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教先賢

“純正信仰之父”亞坦耐修(Athanasius, c.295-373)曾說過:教會信仰從主耶穌賜下,經使徒傳揚,教父們保守下來。

五旬節聖靈降下,福音傳開。當使徒時代結束的時候,教會在巴勒斯坦(耶路撒冷和該撒利亞),羅馬,和非洲(亞力山大和迦太基)形成鼎足之勢發展。據傳統,是馬可把福音帶到非洲,那裏的亞力山大,是商業和文化的名城,可與羅馬相比;有著名的圖書館,藏書豐富,也是猶太人聚居的地方;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,和最早聖經拉丁Itala 譯本,都是在北非的亞力山大譯成的,而不是在羅馬。同時,教會神學也是在迦太基發始的。

初期的教會,有宣道的遠象,雖在貧窮艱難當中,在交通不便,各樣不利環境之下仍然把主所交託的福音,傳到遠方。當時的人,以為西班牙是地的邊極;使徒保羅已經定意去那裏傳揚福音(羅一五:28)。在第一世紀或第二世紀,傳到英格蘭,蘇格蘭和愛爾蘭,其本土的凱爾提教會(Celtic Church),在羅馬系統以外獨立存在了幾百年,並且把福音傳遞給歐洲大陸的日耳曼,法蘭西地區;根據傳統,最初是安得烈把傳福音給蘇格蘭,並在那裏殉道;第五世紀,愛爾蘭的使徒派垂克(Patrik Calpurnius, c.390-c.461),是英格蘭去的獨立宣教士,更不是甚麼羅馬教的聖徒;羅馬教的奧格斯汀(Augustine of Canterbury, d.ca.604),是在約二百年之後才到達南英格蘭。愛任紐(Irenaeus, c.115-202)早在第二世紀,說到已有福音傳給羅馬化部分的日耳曼人:“他們沒有筆和紙張,是聖靈把救恩寫在他們的心上。”可見先賢傳揚主道,見證基督的積極和有效。

神的國度擴展,自然就遭受撒但的攻擊迫害。

在初期的教會,聖經正典在形成中,內受異端侵擾,外遭異教和政治交相迫害。因為基督徒遭受世界恨惡,捏造惡言毀謗,說他們邪惡不道德,以他們為“無神者”:基督徒既不見容於政府承認的猶太教,又不肯拜羅馬的偶像,所以受到許多不白之冤。幸而主興起護教先賢,不避危難,竭力為真道爭辯,正如使徒彼得所說的:為義受苦,“不怕人的威嚇,也不驚慌…心裏尊主基督為聖,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,就要常作準備,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。”(彼前三:14,15)

哲斯丁

哲斯丁(Flavius Justinus, c.100-165),被稱為“哲學家和殉道者”,生在巴勒斯坦的撒瑪利亞地區,父母是希臘人;他自稱“撒瑪利亞人”。不過,他全然不曉得摩西和先知。

早年渴慕尋求真理,遍涉各家哲學,叩遍每個名哲學家的門,可是不能得到滿足。適有一位新柏拉圖派傑出的哲學家來到,引起他對於永恆事物很感興趣。哲斯丁開始默想追求真,善,美的理想。他以為自己已經接近認識神的境界,但難以確定如何達到目的地。有一天,在海邊獨行深思,遇到一單純而可親的年老基督徒,在交談中,使他對人的智慧失卻信心;那老人指給他希伯來先知,作真理的見證,並且預言後來基督的生活和工作。哲斯丁查考舊約聖經,印證新約的福音。後來,他觀察基督徒的見證,無畏的信心,面臨死亡而毫無懼怕的殉道,使他受感動而皈信。

他尋求教會的教導,明白了歷史和福音,就專心盡力傳揚基督的道。不過,他沒有受教會職務,是一位受聖靈引導的游行教師,卻有極高的熱誠,比當時任何主教或教牧更有效果。他說:“任何人能夠傳道而不傳揚,要受神的審判。”他是教會史上第一位哲學神學家。

哲斯丁在以弗所一段時期,教導基督教哲學;並且與一位猶太教拉比對話,說明基督教遠超越猶太教,寫成他有名的著作對話錄Dialogue),計一百四十二章。以後,他到羅馬,寫了護教書Apology),致當時的皇帝庇護士(Pius)。他堅定宣告基督耶穌是成為肉身的道。

那時,基督教受到猛烈的攻擊,哲斯丁勇敢無懼,一生致力為基督教辯護;最後,以身殉道,見證他所信的。

羅馬皇帝奧銳流(Macus Aurelius),是個斯多亞派的哲學家,生活嚴肅公義而有品德;只是他固守傳統,對基督教有成見,嚴酷迫害。約在165或166年,哲斯丁被捕,拒絕向偶像獻祭,受盡嚴刑拷打,而不屈服,向審判者作見證;終於被斬首。在就刑的時候,他全無畏懼,歡然赴死。他最後的話:

“我們基督徒最大的願望,是為了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受苦,因為祂賜給我們救恩和喜樂;末後,全世界必須站在祂可畏的審判台前。”

愛任紐

哲斯丁從哲學上護教;愛任紐(Irenaeus, c. 115-202?)可算為是基督教第一位神學作家。

他生在小亞西亞,大概在士每拿,父母是希臘人。他曾受教於坡旅甲,他說:“當我聽受他的教導,不是寫在紙上,而是寫在心上,靠神的恩典,歷久彌新。”後來,他遷徙到法國南部的里昂(Lyons)。他熟諳希臘文學及哲學,並通曉希臘文聖經和基督徒著作。178年,當主教波提那(Pothinus)殉道後,愛任紐受任為里昂主教。

在那裏,他忠心殷勤工作,學習能熟練使用高盧(Gaul)語言,成功的以口和筆見證,為真道辯護,並闡發教訓,聖道得以廣傳。他使里昂居民幾乎全部皈信基督,並差遣宣教士往法國各地。

他是所有錯謬的仇敵,嚴守純正教義,絕不妥協。他著有反異端Adversus Haereses, Against Heresies),駁斥諾斯替派(Gnostic)和馬吉安(Marcion),為教會第一位協調舊約和新新約的一致性;不僅引證耶穌基督的話,也大量引述使徒的話語。他申明,信仰的權威,是從長老和使徒們傳承的真道,並確立主教權威。

愛任紐確立父神,聖子基督耶穌,和聖靈三一神的教義。他的名言:“神成為人,要使我們成為神,就是說,像神。”(God becomes man, in order that we might become God that is, God-like.)

不過,對於次要的教訓,他反對人堅持一己之見;在東西教會在如何並何時記念復活節的爭議上,他不贊同羅馬強行統一的專斷態度。愛好和平的愛任紐寫道:

“使徒規定,在吃喝,節慶,月朔,日期上,我們可以隨從自己良心。這樣,何來的辯論?何來的分爭?我們守節期,卻任讓邪惡的酵和欺騙,分裂神的教會;我們主宰外面的事,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信仰和愛心。”

真不愧他靈性的傳承,來自愛的使徒約翰。

據傳統,在羅馬皇帝瑟維如(Septimus Severus)殘酷迫害教會的時候,約在202年,愛任紐為主殉道。

特土良

特土良(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ertullianus, c.150-225)是早期教會傑出的神學家和倫理家。父親是羅馬駐軍的長官,特土良生於迦太基(Carthage),幼年受良好的教育,包括文學,修辭學,法律,並希臘文和拉丁文。於190年左右,皈信基督。他生活嚴謹,刻苦己身,指斥當時教會的腐化,效法世界。他結過婚,喜歡家庭生活。他告誡妻子說,如果他自己早死,最理想是守寡不再婚;如果必須再嫁,絕不可嫁不信的丈夫。

特土良才華橫溢,有獨立精神,極之真誠而缺乏中庸;有堅定的信念,而不均衡發展,剛強無畏,雄辯無敵,而性情急躁。史家認為他與馬丁路德相似。他的堅貞自潔,生活無疵,則是清教徒前的“清教徒”。

或許由於對羅馬教會的失望,他約在200年,成為苦行的孟他努派(Montanists)的長老,後來也是因道德和生活上的意見脫離。

他反對希臘哲學,稱希臘哲學家為異端的先祖,曾鄙夷的說:“哲學院與教會有何關係?基督與柏拉圖,耶路撒冷和雅典有何相干?”又說:“凡是想介紹一種基督教與斯多亞派,柏拉圖派,辯證學派混雜宗教的人,都當受咒詛。”“持守信仰真理,不為邪說所惑,庶能有真知灼見,不致一知半解。”他宣稱:“基督教是獨一的啟示宗教;其他的宗教都是不真實的,都是沒有價值的。”

他以約三十年的時間,致力著述;其護教學作品,駁斥異端,並界定福音與猶太教,並說明倫理及實踐神學。他是第一個主張個人宗教信仰自由的人;認為政府不僅應該容忍信仰自由,而且應為了社會安定,予以保障。他相信真理和公義終必勝利。當那時候,基督教被鄙視,受迫害;特土良以律師和辯護士的雄壯聲音,向當權者申訴,要求公正待遇。但他不是卑躬屈膝的哀鳴,不是搖尾乞憐。他說:“那是確定的,因為不是不可能的。”(Certum est quia impossibile est.

“似乎不過是昨日,我們已佔領你們的堡壘,進入你們的議廳,達到你們的宮廷!我們屢次被你們砍倒,但我們人數更增加;基督徒的血是種子!”(通常引述為:“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。”)

俄立金

耶柔米(St. Jerome)稱他為教會的第二位教師,僅列於保羅之後。

俄立金(Origenes Adamantius, c.185-c.254)生在北非洲的亞力山大,是一個基督徒家庭中七個孩子中的長子。在父親良耐第(Leonides)影響下,博學而敬虔,從小就羨慕為主殉道。當他僅十七歲的時候,他父親為主被囚獄中,俄立金寫信勉勵父親,堅守信仰,不可為家庭否認基督。後來父親殉道。俄立金自己也志願去殉道,是他母親藏起他的衣服,才去不成。

203年,十八歲的俄立金,受主教底米丟(Demetrius)任為著名的亞力山大道學院院長;他的前任是使徒以後最負盛名的革力免(Clement)。他為了充實自己,學習希伯來文,研究希臘哲學,周游羅馬,亞拉伯,巴勒斯坦和希臘。他不喜歡城市主教們的裝腔作勢;他自己誠實簡樸,並嚴格禁慾,為了免羞辱主名而自閹。他教導許多人歸向基督,學生很多。其中有個富裕的信徒,為他建立昂貴的圖書館,七名書記,和多名謄寫員,筆錄他口授的講論。他的名聲傳播遠方。皇太后茱莉亞(Julia Mammaea)延請他去安提阿,向他學習基督教義。一位亞拉伯王子也向他受教。

他的食物很簡單,幾乎全茹素,絕不飲酒;只穿一身的衣服,不慮明天的生活。他夜晚大部分時間祈禱和讀書,就地睡眠。他不接受門徒的禮物,也不畏避權貴。到218年,才由二位主教按立為長老。但他受邀在教堂講道,並教導聖經。他原來的主教底米丟,忌他的盛名,也不盡同意他的教訓,革除這位大神學家的教職和教籍;不過,有的教會為他抱屈,仍然接納他。他自己則說,對反對的人“要可憐他們,不恨他們;為他們禱告,不要咒詛;因為我們是為祝福,不是為咒詛。”

後來他的學生成為主教,邀請他回到亞力山大。在那裏,他被捕,忍受酷刑,不否認基督;被判受火刑焚死。但羅馬皇帝崩逝,俄立金再獲自由。但由於受刑傷,約於254年,在推羅逝世,年六十九歲。連異教徒和異端信仰的人,對俄立金的品德和博學,智慧筆鋒,都景仰佩服,並且畏懼。

俄立金對經學的貢獻,是六經合參Hexapla),是教會第一本不同譯本並列的版本;以希伯來文舊約,七十士譯本,和幾種希臘文譯本。他的釋經法,則以經文有體魂靈三重意義:Somatic, Psychic, Pneumatic;即字義,道德意義,和屬靈的寓意,指基督信仰的奧秘。這成為亞力山大派釋經的特點。

居普霖

居普霖(Thascius Caecillius Cyprianus, c.200-258)生在富裕的異教貴族家庭,受修辭訓練,後為成功的修辭學教師,從事法律業務,或任政府重要官職。

有一位虔誠的長老凱希流(Caecilius),住在居普霖家裏。凱希流先同他談論基督教義,再介紹他研讀聖經。經過長久時間,居普霖到了四十多歲,才皈信基督。為了感念他靈性的父親,他以Caecilius為中間的名字。他說:

“我一領受了上面的靈,經過重生的洗,成為新人,從此搖蕩的心意成為奇妙的堅定;從前封閉的,現在敞開了;黑暗變成光明;得著力量克勝艱難;為以為不可能的事,可以輕履易行。”

從此,他輕淡名利,賣了產業周濟貧窮,發願過獨身生活,律己清苦。二年後,248年,受到會眾一致推舉,為迦太基(Carthage)教會主教,成為北非主教之首。250至251年,有一段時間,教會大受迫害。居普霖知道是主的引導,避居城外;有十四個月,暗以牧者書信指導教會事務。252年,有嚴重瘟疫流行,許多人逃亡;他則扶危濟病,躬盡牧者的責任。

居普霖在神學上師法俄利金,而溫和中庸。他以處理行政見長,為羅馬所有主教中最傑出的;他有智慧,竭盡忠誠,殷勤事奉。在艱難的時期,維持教會的穩定合一。
居普霖以為所有主教是平等的,與羅馬主教司提反公然抗爭;他引用保羅折服彼得的事實,證明羅馬主教並沒有更高的屬靈權威。司提反恫嚇要開除他教籍,但維勒良(Valerian)迫害來了,司提反先以身殉道,爭端暫時止息。

257年,迫害也臨到居普霖。先是十一個月的放逐;繼則被捕帶到總督面前,判決斬首。居普霖聽到說:“感謝神。”跪下禱告,然後自己綁上蒙眼巾;他拿一枚金幣給執刑人,莊嚴英勇的從容殉道。那是258年九月十四日。

神為祂的教會預備神學家特土良;經學家俄利金;而居普霖則是牧養的主教和監督。正如後來的奧古斯丁,耶柔米,安伯羅修。奧古斯丁稱居普霖是“普世教會的主教,普世教會的殉道者。”他不愧被稱為“所有聖徒,所有殉道者,和所有主教之光”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