各地的主教和長老138人出席,由皇帝主持。會中反復辯論的是基督和天父“同質”(Homo-Ousia)或“似質”(Homoi-Ousia)。大會接受了“同質”的立場,定亞流派為異端;亞流派的教職人員放逐,亞流信仰的書焚燒。亞坦耐修認為這首次的普世性大會,是基督教會反對異端的巨大勝利。

亞流派餘黨並未就此消滅。328年,亞力山大主教逝世,亞坦耐修繼任主教。兩名亞流派主教,採取當年猶太宗教人控告耶穌的故技,以政治問題,向康士坦丁皇帝誣告亞坦耐修,說他恐嚇要發動信徒,阻止帝國的糧食供應。皇帝並沒有經過調查,就把亞耐坦修放逐了。

337年,康士坦丁崩逝。亞坦耐修回到亞力山大城,仍任主教。338年,繼位東帝國寶座的皇子康士坦丟(Contantius),再降旨意放逐他。亞坦耐修逃往羅馬,受西羅馬皇帝康士坦思(Constans)庇護。一名亞流派人被任為亞力山大城主教。 但亞坦耐修仍藉書信與他的教區信徒聯繫。羅馬教皇為亞坦耐修緩頰無效;東西兩方的主教在撒狄集會,共同向康士坦丟申訴,也遭拒絕。到346年,經康士坦思的疏通,亞坦耐修得以回到亞力山大城,受到信徒英雄凱旋式的歡迎。

350年, 康士坦思逝世,繼有東西羅馬內戰;結果,親亞流派的康士坦丟統一了羅馬帝國。在356年,派五千名兵,把亞坦耐修逐出教堂。他第三次被放逐,避到隱修於埃及沙漠的安東尼等那裏。迫害持續著。亞坦耐修則得以安靜著述,並督導修道士們抄寫他反對亞流派的著作。在361年,康士坦丟逝世,那不受歡迎的亞流派主教被殺。亞坦耐修於次年重返亞力山大城。他勸勉信徒堅守純正的“三位一體”信仰,彼此和睦相愛。

叛道的朱利安(Julian)皇帝讓亞坦耐修復位,只是存心給教會互相鬥爭,同歸消滅;但不久即以“諸神的仇敵”,“危害和平”的罪名,再次放逐他。亞坦耐修離去時,許多朋友看年老的主教第四次被逐,流淚相送。亞坦耐修反以先知的語氣安慰他們說:“不要傷心,這不過是一片雲,不久就過去了。”他避往上尼羅河地區。迫害教會的朱利安,在363年就死了。約維安(Jovian)皇帝撥亂反正,亞坦耐修主教得再度召回。

365年,維倫斯(Valens) 皇帝又是親亞流派的,再次放逐亞坦耐修。但這最後一次的放逐,亞坦耐修僅在城郊他父親的墓中,暫避了四個月;在這期間,地方人士向皇帝關說,讓他回來。他在世的最後幾年,總算在比較平靜中度過,直到373年逝世。

貴格利主教(Gregory of Nazianzus, c.330-389)極力稱揚說:“當我讚揚亞坦耐修,我是讚揚美德本身,因為他集所有的美德於一身。”他是教會正統信仰的房角石。或被稱為“正統信仰之父”。

亞坦耐修一生,為了所堅信的道受苦,雖多遭迫害而不妥協,給主基督的教會立下了正統信仰的根基。最後的勝利要到381年,提奧道修(Theodosius)皇帝召開康士坦丁堡大會,才正式確立。

在教會歷史上,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, 354-430)是後繼衛護“三位一體”信仰最重要的人。

 

附記:

在教會聚會中,最多唱的“三一頌”,只有簡單的四句聖詩,在普及“三位一體”的教義上,卻比深奧的神學論著,有更大的功效。

作者啟恩主教(Thomas Ken, 1637-1711),早年就是一名孤兒。牛津大學畢業後,進入英國聖公會事奉。

1670年,有“風流君王”之稱的英王查理二世(Charles II)任他為皇家牧師。啟恩勇敢直言,指責宮廷敗德罪行。英王雖然受責備,卻很欽佩他的剛直;每到禮拜的時間,王說:“我必須進去聽啟恩告訴我的錯失。”後來,查理任命他為主教。十二天之後,那賞識他的朋友英王崩逝。

繼位的雅各二世(James II)要回到羅馬天主教信仰,頒“宗教容忍詔”;啟恩和其他六位國教聖公會領袖拒絕宣布,因此被監禁;後得開釋。1691年,英王威廉三世(William III)免除啟恩主教職。他在隱沒無聞中度過其餘生二十年歲月。1711年逝世。史學家Macaulay稱他是受軟弱限制的世人中,最近於完全的理想基督徒。

啟恩很注意靈修。1673年,他為溫徹斯特學院(Winchester College)的學生寫了一個禱告手冊,其中有早,晚,午夜的禱告詩三首,都以頌讚三一真神作結束的副歌。晨禱歌部分還有人唱,其餘大部分被遺忘;但那副歌普遍流行,就是今天各教會採用的“三一頌”:

讚美真神萬福之源  世上眾民都當頌揚
天上群眾讚祂聖名  頌讚聖父聖子聖靈  阿們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