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王紀箋記

列王紀簡介

本書的希伯來文原名為Melechim,是“列王”的意思。記載合神心意的王大衛,服事完他那世代的人,在離世之前,指定所羅門繼承王位,以色列國登上了榮耀富強的高峰:建造聖殿,並得列國朝貢。一旦智慧的王崩逝,就迅速的由分裂而走下坡,終於亡國被擄。

主旨:

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,所有的王都是惡的,王位也多更換;南國猶大,也是惡王佔多數,僅有五個行善而不完全的王。這表現人的敗壞;但神的旨意和應許,終必成就。在南朝北國相繼滅亡之後,列王紀結束的時候,略現曙光,顯明出神的恩典仍然存在,不絕如縷的猶大彌賽亞王統,還要復興。

鑰節:

列王紀上第九章4至5節:“你若效法你父大衛,存誠實正直的心,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,謹守我的律例典章,我就必堅立你的國位在以色列中,直到永遠。…”

書中的基督:

所羅門多方面預表基督。他空前絕後的廣大智慧,表徵基督“是我們的智慧”(林前一:30)。他的榮耀,名聲,豐富,榮耀,象徵基督在國度裏的榮耀。他善於治國,得到遠近崇敬。不過,基督“比所羅門更大”(太一二:42)。猶大的善王約西亞,也預表基督。

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,預表施洗的約翰,為基督預備道路;先知以利沙和風細雨,表徵基督的恩典,而其所行神蹟,則像基督所行的。

聖徒不能仰望人的國度和政治,不因人的敗壞,或為善不卒的失敗,而要仰望掌握歷史的主;祂在時間之外,也在歷史之上,祂的旨意終必成就,祂永遠的國度終必實現。

 

神命定的王

以色列眾人的眼目都仰望你(王上一:20)

以色列是神的選民,他們的王必須是神所命定的,是代表神治理。正如在神的教會中,所有的領袖,是神的恩賜。

大衛年紀老邁,沒有早立王儲,安排繼位的領袖,卻聽從臣僕的話,尋找處女事奉,正是找到了禍亂之源。

大衛由哈及所生的兒子亞多尼雅,是第四王子;長子暗嫩已被三子押沙龍殺死(次子可能早亡),押沙龍也因叛亂被約押殺死,按生來的次序,亞多尼雅有繼位的希望。

亞多尼雅是個怎樣的人?(王上一:5-10)

他自命不凡,擺出王者氣派。“亞多尼雅自尊,說:‘我必作王。’就為自己預備車輛,馬兵,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。”就在死期將近的時候,還向所羅門的母親說:“你知道國原是歸我的,以色列眾人也都仰望我作王。”(王上二:15)可見這個狂妄少年,有多麼不知天高地厚,一腦子要作王。不過,作王不是單有志願就成功的事。是誰給他這樣的應許?

偏遇到老而溺愛的父親,不肯管教已成年的兒子,縱容他不顧體制的僭越行為,從來沒有使他憂悶過,連一句質問斥責的話:“你是作甚麼呢?”都不願說。看來像是默許。無論是家庭,是團體,如果作領袖的,以為沒有紀律是愛,後來必然要有更大的痛苦。

亞多尼雅有天然的條件,但不等於是屬天條件:“他甚俊美”。人是看外面,難免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的人會自傲,因為別人不知他的實質。又是一個押沙龍在形成中。這個年輕人很會社交,拉攏有勢力可以利用的人,形成他的黨:軍政方面有元帥約押;宗教方面有祭司亞比亞他;還有王的眾子,並王的臣僕,儼然聲勢甚大。他們聚合在一起,殺牛宰羊,設筵歡樂。他也會畫小圈子,意識到誰是競爭的對手,排除在圈外。所羅門和祭司撒督,先知拿單,比拿雅和大衛的勇士,他以為非其族類。他以為老王不過是虛位,已經沒有甚麼可慮的了。

哪知“以色列眾人的眼目都仰望”大衛。神所命定的王所羅門,不用自己籌畫競爭,他母親拔示巴和先知拿單,去晉見大衛王,大衛照所起的誓,膏立所羅門登位為王。一時之間,神的旨意成就了,一切換成了新的世界。(王上一:15-40)

我們在神的事工上,應當仰望神,祂必照自己旨意成就。

 

堅定國位

這樣,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(王上二:46)

“除去銀子的渣滓,就有銀子出來,銀匠能以作器皿;除去王面前的惡人,國位就靠公義堅立。”(箴二五:4-5)

我們很容易欣賞華美的建築,但往往忽略隱藏根基的重要,那許多辛苦的挖掘泥土,剷鑿石頭,沒有人注意;而且在建築過程中,這些工序極為煩瑣艱苦,未完成時的地貌,還惹人討厭。但堅立根基,對建築的牢固耐久,非常重要。

所羅門登王位以後,他父親大衛囑咐他,為求堅定國位,必須遵守神的命令,謹慎行在神面前;同時要剛強,除去國內的危險分子。(王上二:1-9)

約押雖然是忠心追隨大衛的老臣,其人以自我為中心,看不得比他更好的人才,為了私怨,殺了押尼珥;為了妒才,殺了亞瑪撒,全不顧大體。如果不是他殺了這兩個元帥,以色列的分裂創傷早就恢復,統一早就完成。所以必須除去。

示每沒有原則,見風駛舵,只注重世界的權勢。他看到大衛逃難出都,認定他勢窮力盡了,就狠毒的咒罵大衛;等大衛得勝回京了,他又趕緊領大群人來歡迎,講言不由衷的好話奉承。他的政治哲學,只有世界權勢。這樣的人,留下必然成為後患。後來示每刻薄凌虐,兩個僕人逃亡迦特,他竟違背誓言追逋,給所羅門藉口除滅。(王上二:36-46)巴西萊卻完全不同,在患難中支助大衛王,到王得勝還都,卻功成不居,寧願在家鄉安居養老,與示每剛好相反,顯出高風亮節,值得記念效法。所以大衛吩咐善待他,並尊重他的眾子。

另一個問題人物,是亞多尼雅,注意肉體情慾。他因為得父親大衛溺愛,卻自以為應該得國。及至所羅門作了王,他竟然要求服侍過大衛的書念女子亞比煞為妻,那是繼承王國的象徵(參撒下一二:8,一六:22-23)。其貪慾無知,以至如此!所羅門以為他仍然表現僭妄自大,留下必為後患;他真是自速其死,招致所羅門王差遣比拿雅去殺死他。(王上二:13-25)

信徒的心裏,如果有自我,世界,肉體,就不能讓基督在裏面作王。所以必須靠聖靈治死心中的惡行,不像約押的自我中心,沒有示每的貪愛世界,除去亞多尼雅的肉體情慾,才可以清心,讓基督在心中掌權作王,堅定國位。願我們靠聖靈大能,除盡裏面的渣滓,作主合用的器皿。

 

智慧的祈求

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,能辨別是非(王上三:9)

所羅門是空前絕後的智慧人。不過,他之所以值得我們羨慕,值得我們效法的,卻不是他的智慧。

生在王者之家,早年就繼位作王,他到基遍去獻祭。在那裏,耶和華夜間夢中向他顯現。(王上三:4-15)

這真是難得的際遇!耶和華對他說:“你願我賜你甚麼,你可以求。”在這樣的機會,如果是你會求甚麼?所羅門說:

“我是幼童,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。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,這民多得不可勝數。所以求你賜我智慧,可以判斷你的民,能辨別是非。不然,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?”

所羅門在所受的重任之下,覺得自己變成了幼童,不能擔負這個責任,不敢辜負神的託付,虧欠國民的福利。這感受在他的心中,所以向神傾吐,祈求。

所羅門不是為自己求智慧;他是為人民求智慧,可以勝任神交託的工作,為了別人!

歷史中不少自以為有智慧的人,予智自雄,結果給人民帶來劫難。神是慷慨的神,但卻不浪費,不會給人得了去恣肆享樂。所羅門不是想自己,他想到的是別人。“所羅門因為求這事,就蒙主喜悅。”因他“不為自己”,神不單賜給他智慧,可以空前絕後,連沒有求的富足,尊榮,也都加給他。
我們要記得,不是為智慧而求智慧,得神喜悅應允;而是為眾人的益處而求智慧,得神喜悅而應允。為別人是神的心。

也許有人會問說:“聖經不是應許說,可以求智慧嗎?”

是的。聖經確曾說過。但我們要留意讀。

聖經說:“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,也不斥責人的神,主就必賜給他。”但在另一方面,又告訴我們說:“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”(雅一:5,四:3)智慧的神,不會讓人去浪費祂所賜的智慧。

所羅門王求智慧,不是要向人誇口:“看我多聰明!”他不是要有智慧,可以多弄錢;也不是要能認得他的後宮一千佳麗,安排他們相處…自私加上智慧,正可以助長罪惡,不能榮耀神,最後,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,不如既愚且魯倒無害。

願我們禱告的時候,省察自己的動機,除去自私的渣滓。

 

平安是福

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(王上四:25)

所羅門的名字,是“平安康泰”的意思。大衛王一生顛沛流離,受了不少的苦,以色列也歷經戰亂苦難,自然熱切的希求平安,把這願望寄託在兒子身上。所羅門是在大衛痛切悔改以後,由拔示巴所生的,“耶和華也喜愛他,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,因為耶和華愛他。”(撒下一二:25)

雖然我們不大會記得這個名字,所羅門不應該忘記:謙卑悔改才可以蒙神的恩惠,真實的平安是由神的愛來的。

我們常以為“平安”就是沒有麻煩的意思。其實,其涵義更廣:希伯來文的Shalom包括平安,社群的和諧,豐富,以至健全。莫怪以色列人彼此問候的時候,喜歡用這個字。而所羅門的名字,就是從這個字來的;在他統治之下,也幾乎就是這樣的理想社會。

配搭和諧(王上四:1-19)

有的人不喜歡用“組織”這名詞,以為是不屬靈,而寧願用“配搭”;更有人連配搭也可以沒有,而喜歡獨裁,自己在上發號施令。雖然組織沒有防止獨裁的功能,但任何國家,或基督身體的教會,都必須有配搭聯合的組織,才可以存在,而繼續存在,並有效的發揮其功能。所羅門再有智慧,或比任何人更聰明,都不能一人統治而不出毛病。

安定繁榮(王上四:20-28)

所羅門時代,國家空前的繁榮,不僅物質方面豐富無缺,而且“四境盡都平安。所羅門在世的日子,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,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,安然居住”。這一切,都是神的賜予。(詩一四四:14-15)

智慧深廣(王上四:29-34)

作為一國的領袖,所羅門有“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,如同海沙不可測量”。如果只有智慧,供自我欣賞,對國家人民沒有多大益處;他科學的知識,也不曾留下久遠的貢獻。但用智慧行公義判斷,廣大的心寫出聖靈感動的話,存到永遠。

所羅門的統治,不過是那將要來的榮耀國度的預影。那實際是基督永遠的國:到榮耀的基督臨到,要在全地施行公義,將有無限的平安,才是真正理想的國度,並且超過人所求所想的。所以我們不是懷念過去的黃金時代,而是盼望基督來臨。

 

預備建殿

所羅門…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(王上五:18)

建造之先,須得要預備,不論作甚麼工作,都是如此。因此有人說:“失於預備,就是預備失敗。”作神的工作,不能推說隨從聖靈引導,更必須盡力慎重預備,因為是為神作的。主耶穌所說僕人的比喻,為了主人所託的銀子,良善忠心的經營,因他肯作預備,才有好的經營成績。(太二五:14-23)

有人卻以為神就是愛,愛就是寬容馬虎,特別在宗教改革以後,明顯的趨勢是,在教會事工上,往往以不注重品質出名,這是極嚴重的錯誤,由於不正確的觀念。這是很可悲的事。這不是關於價格的問題,而是在於價值觀念,在於是否存心想要作得好。也就是說,你所信的主是否值得你的服事。

所羅門繼承父親的心志,為神的名建造聖殿,先要注意作“預備木料和石頭”(王上五:18)的工作,不能臨時亂抓。

知道自己使命(王上五:2-5)

人作神的工作,不是單憑熱心,看見有需要,就可以自抱奮勇動手作工。顯然的,愛是需要的,但那也不夠。大衛雖然愛主,但不是神命定建殿的人。神也預備推羅王希蘭的心,差人來見所羅門,是神印證所羅門當作建殿的事工。

認識自己不足(王上五:6-7)

所羅門有空前絕後的智慧,但他沒有狂妄的因為自己甚麼都能作,自己動手伐木採石。魔鬼有時藉民族自尊心作祟,叫人勉強維持虛驕;所羅門的智慧,使他認識自己不行,需要專家幫助。希蘭王從此看出他有智慧,歡喜接受他的請求。

對人必須公平(王上五:8-12)

有人藉愛主之名,佔人的便宜,叫人心中不舒服,以至使主名蒙羞。神賜所羅門智慧和豐富,他“用智慧與外人交往”彼此立約,公平相待(西四:5)。信徒對外邦人不可貪取,以至造成困難,影響彼此關係。因為他們沒有主的應許福分。

建立責任制度(王上五:13-18)

許多工作的失敗,不是因為不肯出錢出力,而是在於沒有監督協調。紀律鬆弛馬虎,不是寬大,更不是愛心,而是失責對主不忠心。所羅門知道人的缺欠,建立良好的監督制度,使工作沒有荒廢錯誤,認真保持品質。這是我們極當效法的。
現在是建殿的時候。願我們知道預備的重要。

 

建殿工程

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(王上六:13)

人有一個毛病,就是喜歡看外面的東西,以為看得見的才是重要的,真實的。其實,最重要的品質,不是外面的:愛是內在的,和睦也是內在的,都是看不見的。

木頭和石頭的建築材料,出自山林中。同樣的材料,用來建造成普通居住的房屋,或用來建造成聖殿,原沒有差別;甚至還可以用來造成偶像。所以聖殿的可貴,在於使它成為聖的神。在所羅門開工建殿的時候,神就加以申明。

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:“論到你所建的這殿,你若遵行我的律例,謹守我的典章,遵從我的一切誡命,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: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。”(王上六:11-13)

外邦人崇拜偶像,把所建造的廟宇看為非常重要,因為偶像住在廟裏,沒有廟,也就不能崇拜。聖殿是神立名的居所,不是實際住在中間。如果把創造宇宙,無限的神,限制於一個建築物裏面,不僅是可笑,也是褻瀆的想法。神並不住在聖殿裏面,而是住在以色列人中間。這個觀點非常重要。

這就像是宇宙間有電;如果人的條件對了,可以與電相連接,就能從而得到光,熱,聲音和影像等;但電並不限定在某一個地方,只是某種條件下能發生的事實。當然這個比喻有明顯的缺點,似乎是泛神論,而神是有位格的。不過,可以說明神的無限和不具形體,所以不能,也不需受物質的限制。當然聖殿的存在,也絕不能保證神的同在。

聖殿像會幕一樣,分為三進:外院,聖所,和至聖所,就是內殿。殿內周圍用香柏木作牆板,再用精金貼上;刻著基路伯,棕樹,和初開的花。這仿佛是樂園的景象,表明神與人相交。(王上六:29-35)內殿有約櫃,其中有法版,有包金的基路伯,張開翅膀遮掩約櫃;表明神與祂的話同在,照祂的話施恩。人藉著耶穌基督的血,才可與神相交而蒙恩。

在新約時代,教會是神的殿;神的靈住在重生得救的人合成的教會中間(林前三:16-17)。從個人來說,聖徒是神的殿:“這聖靈是從神而來,住在你們裏頭的”(林前六:19)。

聖徒不要重外面,重物質和禮儀,而靠耶穌的寶血潔淨,藉聖靈與神相交,永遠同住。

 

雅斤波阿斯

他將兩根柱子立在殿廊前頭(王上七:21)

所羅門所建的聖殿,在前面立著兩根雄偉的銅柱,各高十八肘,加上裝飾華美的柱頂五肘,高達二十三肘(10.2公尺),圍十二肘(直徑約1.9公尺)。

這兩根光亮的銅柱,中間是空的,極為顯目,卻不連屬於建築的任何部分,是獨立的。

柱子既然不是用以支持聖殿的,還有甚麼功用呢?當然是作裝飾用;不過,更是為了記念。以所羅門的智慧,作事很少可能沒有其深意的,更重要的是,聖殿的一切建築,器用,都是神感動大衛的,不是出於人意。柱子的意義,在於其名字:“他將兩根柱子立在殿廊前頭。右邊立一根,起名叫雅斤;左邊立一根,起名叫波阿斯。”(王上七:13-22)雅斤是“神建立”的意思;波阿斯是“神力量”的意思。這指出神的聖工,不能人自己出花樣,也不是用肉體的力量和方法。

柱頂的上面,刻著百合花,表示神要求聖徒的生命,美而純潔。聖徒是神的殿,不在外面的熱鬧,不是以屬世的標準衡量,而是必須聖潔,“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”(來一二:14)。這雖然是嚴肅的話,不會甚受人歡迎,但是真實的,重要的。柱頂又“各有兩行石榴環繞,兩行共有二百。”石榴裏飽滿多子,聖徒當有豐盛的生命,多結果子榮耀主。

不過,要記得:聖徒自己連自保都不能夠,自身不保,哪還能談得上結果子!因此,“柱頂上有裝修的網子,和擰成的鍊索,每頂七個。”網子是代表神的恩典保守,鍊子是代表神的大能維繫,才不至墜落,不會失喪。何等可靠的恩典!一切都是出於神,人沒有可以誇口的了。

這聖殿前的兩根柱子,有其永久的教育意義。雖然外面看來,並不負載任何重量,也不支持任何建築,卻是神事工的精神所在,實際上是支持著整個的宗教系統。在進入聖殿之前,不可能不看到這兩根高大的柱子,就會提醒敬拜的人,要每邁一步都感念神的恩典:“當稱謝進入祂的門,當讚美進入祂的院。”(詩一○○:4)不能誇口,只有感恩。

教會不是到聖殿敬拜,更不是敬拜聖殿。教會就是敬拜的聖殿。每一真正重生得救的聖徒,都是聖殿的一塊活石。我們必須記得:教會是神照祂的旨意建立的,靠祂的力量而存在。

 

聖殿的榮耀

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(王上八:11)

耶路撒冷聖殿的建築完畢了,輝煌可觀;不過,只有物質的存在,仍然是空的,必須把約櫃抬入至聖所。

當時有些以色列人,難免有錯誤的觀念,以為如此輝煌的殿宇,可能有特別的靈應。智慧的所羅門王卻知道,這殿不過是神立名的地方。他站在壇前禱告:

“神果真住在地上嗎?看哪!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,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?…願你晝夜看顧這殿,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…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,求你在天上的居所垂聽。”(王上八:27-30)

聖經中有耶和華合成的名,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。所羅門的禱告,提到這些需要,都可以在神面前祈求:

耶和華我們的義(Jehovah-tsidkenu,參耶二三:6)。主使人因信祂而得稱為義。(王上八:32)

耶和華是居所(Jehovah-shammah,參結四八:35)。人犯罪被擄,離開神,悔改後蒙恩歸回。(王上八:34)

耶和華是醫治(Jehovah-rapha,參出一五:26)。犯罪遭受神的責打管教,悔改得到慈愛的神醫治。(王上八:37-40)

耶和華以勒(Jehovah-jireh,創二二:13-14)。神賜一切給祂的子民,更為所愛的人預備救恩。(王上八:35;羅八:32)

耶和華是我的牧者(Jehovah-raah,參詩二三:1)。主是好牧人,為羊捨命,並且領圈外另外的羊進入羊圈;神不僅是以色列人的神,也是外邦人的神,在主裏面同歸於一,屬一個牧人。(王上八:41-43;約一○:10-18)

耶和華是得勝者(Jehovah-nissi,參出一七:8-15)人從早就失敗了,只能靠著愛我們的主可得勝有餘。祂是我們的旌旗。甚麼時候靠自己,就不能得勝。(王上八:44-45;羅八:37)

耶和華賜平安(Jeohovah-Shalom,參士六:24)。神子民是祂的產業。人犯罪失去與神的交通,離開了平安賜福的泉源,是藉著主耶穌基督“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,成就了和平”,與神和好(王上八:46-53;西一:20)。神一切的豐富恩典,都在耶穌基督十字架上所獻的祭,使人得親近神,所以進入聖殿,必須先經過祭壇;祭壇是聖殿最大的器具,我們要高舉十架。

感謝主,人各樣的需要,都在主的名裏面。

 

第二次顯現

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(王上九:4)

所羅門是一位有為的君王,沒有誰可以說他無能,或有不作一事的缺點。他一生有很多明顯可見的建樹。在位四十年的時間裏,用了七年建造聖殿,十三年建造王宮,共二十年,可用的時間,已經去了過半。他發展邊遠野地,因為財貨增多,“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,並屯車和馬兵的城,與耶路撒冷,利巴嫩,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。”幾乎再沒有可作的,他漸步入了中年危機。耶和華就第二次向他顯現。

對他說:“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,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;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裏。你若效法你父大衛,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,遵守我一切吩咐你的…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…直到永遠。”(王上九:2-9)

耶和華第一次向他顯現,是吩咐他,有甚麼需要,可以向神求;所羅門求智慧治國,得神施恩賜給他,而且豐富的加給他。耶和華第二次向他顯現,是告訴他,所得著的要保守,而且警告他,不可轉去事奉別神。不論如何蒙恩,也需要保守。

神告訴祂所愛的孩子,不僅要有外面的建造,最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心,建造心防:“人不制伏自己的心,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。”(箴二五:28)失去了向神誠實正直的心,一切的福分也必隨之失去,是最危險的事。

可惜,所羅門越建造越不滿足,心離神越遠。聖經記載他生命中現出的徵兆,仿佛崩潰之前的裂痕(王上九:10-28):

外交的裂痕:他與推羅王希蘭的交易,不能充分滿意;

道德的裂痕:他違背神的話,為了政治上的便利,仰攀埃及法老,娶了個公主為妻,自然必須努力供應她,討她喜悅,以後再加上許多外邦妻妾,外邦偶像也多起來,惹神忿怒;

內政的裂痕:人民徭役過重,日後因勞生怨;

靈命的裂痕:敬畏神愛神的心冷淡,空存宗教儀式,每年三次到聖殿獻祭燒香,不能滿足神對人的要求,只賄賂良心;

經濟的裂痕:所羅門沒有缺乏,但他的欲求沒有滿足,越喝越渴,越洋過海的去求取金子,把心放在財物上。

今天的文化,以無能為最大的恥辱,以為表現在工作上,才是成功:教會要求報告,個人要求看得見的成果,向自己保證未落人後的憑據,而失去對神的愛,終將導致失敗。

 

智慧與福

常侍立在你面前聽你智慧的話是有福的(王上一○:8)

所羅門王朝極為榮華,不僅宮室營造雄偉,臣僕衣飾禮制合宜,而且金銀寶石豐富輝煌。示巴女王看了,印象甚深,以至詫異得魂不守舍。但最使她敬佩的,不是看得見的物質。

示巴女王…對王說:“我在本國裏所聽見論到你的事,和你的智慧,實在是真的…你的臣子,你的僕人,常侍立在你面前聽你智慧的話是有福的。耶和華你的神是應當稱頌的,祂喜悅你…永遠愛以色列…”(王上一○:6-9)

在所羅門的時代,正是以色列富強的顛峰,國勢鼎盛,跟他打交道的人很多。不過,許多人是趨炎附勢,希望得到些利益。示巴女王不是沒有見識過金子和寶石;但她顯然知道,財物與智慧的比重。在朝中所見到的體制器用,已經表現出王的欣賞力,絕不是庸俗的暴發戶可比,足以“使她詫異得魂不守舍”,羨慕不已;但聽到王的講論之後,她更嫉妒起所羅門的臣子來。如果說:“嫉妒是最真誠稱讚”,女王羨妒所羅門的臣子,該是最高的稱讚了。她不羨慕誰的升官發財,或是甚麼科技成就,而羨慕人能有機會聽智慧的話。

聖經說:“你們當受我的教訓,不受白銀;寧得知識,勝過黃金。因為智慧比珍珠更美,一切可喜愛的,都不足與比較。”(箴八:10-11)聽了智慧話的女王,欽慕的表現是奉獻,自己甘願把“一百二十他連得金子和寶石,與極多的香料,送給所羅門王”(王上一○:10)。

常聽到人說:“余生也晚,失去聽某名人講道的機會!”言下不勝惋惜。當然,要早生好多年,還要地點對,機緣好,才可以聽到所羅門講論。其實,所羅門的植物學分類,已經算不得最高深的學問,他的武器已經遠落在時代的後面,宮殿設計更夠不上現代化;但他受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聖經,仍然可以感化人,教導人,明白神的旨意,過敬畏神的生活。

更要知道,我們有主耶穌基督,比所羅門更大,祂的話更有智慧,並且祂對我們所說的話,不僅對肉體有益,而且“就是靈,就是生命”(太一二:42;約六:63),使人信而得永生,聽主的話自然更重要得多,能夠聽祂的話更有福。

但現在並不算晚。主的話在聖經裏面;藉聖靈的光照而讀經,就聽到主的聲音。當有渴慕的心,領受祂的話。

 

仇敵的興起

耶和華使…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(王上一一:14)

安享太平盛世的所羅門,在晚年受到仇敵南北夾攻,該是多麼不合意的事!他落到這樣的地步,正是因為他從恩典中墮落,神才興起仇敵攻擊他。

所羅門年老的時候,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,不效法他父親大衛,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…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,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。(王上一一:4,9)

誰能夠相信,滿有智慧的所羅門,會去相信偶像,崇拜那些死木頭,石頭的外邦神!有理性的人,竟然作出那種事!

但那是千真萬確的事,而且是他自己作出的決定,神才會要他為所作的負責任,向他發怒,責罰他。

他的墮落,是一步一步的走下坡:開始的時候,完全為了外交上的運作,跟埃及法老王的女兒,締結了政治婚姻。跟著為了睦鄰的理由,就不能偏愛,又寵愛摩押女子,亞捫女子,以東女子,西頓女子,赫人女子;有的是為要籠絡本地的原住民,有時是要討好邦交國家,他們的出身,“都是公主”;進而發現這些女子各有其美,收集更多,以至後宮佳麗上千,聲勢自然浩大。(王上一一:1-3)

也許,由於他們遠嫁思鄉,帶來了本土的偶像作陪嫁;或是由於王欣賞多元文化,他們的歌舞,自然跟節慶和崇拜儀式有關。所羅門不拒絕他們,反而遷就討好這些人,處處給他們方便。為了對各人一視同仁,就開了進口偶像的防閘,當作不同民族的藝術品。於是耶路撒冷真神立名的地方,成了偶像遍地的動物園!這樣違背神的行動,惹動那位忌邪者的忿怒。

在南方,與所羅門聯姻的埃及法老王,竟然會收容以東王的後裔,把他培植成侵擾以色列的力量。(王上一一:14-22)

在北方,亞蘭逃亡的小游擊隊領袖利遜,本不足為患,忽攻入首都大馬色作了王,影響交通貿易。(王上一一:23-25)

在國內,出身寒微的耶羅波安,本來是所羅門賞識提拔的人物,卻發動群眾造反,使以法蓮為首的十個支派,發生分裂運動。(王上一一:26-40)鎮壓的行動,更加深離心。

聖經說:“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,他們的愁苦必加增。”(詩一六:4)仇敵興起,是違背神的煩惱。(箴一六:7)

 

分裂之路

王不肯依從百姓,這事乃出於耶和華(王上一二:15)

羅波安登位作王,穿上所羅門的鞋,是非常難為的事。如日中天的以色列國,要再升高一步都不容易;盛極而衰,走向下坡,人民會比較,說他不如前王,卻是極自然的事。

以色列人到了示劍,那是以法蓮支派的城,是與神立約更新的城(書二四:1-33),如果推想是耶羅波安擁護者的意見,該不會遠離事實。他們要在那裏立王。所羅門那麼智慧的王,竟然沒有留下清楚的遺旨:不知是他以為人民自然會接受羅波安,或是他體會到民意分歧,願意讓他們自決。事情不同尋常的是,他們立大衛的後裔羅波安作王,並不立即表示效忠,卻是有條件的,要先經過考試,看他是否有足夠的才慧;如果他不像所羅門,並不出乎任何人意外,也該自己知道,另有其處事待人的方法。群眾有了替他們說話的領袖,提出了條件,是該警覺的事。這是第一面紅旗。

他們對那將要登位的王說:“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,作苦工,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,負的重軛,輕鬆些,我們就事奉你。”這請願是人民不滿情緒的信號。(王上一二:1-4)他們當面抱怨,這是第二面紅旗。

羅波安應該慎重處理。幸而他有可顧可問的人。他向聽過所羅門智慧話的老臣,請問如何應付的藝術。老人家說:“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,用好話回答他們,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。”(王上一二:7)這話聽來平常,使羅波安懷疑他們是否值得付給薪俸。但其中卻有圓熟的智慧:1.他們提出了“服事”的觀念,作領袖不是發威生風的工作,要顧到人民福利;這是大衛所作的(徒一三:36);神的兒子基督耶穌到世上來,是大衛的子孫,也說:“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”(太二○:28)到現在國家的機構,不稱衙門,而稱“服務”(Service);大臣是“服事者”(Minister)。2.“用好話”,有口無心是虛假,不可取;但有心無口則是愚昧。3.作僕人換得人民永遠歸心作僕人。

羅波安覺得這回答不夠王者氣派,不肯採納。採用了跟他一樣的少年人的建議,說了些嚴厲空夸的話,得意神氣,卻失了民心,失了國土,成為夜郎不大;他派出慣用鞭子的亞多蘭去,更被石頭打死(王上一二:8-19)。何等的鑑戒!

 

功利主義的宗教

在耶和華禁止你吃飯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(王上一三:22)

耶羅波安蒙神提拔,立他作以色列的王。他“是大有才能的人”(王上一一:28),但才能如果不用在正途,對自己,對別人都沒有益處,而且要為歷史留下傷痕。

耶羅波安不僅開闢了一個新的王朝,也很會籌畫經營,要開辦新的宗教。他的宗教系統,是要為政治服務;他的教義,是他意旨的延長。為了易於籠絡人心,他跟迦南的土著宗教認同,“鑄造了兩個金牛犢,對眾民說:‘以色列人哪!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;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。’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,一隻安在但。”(王上一二:28-29)這種實用主義,以為凡有用的就是真的,給以色列帶來災難。

亞倫和以色列民,在曠野造了金牛犢,正是這種便利的宗教,把敬拜耶和華與異教混合,以致使百姓陷在罪裏,惹神的忿怒。現在,耶羅波安又再蹈覆轍,反自以為聰明。

耶羅波安不把宗教當一回事,隨便立任何人為祭司,自己定節期;他自己也就敢於扮演祭司王的角色,“站在壇旁要燒香”。有王親自提倡,表面看來,他的宗教活動登場,顯得頗為熱鬧;實際是跌落到屬靈的最低點。

神差遣先知警告他,人工的宗教必要敗壞,神要興起敬畏神的約西亞,回到神的話,帶來真正的復興,拆除一切人意的工作,並且設立預兆,時候到了必然成就。(王上一三:1-6)

神僕人必須謹守神的話,所見證的才有力;要吃得苦,耐得餓,“就是把你的宮一半給我,我也不同你進去,也不在這地方吃飯喝水。”他真遵守了神的命令,分別為聖,行當行的路。只是他成功之後,輕信老先知的假話,違背神的命令,落得失敗被獅子咬死的結局。(王上一三:7-24)

世上真的有那種老先知。他不是假先知,有屬靈經驗;但後步不好,被神棄置一邊,可能是因他怕得罪王,不肯傳神的信息,或不分別為聖,與罪妥協。因此神要從猶大進口年輕的先知,給祂傳話。所以先知並不一定有知,必須有神的信息。

祭司必須是利未族亞倫的後裔,有譜系可查;先知卻沒有這限制,因此不少假先知。宗教改革以後,人皆為祭司,不敬畏神的人,就自命人皆為先知,成了為利混亂真道的假先知,開口閉口妄稱神的名,傳自己私意。信徒當明辨謹防。

 

眼盲與心盲

必除盡耶羅波安的家如人除盡糞土一般(王上一四:10)

在以法蓮山區,一個寡婦的兒子,並非是名門望族;出身寒微的耶羅波安,長大了得所羅門賞識,見他殷勤能幹,派他作個建築工人的總管。在那裏,他體察到人民徭役的勞苦,體驗了統御工人的方法。先知亞希雅宣示神要將以色列的十個支派賜他為王,同時告訴他要行神的道。(王上一一:26-40)

他蒙神這麼大的恩典,但作王之後,竟背離了神,用自己的手段,利用宗教,設立偶像,為以色列亡國被擄種下了因。

及至他的兒子亞比雅病了,遇到了困難,才想到了當初預言他作王的亞希雅。但很奇怪,他只想到先知,而沒有想到成就預言的,是全知全能的神。而且以為神可以欺騙,差王后改裝去見先知;因為他沒有準備認罪悔改的意思,只是像問卜一樣,想要知道前途如何。他真是心眼瞎了,不能看見神的全知全能,忘記了神的恩典。(王上一四:1-20)

先知亞希雅雖然年老目盲,他的心眼卻是明亮的,能聽神的聲音,得到神的啟示,看透耶羅波安妻子的化裝,看透耶羅波安的心和他的前途,把凶信告訴他,宣告罪的刑罰:“我必使災禍臨到耶羅波安的家…必除盡耶羅波安的家,如人除盡糞土一般。”這麼嚴重的信息,卻沒有使他敬畏悔改離罪,見到猶大王羅波安的失敗,他也全然不知警覺,真是眼瞎心死。正如聖經所說的:“人屢次受責罰,仍然硬著頸項,他必頃刻敗壞,無法可治。”(箴二九:1)神從塵土中高舉耶羅波安,把他放在寶座上;他不知感恩,不肯忠貞敬畏神,自甘墮落拜偶像,神也能把尊貴的王族,變成塵土,棄絕除盡。

羅波安作猶大王,也是不尋求耶和華,隨從外邦的惡俗拜偶像,行一切可憎惡的事,惹動神的怒氣。神藉埃及王示撒來管教他,攻破耶路撒冷,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的寶物。這叫他知道犯罪背離神的苦果。(王上一四:21-31)

人的敗壞是忘記神的恩典,心靈的眼睛瞎了,看不見神的榮耀,偏行己路。結果,神的管教就臨到。應當及時悔改歸向神,因祂的責備回轉。不可悖逆妄行愈陷愈深。聖經說:“愚蒙迷住孩童的心,用管教的杖,可以遠遠趕除。”受神管教眼睛開了,除去愚蒙悔改,還可以有希望。

求主開我們的眼睛,常將耶和華擺在右邊,仰望祂。

 

誠實的事奉

亞撒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(王上一五:14)

誠實的心是很可貴的,卻是最平易簡單的事。行詭詐要用機巧,說謊話成功,需要好的記憶力,誠實的品德,是最基本的。聖經常說到大衛蒙神的喜悅,他“用誠實,公義,正直的心”(王上三:6),行在神面前;“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”(王上一五:3)。神把大衛當作人間可見的準衡,以他作為衡量的尺度。

亞撒不能算是一個傑出的王。他先天似乎欠缺剛勇氣質;“他祖母名叫瑪迦,是押沙龍的女兒”,難以期望會給他多少敬虔的教養,絕不可能像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,給他信心的傳承(提後一:5);而且在父祖兩代宗教衰落之後,年輕登上王位的亞撒,誰能期望他有多大的作為!

但亞撒青年有為,表現確實不俗。他的目標定得好:“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”。他整風易俗,除去孌童;他不隨傳統,“除掉他列祖所造的一切偶像,並且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,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”。有人可能會說:“少年人哪,要持重些,忘記了羅波安少年氣盛所犯的錯嗎?”列祖的偶像已經成了古蹟,其中一大批是所羅門的設計;誰敢懷疑英明領袖的藝術欣賞力?難道你比他還更有智慧?貶祖母老太后的位,更是前例所無。我們不能想像,亞撒行耶和華看為正的事沒有困難,不問反對的聲勢多麼大,亞撒都作了;雖則不是最徹底,有些丘壇還存在,“亞撒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。”(王上一五:9-15)

亞撒還有一個像大衛的地方:他“將他父親所分別為聖,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,都奉到耶和華的殿裏。”因為神知道,如果領袖“為自己多積金銀”,定然會心在上面,成了他的偶像,就心偏於邪(申一七:17);大衛把所積蓄的金銀,都作了屬靈投資,獻為建殿之用,因他心中愛慕神的殿。在另一方面,不以別的東西代替神(代上二九:3),不失為保守自己心的好方法。這也正是亞撒能夠保持誠實的心的方法。主耶穌吩咐我們:“要積儹財寶在天上…你的財寶在哪裏,你的心也在那裏。”(太六:20-21)晚年的亞撒,不免有靠政治方略權術,靠人的地方;不過,他的失敗,也是誠實的失敗。

求主保守我們向神有誠實專一的心。

 

從得撒到撒瑪利亞

在山上造城…起名叫撒瑪利亞(王上一六:24)

“邦國因有罪過,君王就多更換。”(箴二八:2)違背神的話,導致道德敗壞,篡奪頻仍,禍亂相尋。沒有長久在位的政治領袖,也就沒有安定的政府與社會秩序。北國以色列唯一的規律,就是繼續的混亂。

殘暴的巴沙,整肅了拜偶像的耶羅波安家族,登基作王。繼承他的兒子以拉,卻只耽於飲酒,並未自己統兵出征。掌握戰車部隊的心利,篡了他主人的位;但只有七日的短命王朝,以兵敗被困自焚結束。新強人軍閥暗利,與提比尼黨打了四年的內戰,使京都得撒,王宮先被焚燒,繼而血流遍野;最後得勝,才登上了以色列的王位。(王上一六:8-22)

根據出土的摩押碑志和亞述歷史記載,暗利不失為一個有遠見,英武的王;但在信仰上,把國家帶進了最深的黑暗。

暗利籌畫建立新都,先尋覓合宜的地點,買了撒瑪的山,“在山上造城,就按著山的原主撒瑪的名,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。”(王上一六:24)那裏不僅風景極美,而且居於以色列中部,又在高地,易守難攻,是理想的首都。

暗利制定睦鄰政策。他的兒子亞哈,有七十個兒子在撒瑪利亞(王下一○:1),必然多妻多妾,而是政治婚姻的產品,真是預備實行邪惡的家族統治。當時以色列是弱國,亞哈娶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,在宗教上也接受了他們的偶像巴力的崇拜,給它造廟,築壇,還做亞舍拉,惹動耶和華的怒氣。(王上一六:29-33)暗利和亞哈,父子相承的和親結盟政策,抗拒亞蘭和亞述的侵略,收到相當的效果。

亞哈早年所生的兒子,知名的有亞哈謝,約蘭,還有女兒亞他利雅,他們名字中都與耶和華的聖名有關,真可說是挂名信徒;女兒亞他利雅,嫁與猶大國的約蘭王(王下八:18),不僅帶去了邪惡的信仰,還可能受過顛覆訓練;她在夫喪子亡之後,起來篡位奪權(王下一一:1)。只是單顧現實政治利益,罔顧信仰,使其成為以色列最邪惡的王朝。神的時候到了,興起耶戶,徹底的懲罰剪除亞哈家族。(王下九:30至一○:17)

從得撒到撒瑪利亞,在政治上,是北國以色列趨向興盛的時期,在宗教上,則跌到敗壞的極底。撒瑪利亞成為信仰混合的同義字,直到亞述的遷徙,更為加深。實在值得我們警惕。

 

信心的宣告

這幾年我若不禱告,必不降露不下雨(王上一七:1)

神的僕人有神的權威,可以使天關閉。

亞哈和耶洗別,在以色列推行混合的宗教,崇拜巴力,以它為風雨和農作之神。

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,對亞哈說:“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:這幾年,我若不禱告,必不降露,不下雨!”(王上一七:1)

以利亞權威的宣告是說:耶和華是真神,祂掌管自然界,以色列是祂的子民;你儘管求你的巴力,我不禱告,神就不降下雨露,也不會有農作收成。這是何等的宣告!

那時,還不到雨季。亞哈不加注意。

半年過去了。平常的雨季,並沒有按時降雨。又半年過去了。秋雨,春雨,都沒有按時來到。又是一年過去。人民開始不安起來,亞哈帶頭去向巴力求雨,並沒有結果。百姓向巴力的祭司要雨;奉獻給巴力的祭物顯然的減少了。巴力祭司們有些著急。亞哈更多的想到先知以利亞,和他那語氣肯定的話。

以利亞不來見亞哈。亞哈見不到他。耶和華叫他去,藏在約但河東的基立溪旁;神叫烏鴉按時叼餅和肉來供養他。在大旱遍地,缺少食物的時候,怎會有餅和肉?烏鴉不會耕作,也沒有廚房,必然是從亞哈王宮來的;亞哈供養幾百名假先知,烏鴉卻想到全地都是神的,出產該先來供奉神的僕人。每天這樣過去,先知體力沒有虧損,信心卻更增長。(王上一七:1-6)

先知又奉神的指示,往西頓的撒勒法去,受一個敬畏神的寡婦供養。先知一無所有,需要寡婦給他預備食物;但他能憑信心宣告:“先為我作一個小餅…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:‘罈內的麵必不減少,瓶裏的油必不缺短,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。’”(王上一七:8-16)又是先知信心的宣告。又是長期的信心考驗,伴隨著神信實的兌現。

先知的宣告,堅定卻也似冒險;每次都要把生命擺上,每次都看見神的手支持他,供應他。這信心的宣告,不是由於人的勇敢,而是神先向祂的僕人宣告:“我已吩咐”,神先安排了烏鴉和寡婦,都是最不可能的來源(王上一七:4,9)。先知照著神的話去作,照著神的話宣告,看見神的話成就。

以利亞和我們一樣的性情,他相信,他宣告,神成就。

 

信心的結論

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?(王上一八:21)

以利亞的信心,在於單純的相信神,相信祂的話。

在遍地枯焦,三年不雨的旱災中,神說要降雨在地上,他沒有疑問接受;神叫他去見惡王亞哈,他絕無懼怕,敢與亞哈為敵,剛一見面,就針鋒相對的斥責王:“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,乃是你和你父家,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,去隨從事奉巴力!”當拜巴力成為國營宗教的時候,他竟然敢單獨向王豢養的八百五十名假先知挑戰;他也向沉默的百姓,發出如雷一般的吼聲,要他們立即作一抉擇:“你們心持兩意,要到幾時呢?若耶和華是神,就當順從耶和華;若巴力是神,就當順從巴力!”(王上一八:1-24)

在迦密山上,神的僕人以利亞禱告說:

“亞伯拉罕,以撒,以色列的神,耶和華啊!求你今日使人知道:你是以色列的神,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,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…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。”(王上一八:36)

以利亞的禱告雖短,卻是旋轉乾坤的禱告,顯明他:

對真神的信念

雖然邪惡似乎得勢,假道昌旺,但他相信神是亞伯拉罕,以撒,以色列的神,祂不曾死,更不能背信;以利亞經驗過神的信實,神的僕人只要信心宣告,神會顯明祂自己。

對自己的信任

神的僕人絕不能自負自傲,但不可缺少自信,清楚神的呼召,知道自己是神的僕人;而且神與他同在,聽他的呼求。不怕仇敵眾多,不怕孤單,神會彰顯祂的榮耀,得勝一切仇敵。

對百姓的信賴

以利亞相信神既然差遣他來,是為了神子民的益處,工作必不至徒然。以利亞對百姓仍然有指望。他們所需要的,是屬靈的領袖,是看見神的大能。果然,看到耶和華顯明是神,眾民打破沉默。他們歡呼了:“耶和華是神!耶和華是神!”俯伏在地敬拜。而且也從沉睡中甦醒,聽從以利亞的命令,下手拿住巴力先知,把他們處決了。(王上一八:38-40)

今天靈雨不降,全地枯乾荒涼的時代。神仍然是以利亞的神;為信仰站立得穩,用信心舉手禱告,神必賜下復興。以利亞的神仍然要為信祂的人行事,但神的以利亞在哪裏?

 

逃避死亡的約會

以利亞啊,你在這裏作甚麼?(王上一九:9)

在迦密山的成功,以利亞的自我大了起來。神這樣重用的僕人,給人殺了有多麼可惜!

恰巧,王后耶洗別差人送來了死亡的請柬:“謹訂於明天這時候,使以利亞的性命像假先知先烈一樣!”死亡不習慣發請柬的。這是耶洗別唯一的例外,殺人要先訂死亡的約會。以利亞把這事情看得很嚴重。其實,耶洗別即使不是開玩笑,她也不會認真希望有嚇倒雄獅以利亞的效果。

記得:從迦密山到基順河,巴力的假先知變成了真犧牲,亞哈王見眾民站在神和以利亞一邊,他只得識時順勢的不發一言,連誓必報仇的硬話都不敢說。回宮驚魂未定,向王后報告了,以耶洗別的性格,還敢想報復?如果以利亞惠然肯來,逕找到撒瑪利亞,耶洗別即使不先去西頓娘家逃難,也許會忙著擦粉梳妝(參王下九:30),準備給以利亞設宴慶祝了。

當然這只是假想的事。事實的發展,十分意外。以利亞聽了幾句狠話,就起來日夜逃命!(王上一九:1-9)他是把自己巨大的黑影當成敵人,給自己嚇跑了。

以利亞不僅逃出了國界,而且橫越沙漠荒野,逃到了神的山,就是何烈山,以為在那裏才可以得安全庇護。

在失望中的先知,神的話也臨到他:“以利亞啊,你在這裏作甚麼?”他的回答,顯出了他的病因所在:

“我為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熱心,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,毀壞了你的壇,用刀殺了你的先知,只剩下我一個人,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!”(王上一九:10,14)

以利亞竟然忘了,是神與他同在,顯出祂的大能,改變了時代;他也忘了還有那麼多的百姓,同他站在一邊,擊殺巴力先知,現在卻自憐孤單,要起而逃命!

神告訴他,神是統管宇宙的主宰,人可以失敗,祂不會失敗。人不必為神擔心,以為:只有我一人,我死了,正統信仰也就絕了種。所以逃跑是留種的行動。祂的工作不用你挂心。神要膏立哈薛作亞蘭王,耶戶作以色列王,以利沙繼為先知,成就祂的旨意。而且在每一時代,不論環境如何黑暗,神總留下屬祂自己的人。(王上一九:15-21)這是何等安慰的話!

神的僕人哪!要堅持盼望,神必然得勝。

 

自我批判

你自己定妥了,必照樣判斷你(王上二○:40)

打了勝仗是應該帶來高興,“像收割的歡喜,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”(賽九:3),是很自然的事。以色列的亞哈王打了勝仗,光復了失地,訂立了和約,卻“悶悶不樂的回到撒瑪利亞”,如同打敗仗一樣。(王上二○:34-43)是甚麼事使他情緒低落,心中憂鬱?

在一年前,亞蘭王率領三十二個王並車馬大軍,來圍攻撒瑪利亞。由於眾寡懸殊,以色列王亞哈無力敵擋,陷於絕望的境地。是耶和華差先知指示他,藉二百三十二名跟從省長的少年人,並區區七千名以色列軍後繼,大勝亞蘭軍。

神並藉先知警告亞哈王,亞蘭軍將捲土重來。耶和華為了祂自己的榮耀,叫亞蘭軍隊全軍覆沒;亞蘭王便哈達逃進城,藏在嚴密的屋子裏。他的臣僕建議他,如此藏匿不了多久,就腰束麻布,頭套繩索,去投降以色列王乞命。

亞哈忘記了,如果靠他那點本事,今天兵敗絕地的是他,不是亞蘭人;因此,戰爭的勝利完全不在他的英武善戰,領導有方,全在神的大能和恩典,是神將敵軍交在他手中。現在敵人來請降,自然應該歸榮耀與神,求神指示如何處理。亞哈以為是自己得勝了,要顯他的仁慈寬大,竟然自己作主,答應以德報怨,締結了和約,放走了便哈達。(王上二○:1-30)

亞哈現在覺得他不但英勇,而且仁慈,真可以志得氣盈,受人民永遠歌頌。但神並不那麼尊重這惡王。除了責備他,為了彰顯神的榮耀,曾叫以利亞去見他之外,不管他多麼赫赫威風,只差一個無名的先知門徒警告他;向他指出:戰爭原是神的,降俘也是神的,王不過是暫時受命監管而已,就沒有權利擅自作主放人。“因你將我定要滅絕的人放去,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,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。”(王上二○:35-43)

亞哈聽了,悶悶不樂的回了首都。他知道神的旨意,卻沒有悔改,得到救恩之樂。這是多麼可惜的事。

不論工作如何成功,人的努力,不能代替神的旨意。今天我們的問題,是自己要作主,遇到困難才請神來相助;成功了榮耀歸我。神說:你不能見好自己決定了,就要負責到底。神的兒女應當知道:我們不能倚靠自己的力量得勝,更不是要自己得人稱讚,一切的榮耀都歸於神。

 

仇敵或朋友

我仇敵啊,你找到我嗎?(王上二一:20)

沒有誰願意作找人麻煩的人,特別是專與王作對。跟王作朋友是值得誇耀的事,很多人願意作;與王作仇敵,則是聰明人不肯作的事。以利沙跟著以利亞的最後一段,就是學習與王為敵的功課,但也是認識神的功課。從此,這個耕地的農夫,蒙召穿上了先知以利亞的外衣,真的學會了不向權貴低頭。

在罪惡猖行的時代,以利亞成了以色列的良心,是亞哈夫妻倆所不歡迎的。但他不但回來了,而且跟定了亞哈,知道在甚麼時候,甚麼地方,可以找到他。亞哈寧願沒有他來煩擾。

亞哈最不願意見的人,就是先知以利亞了,特別是作了不可告人的事,良心有麻煩的時候。上次見到他,是在迦密山;以利亞求神降下雨來,紓解了遍地旱災,當然是好事;但代價很大:損折了會迎合王心意的四百五十名巴力先知。這個以利亞的毛病,是不能容忍罪惡,甚至不惜得罪王。後來,能幹的王后把他給嚇跑了;誰想他不肯長住國外作寓公,竟又捲土重來!在這個最不方便的時候:先知總是揀人不方便的時候。

亞哈希望擴張王宮的菜園,實在是想擴張自己,沒有人限止他。近鄰拿伯的葡萄園,成了他想佔有的目標。偏偏園主拿伯不懼怕權勢,堅持律法的原則,說:“我敬畏耶和華,萬不敢將我先人留下的產業給你。”(王上二一:3;民三六:7)

王后耶洗別相信王的權勢大過律法,她是介紹西頓的巴力和亞舍拉偶像崇拜進口以色列的,並不敬畏神,神所禁止的,她有辦法可以得著;結果也真的得著了。她所用的方法,是設計陷害拿伯,作成假見證,誣指拿伯謗瀆神和王,用石頭打死他。亞哈王裝病休假,讓王后代理;代價是“賣了自己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”(王上二一:7-20)亞哈王一向是最英武的,殺個把人算不了甚麼,何況殺自己的人,沒有抵抗力的平民?但先知奉神的命來責備他,而且就地抓住他的證據!

不過,這不講人情的先知,並不會比神更嚴厲:先知以利亞宣告了神的審判之後,亞哈真實的悔改了,拿伯葡萄園所出的酒再好,他嘗著都是苦的。本來殺人的罪不能獻祭贖罪,必須以命償命;但惡人悔改,有恩典有憐憫的神,竟開恩赦免了他,只刑罰他的後代和耶洗別。(王上二一:21-29)人犯罪是與神為敵,也必是神僕人的敵人,因神的僕人不能與罪妥協。

 

吉語與凶言

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,不說吉語單說凶言(王上二二:8)

吉與凶,是要從哪一方面看而決定。一件事,在某一方面看是凶的,另一方面看來卻可能是吉。亞哈王知道米該雅是耶和華的先知:“只是我恨他,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,不說吉語,單說凶言。”(王上二二:8)換一個說法是:米該雅單指著我說“凶言”。莫怪王不喜歡他。
其實,先知米該雅並不是“單說凶言”。世界上恐怕沒有那種人。而是“他指著我〔亞哈王〕所說的預言,不說吉語,單說凶言。”對凶人,說凶言,並沒有不對;而且不是他自己說的,是耶和華吩咐他說的,他就忠心傳講,世界需要這種人。

很多人都相信“鵲鳴吉,鴉鳴凶”的說法。喜鵲成了人喜愛的鳥,烏鴉則被人恨惡。這實在是冤枉了烏鴉的好意,表明人只喜歡聽好話,卻不知道所需要的正是烏鴉的警告:聽到了惡信凶言,不應該恨報信的使者,所需要的是立即省察,悔改除去惡行,就可以趨吉避凶,得福免禍。

亞哈所喜歡的,是聽人奉承他英武善戰,功業蓋世。假先知最善於提供這種服務。他們聽到王要興兵光復基列的拉末失地,沒有人願意掃他的興,揀王愛聽的說。他們說:“可以上去,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裏!”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表現得最為出色,他造了兩個鐵角,用來表演逼真的說:“耶和華如此說:‘你要用這角牴觸亞蘭人,直到將他們滅盡’。”其餘的假先知也都參加了謊言大比賽,醜態百出。只有米該雅不肯苟同。他說:“必然得勝!”但亞哈聽出他話中的諷刺意味,繼續問他;米該雅才說:“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,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…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。”他更肯定的說,王不能平安回來。(王上二二:10-28)

先知米該雅的信息,給他帶來了牢獄的苦難。但他從神來的預言,都一一應驗。可惜,亞哈不了解他“凶言”的價值,失去了最後悔改的機會。那些說好話的人,哪裏去了?

如果行神的旨意,必然是吉,沒有疑就沒有問的必要;如果神僕人說是凶,正該悔改免禍。雖然人不歡喜,卻是需要的信息。先知所受的苦難,不久就過去了。他忠於神的託付,留下了永遠的榜樣,在天要得榮耀冠冕。在這背道的時代,我們多麼需要米該雅:“耶和華對我說甚麼,我就說甚麼!”

 

山頂上的神人

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?(王下一:3)

人在平順的環境中不信靠神,在病痛困厄中信神的機會也不多。

以色列不敬畏神的亞哈王,卻給兒子起了敬虔的名字,亞哈謝是“耶和華引導”的意思,在不敬畏神的父母影響下,真成了“挂名”的信徒。他跟神沒有關係,自然沒有神的引導。

亞哈謝繼承了亞哈的王位。有一天,“從樓上的欄杆裏掉下來,就病了。”(王下一:2)欄杆是保護人的;但他太靠近,只顧欣賞外面的風景,心被吸引,失了重心,就栽下去了。這正可以代表人的情形:貪愛世界,就從恩典中墮落。“亞哈謝行惡太甚”(代下二○:35),不曾受到警誡,悔改歸向神,卻更走下坡;在盲目沒有引導的情況下,差人去求問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,不是求醫治,而是問能不能好。

神總是在祂所選擇的時候,選擇的地方,顯明祂自己。

使者出了撒瑪利亞,往西走上去非利士的山路。神的先知以利亞出現了。他告訴差去的使者:“耶和華如此說:‘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,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?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,必定要死!’”(王下一:6)

使者回來向王報告;王詢問原因,知道是遇到了以利亞,他家族傳統的敵人,神的先知以利亞。亞哈謝差遣五十夫長,帶領五十名兵,去到以利亞那裏。顯然的,如果王眼中看得起先知,該派地位尊貴的代表,去請先知來;但他自恃權勢,並不尊重神和祂的僕人,預備使用強力,迫先知就範。受命的使者,可以表現那時代人的態度,不把無兵無勇,貧窮的先知放在眼裏,因為他連細軟的衣服都沒有;到了先知的山上,就仗著主子的權威,頤指氣使。如果神要顯明祂的能力,就是在這時候。所以烈火的先知,兩次叫火從天上降下來,燒滅兩個五十夫長和跟從的人。第三次奉王派的五十夫長,認識了還有比王更高的權威,謙卑跪求,神才命以利亞下山,去面責惡王,宣告他的死亡。(王下一:7-17)

以利亞在離世升天之前,特地現出屬靈的權能,表明神的威嚴,可以勝過任何的邪惡權勢。今天神的僕人,需要有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,不怕惡王的凶厲,為主站立得穩,肯勇敢的宣告神的信息,正直的指責人的罪惡。

 

以利亞的外衣

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(王下二:9)

先知以利亞看來是叫許多人頭痛的人物;亞哈王稱他“仇敵”。但以利沙稱他為“我父啊,我父啊!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!”(王下二:12)神的僕人不是可有可無的宗教人,只有點綴祭儀的用途。他是真正的國之干城,他是敵擋罪惡的真理堅壘,他是中流砥柱。(帖後二:7)善伺王意的軟骨人很多,佞口善辯的教師,看著巴力的假先知得勢,甘願作太監神學家,只求支領豐厚的薪俸,昧著良心,講假預言。但衛道的戰車馬兵難得。誰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呢?

但以利亞在世的事工,有一定完畢的時候。神要接祂忠勇的僕人回天家,領受賞賜。

在以色列不同的地區,有先知社團。他們的成員,可能有的敬虔,有良好的生活,也懂得先知的知識和技藝;伯特利有先知社團,對歷代的金牛犢祭壇卻和平共存,不發生影響,那名城中“有王的聖所,有王的宮殿”(摩七:10-13),拜金牛犢的政治祭司,顯然並不認識神。那一個時代的宗教人不少,所缺少的是先知的靈和心志,所以在宗教混亂,信仰敗壞的世代,沒有誰為神說話,也沒有誰作些甚麼。當然,其中產生的壞分子,就是不絕的假先知。

奇怪的是,伯特利和耶利哥的先知門徒,知道神要接去以利亞,卻沒有人關心誰繼續以利亞所要留下的事工;他們看見以利亞所行的神蹟,卻不求以利亞的神。以利沙的不同,是他有神的選召和膏立,繼續當作的事工(王上一九:16,21);他知道他們所知道的,他知道所作的工有多艱難,不受歡迎,卻要跟以利亞到底,得著靈力作未完之工。

從吉甲,到伯特利,到耶利哥,再到約但河,以利沙堅持跟隨。以利亞最後問他所求的是甚麼;回答是:“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。”因為長子得雙分產業(申二一:17),以利沙所求的,實際是要得能力,繼承以利亞未完成的事工。當然這有雄心的請求,在於神賜給;神既然命定以利沙的傳承,也裝備他足夠的力量,承當面對的事奉。繼承了以利亞的外衣,正如以利亞撒穿上亞倫的祭司禮服,又如約書亞繼續摩西,領導以色列人過約但河,神使河水分開為印證。(王下二:9-15)

求神在這時代,興起人作以利亞的工作,預備主再臨。

 

谷中活水

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(王下三:16)

以色列王要強迫摩押進貢,約猶大王同去,並順道要以東王(那時以東仍是猶大的附庸,參撒下八:14-王下八:20)合攻摩押。他們的征伐,並不是出於神的命令,也不曾在出兵前求問神;只是在曠野發生了缺水的嚴重問題,以色列王約蘭才忽然想起神來:“哀哉!耶和華召聚我們這三王,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裏。”(王下三:1-10)當然,這不是他們家的傳統。

為甚麼他這樣說呢?還不是說給猶大王約沙法聽,抱怨他所信奉的神!信主的人跟不敬畏神的人聯合,總是要吃虧的。你以為可以有引他信主的機會?實際上,往往是在順利時他不說是沾連蒙福,遇困難時倒埋怨神。這是同負不公平的軛。

到山窮水盡的時候,約沙法想到了神的先知,是他們脫困的唯一希望,可以求問耶和華。

以色列王的一個臣子回答說:“這裏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,就是從前服事以利亞的。”約沙法說:“他必有耶和華的話。”於是,以色列王和約沙法,並以東王,都下去見他。(王下三:11-12)

以色列王約蘭,承繼了他父母的拜巴力文化,對於真神並不敬畏,因此他的臣僕在同樣的文化熏陶下,對神的僕人也沒有甚麼尊重。他看不見以利沙身上的恩膏,只知道以利沙沒有甚麼烜赫的出身。但為形勢所迫,三個王不得不降尊紆貴,去見以利沙。先知狹隘的住處,從未見過那樣的陣仗;但神的僕人雖然是鄉下人,卻很有風骨,並不奉承權貴;他公開說,是因為看重敬畏神的約沙法,才肯見他們的面。耶和華的靈指示他:“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。因為耶和華如此說:‘你們雖不見風,不見雨,這谷必滿了水。”(王下三:14-17)

簡單的真理,但必須謙卑領受。王儘管逞他的威勢,如果你沒有水可喝,看你猖狂到幾時!謙卑是蒙恩得滋潤的唯一道路。不悔改挖溝,高處仍然乾旱沒有活水。

神的僕人以利沙,現出神的尊貴。他是神所揀選的,頭上有神的膏油,不必去向惡王低頭;他已經宰牛焚犁,不再返顧戀慕世界財富名位(王上一九:16,19-21)。他澆水在以利亞的手上,謙卑服事;卻不貪愛王的美酒。有這樣的品格,才可以作神的僕人,流出活水。

 

賣油還債

你去賣油還債,所剩的你和兒子可以靠著度日(王下四:7)

有一個先知徒,大約是因為遵行神的旨意,不像別人“為雇價施訓誨,為銀錢行占卜”(彌三:11),所以他在世的時候沒有居積發財,死後,也沒有保險賠償,沒有退休金可以養妻恤孤。他給寡婦孤兒留下的遺產,只是一大筆債。債主偏沒有愛心,不體恤窮苦,要強取兩個孤兒去作奴僕。

先知門徒的妻負債,卻是個負責的人。既然無處可避債,她就要承擔還債的責任,只是沒有還債的能力。在那個時候,依照律法,“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”(箴二二:7),沒有話好說;更因為他貧窮,看來不能夠希望有誰“為欠債的作保”,(箴二二:26)。拖延不是辦法,也不可能。但是,作母親的因為愛她的兩個兒子,哪個她都不捨得去給人為奴。

給人作奴僕有甚麼不好呢?不僅是因為沒有薪資,不僅工作勞苦,更是因為沒有自由意志,一切要聽主人的,不可以違背,並且沒有恢復自由的希望。

母親愛兒子,不願任兒子給人從身邊撕去。她必須設法解決問題。看來沒有辦法;但有愛就有辦法。她想到了以利沙!

神的僕人是有愛心的人。如果身邊有錢,他必然肯作這慈惠的事。顯然他作不到。先知以利沙問她說:“我可以為你作甚麼呢?你告訴我,你家裏有甚麼?”要先從自己身上設法。寡婦悲愴的說:“婢女家中,除了一瓶油之外,沒有甚麼。”

神作事常是藉你手中所有的。祂用摩西手中的牧杖,作為行神蹟的權杖,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(出四:2,5)。現在,神的僕人告訴那寡婦,儘量多借空器皿來,把油倒滿所有的容器。婦人照著行了,就可以賣油還債,而且有餘。(王下四:1-7)

世人犯罪,是罪的奴僕,不能隨從自己的心願,過聖潔公義的生活。屬神的兒女,在重生得救之後,有聖靈住在心裏,是有了油;現在需要作的,是擴大容量,讓聖靈充滿我們,就可以不“欠肉體的債,去順從肉體活著”(羅八:12),而能遵行神的旨意,作祂要我們作的事,過成聖的生活。

使徒保羅又說:“無論是希利尼人,化外人,聰明人,愚拙人,我都欠他們的債;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,將福音也傳給你們”。我們得了主的恩典,同時也欠未信的人的債;先要有聖靈充滿,能遵主的大使命,還福音的“債”(羅一:14-15)。

 

以色列中有先知

到我這裏來,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(王下五:8)

乃縵元帥患大痲瘋,是不能醫治的病,也是給他帶來羞辱的病。在求治無門之下,他接受了擄來的使女建議:“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,必能治好”(王下五:1-7)。這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信息,乃縵所採取的外交管道,也不是正確當循的路線。

我豈是神呢?

乃縵帶著亞蘭王盛氣凌人的信,到了撒瑪利亞;他沒有給自己找到醫治,卻為撒瑪利亞帶來了焦慮恐慌。撒瑪利亞的王宮裏,不缺穿細軟衣服的人,卻沒有能治好大痲瘋的先知。這無法解決的難題,使以色列王以為是亞蘭王要尋端起釁,找了個無理的借口。他說:“我豈是神,能使人死,使人活呢?”

先知以利沙知道了,立即表示:“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,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。”(王下五:7-8)先知的話不是誇揚自己,不是靠自己,而是有信心,知道在神沒有難成的事。

豈不更好嗎?

先知權威的語氣,使王送來了乃縵將軍。但先知特地沒有出來迎見他,卻經過使者傳話,要他到約但河沐浴七次,就必得潔淨。真先知沒有逢迎勢利的習慣,聽見了門口車馬喧騰,卻故意不出來恭迎。受人奉承慣了的大將軍,聽了大為氣憤:“我本國的河水,豈不比以色列一切的水更好嗎?”本土文化在他心中作祟,吃不下這口氣。(王下五:11-12)

你豈不作嗎?

乃縵的僕人看出了問題的癥結:攔阻人不能得恩典的,是人的驕傲。約但河的水,並沒有治癒任何以色列患大痲瘋的病人,對亞蘭的大元帥,卻是對症下藥。乃縵思省之下,謙卑接受了治療:下約但河沐浴七次,“他的肉復原,好像小孩子的肉,他就潔淨了。”(王下五:14)

八百多年之後,拿撒勒人耶穌指出:在許多長大痲瘋的人中,“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,沒有一個得潔淨的。”得恩典不在於種族,需要的是謙卑,信而接受。(路四:27)

今天仍然是如此。使人謙卑,是神僕人的責任。先知必須有風骨,不是見了權勢就低頭;對小民小心服事,對大官更顯偉大。你有滿車金銀,我有滿心自尊;特別是治好病之後,更持守廉潔,因為那是神的作為,人不能居功,免致失敗。

 

先知先見

耶和華開他的眼目,他就看見(王下六:17)

在以色列中,先知原來的名稱叫“先見”。他們不僅可以知道將來的事,而且也能知道靈界隱藏的事。

神的僕人以利沙,住在多坍,在撒瑪利亞以北約16公里的小鎮。有一些先知門徒,與以利沙同住,形成一個小社團。有一天清早,他們在一起禱告,讀詩篇:“耶和華的使者,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,搭救他們。”(詩三四:7)然後,分頭去作個人應作的日常工作。

忽然,有一個先知的僕人,氣急敗壞的跑進來,向先知報告所看到的:有車馬軍兵圍困了他們所住的小城。區區小城沒有防衛,距京都撒瑪利亞又遠,誰能來救援他們?想逃也逃不了。他說:“哀哉,我主啊!我們怎樣行才好呢?”

神人以利沙說:“不要懼怕!與我們同在的,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!”神人可能也知道外面發生了甚麼事;其實,知道不知道無關緊要,他知道神知道怎樣應付。他之所以能夠那樣的平靜,是因為看見了靈界帘幕後面的實際。

以利沙禱告說:“耶和華啊,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,使他能看見。”耶和華開他的眼目,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。(王下六:17)

先知門徒跟先知讀的是同樣的聖經,即使今天忽略了,別的時候想必總該讀到過。只是他以為那是詩意的描述,誇張形容神的權能,看顧屬祂自己的人。至少他聽見過別人宣讀傳講神的話;“只是所聽見的道,與他們無益,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。”(來四:2)

天使是受造的靈,奉神的差遣,“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”(來一:14);因此,信徒能夠說:與我們同在的,“比那在世界的更大”(約壹四:4)。主耶穌吩咐門徒:“你們要小心,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;我告訴你們,他們的使者在天上,常見我父的面。”(太一八:10)這表示:聖徒中的小孩子,也有神命定的天使看顧保守。當主耶穌被釘十架以前,面對著逮捕祂的人,告訴彼得,如果天父願意,可以為祂“差遣十二營多天使”來救護(太二六:53)。但天使受神的命令,我們不能隨意差用,也不可敬拜天使(西二:18)。求神開我們信心的眼睛,能看見神保護祂的兒女何等周到。感謝主!

 

報好消息

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(王下七:9)

亞蘭大軍侵入以色列,圍困了京城撒瑪利亞,無人救援解圍,以至城中人絕糧食,馬無草秣,飢餓使人失去了人性,婦人吃自己乳養的孩子。死亡和絕望的氣氛,籠罩著全城。

在撒瑪利亞城外,有四個長大痲瘋的人。照律法規定,痲瘋患者不能住在社區(利一三:46;民五:1-4,一二:14-15)。因此,他們成了邊際人:城裏不能夠進去,亞蘭軍逼近圍城,他們平常求食的範域也壓縮了,畏縮在城門,進退維谷。

他們想:即使現在城中肯從權收納我們,也不是辦法;因為城中的人缺乏食物,只有餓死。所以他們絕地求生,冒險去投亞蘭人,以求僥倖活命。這四名長痲瘋的人,長久在隔離和羞辱中生活,從來沒有向外邊世界望過,現在到了再無別路的時候,被迫才另尋生路。想不到,他們不是進入羞辱和死亡,而是發現了好信息:沒有希望的人,被迫闖入了幸福。

在絕望的時候,人想不到的時候,神自己作無人的工作。

四個痲瘋患者,在黃昏到了亞蘭人的營邊。出於意料之外的,發現營帳連綿,卻空無一人,食物和輜重財物,都留在那裏。他們看到眼前的事實,不管意義是甚麼,先吃喝飽足肚子的需要,再取了財物收藏。現在,他們想到了城中的饑荒。

那時,他們彼此說:“我們所作的不好!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們竟不作聲!若等到天亮,罪必臨到我們。來吧,我們與王家報信去!”(王下七:9)

自己滿足之後,想到了別人。如果餓得奄奄一息,哪有報信的氣力,也無信可報。他們到了城門那裏,叫醒守門的人,報信給王家。但王這些日子,聽慣了壞消息,竟信不下去。他當然不明白神所作的:使亞蘭人聽見大軍掩來的聲音,匆忙逃走了。只是看見長痲瘋的人,身上衣服光鮮,面紅肚圓,沒有飢餓的跡象,才肯派人去查看證實。結果,這四個人所看不起的人,為全城帶來福分和豐富,紓解了饑荒,有生命和希望。

今天,世界上仍然有人在飢餓死亡的邊緣,也有人雖然衣食無缺,卻經歷靈裏的饑荒,覺得被棄絕的孤單無望,使他們想法麻醉自己。我們得福音好處的人,不配蒙福而蒙福的人,怎忍把好信息隱藏起來,只顧自己吃喝,喜樂,得著財物,就滿足了?快向人宣告:今天是有好消息的日子(林後六:1-2)。

 

神人的哭

神人定睛看著哈薛,甚至他慚愧,神人就哭了(王下八:11)

在古代文化中,男人表露感情,在人前哀哭,被視為缺乏剛勇的表現。當然,先知不是膽怯者的職業。

北國以色列的背道敗壞,到了極深的地步。行惡的亞哈王聽不得逆耳的責備話,以先知以利亞為仇敵(王上二一:20)。他的兒子亞哈謝,雖然跌傷病重,還是作威作福,以為先知可以呼之則來,揮之即去,竟然派兵去捉拿或脅迫先知來見他,病床上臨終仍不悔改(王下一:9-13)。倒是外邦的亞蘭王便哈達,同樣是要知道病情,差遣重臣,帶了厚禮,去見先知,託他求問神(王下八:7-10)。當然神的僕人看不上他的禮物;但人對神僕人的態度,顯出以色列王的惡,和當受的刑罰。

先知以利沙,奉了耶和華的命,膏立哈薛作亞蘭的王。這是說,先知比誰都更清楚知道,神揀選哈薛,作祂所使用的器皿,神的話必然成就;同時,先知在異象中看到,哈薛要成為殘暴的王,作神對以色列的刑鞭,是不能更改的。

神人定睛看著哈薛,甚至他慚愧。神人就哭了。哈薛說:“我主為甚麼哭?”回答說:“因為我知道你必苦害以色列人…”哈薛說:“你僕人算甚麼?…”以利沙回答說:“耶和華指示我,你必作亞蘭王。”(王下八:11-13)

以利沙知道以色列的敗壞,多少年來拜金牛犢,加上土著的,和進口的各種偶像,始終不能離開;先知恨鐵不能成鋼,從神的公義和聖潔,必須要管教,煉淨渣滓。但從愛本國人民的立場,知道這管教的經過是痛苦的。現在,這刑罰以色列的鞭,就站在面前!為了國人的前途,他的心不能不傷痛;雖然管教的結果,是成就神的旨意。但這個將來的亞蘭王,用何等毒辣的手段對待以色列:“用火焚燒他們的保障,用刀殺死他們的壯丁,摔死他們的嬰孩,剖開他們的孕婦”!多麼使人寒心的景象(摩一:3-4),火與刀的審判,就要臨到他的國家和同胞。雖然,神會報應他們的殘忍,但對國人是深重的傷痕。

站在神和人的中間,滿心是愛的神人,但願他有力量能改變現實。他不是沒有禱告過,但以色列不肯悔改,神的責罰必然臨到。這正像耶穌基督為了耶路撒冷哀哭(路一九:41)。這是真先知的心。今天我們真需要有這樣的先知,能看見異象,能有愛心,為了罪人的結局哀哭,有能力,敢於指責罪惡。

 

平安是福

你母親耶洗別的淫行邪術這樣多,焉能平安呢(王下九:22)

在兵戈遍地的時候,人都期求平安,和平可以免去兵凶戰危之苦。在歡樂昇平的時候,人也希望平安,免使眼前所有的好景象失去。

以色列王約蘭,在基列的拉末與亞蘭人爭戰新敗,負傷逃回耶斯列養傷。先知以利沙奉神的命,派了一個門徒去,在基列的拉末前線軍中,膏立勇將耶戶作王,並且給他一個使命,要回師肅清亞哈全家,“我好在耶洗別身上伸我僕人眾先知,和耶和華一切僕人流血的冤”。(王下九:1-13)除去罪惡是真的勝利,比戰場上得勝更要緊。

惡王亞哈已經崩逝了。他的陪都耶斯列,仍然是權力的中心,耶洗別還在那裏。邊防大將新被擁立為王的耶戶,決定在消息未傳開之前,趕快消滅亞哈家。那時候,沒有比馬更快的通訊工具,他親自驅車急忙行進,就不會給人知道消息。

耶斯列是王城,有守望的人。他們望見蕩起煙塵的大隊車馬,自東方急馳而來,以為必有原因,就派人迎去,問:“平安否?”(Shalom)意思是:“有甚麼事嗎?”因為如果邊防不平靖,耶戶不會離防地回來。但耶戶為了不給消息走漏,並不回答,只是趕車急進。

約蘭王扶傷上車,與來探望他的猶大王亞哈謝一同去迎接耶戶。約蘭問:“耶戶啊!平安嗎?”

耶戶說:“你母親耶洗別的淫行邪術這樣多,焉能平安呢?”

耶戶針鋒相對的回答,指出耶洗別崇拜偶像行邪淫,惹動神的震怒,是禍亂的起源,只要有大淫婦耶洗別的存在,就不會有神的賜福平安。這表明耶戶認識,宗教信仰偏邪,不敬畏神,必然帶來神的刑罰:“惡人必不得平安”(賽五七:21)!

耶戶開弓射中了約蘭的心,他的血流出來,死在拿伯葡萄園的田間。耶戶回顧先知以利亞在那裏指責亞哈的話,同跟隨的軍長畢甲,當年他們一同在亞哈的身邊,見證耶和華的報應果然臨到。(王上二一:17-24)

神是輕慢不得的。犯罪不肯悔改,必收取當得的報應。

神僕人奉基督的名“傳悔改赦罪的道”(路二四:47),不可為了貪婪講謊話,只說:“平安了,平安了!”其實沒有平安。(耶六:14)

 

誠心同心

你誠心待我,像我誠心待你嗎?(王下一○:15)

在人心險惡的世界上,最可貴的是肝膽相照,誠心相待的人;絕不能只找跟我一樣的人。在神的工作上,更是如此。

新近受膏為以色列王的耶戶,國事還未定,要作的甚多,不能夠只憑自己或一小撮人就可成功。雖然是神的使命,神也必興起同工,共同負擔事工,印證祂的感動,成就祂的旨意。

同工未必誠心

耶戶取得了耶斯列,除滅了約蘭和耶洗別,但大軍主力仍在約但河東。他必須速戰速決,儘快進入首都撒瑪利亞。
耶戶寫了一封有禮但措辭堅定的信,給撒瑪利亞的領袖和民間長老,要他們表明立場:或對抗,或歸附。他們給他的威勢震懾,表明樂於跟他同心。

耶戶向他們發出命令,要他們以行動表示效忠:把亞哈家的後代斬絕。這樣,不僅使他們歸順,參與共同行動,還使他們不能再轉回。

但那些昨天還是效忠亞哈王朝的人,今天哪裏來的感動,使他們悔悟投誠呢?他們是衡量勢力,在耶戶還未到之前,就採取行動,犧牲朋友,獻出亞哈眾子的頭,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。他們是投而不誠。(王下一○:1-11)

誠心必可同心

在往撒瑪利亞行進的路上,耶戶順便殺了亞哈謝的弟兄。

耶戶從那裏前行,恰遇利甲的兒子約拿達來迎接他。耶戶問他安,對他說:“你誠心待我像我誠心待你嗎?”約拿達回答說:“是。”耶戶說:“若是這樣,你向我伸手。”他就伸手。耶戶拉他上車。(王下一○:15)

這是一個奇妙的訂交故事,簡單卻極美好。耶戶與約拿達出身不同,性格也不同。耶戶是以色列的王;約拿達是游牧為生的平民。耶戶雖然有忌邪的心,但忌邪與殘忍很相近,正如利未就是這樣(創四九:5;申三三:8-11);約拿達是有名的敬虔領袖,不從事農耕,只住帳棚不建房屋,不與罪惡妥協,不慕世上榮利和享受,離俗苦行而近於乖僻(耶三五:1-19)。

不要求別人都跟我一樣;心地狹窄的統一,不是合一的正途,只能收集貌合神離的投機分子,不能得真正的同志。身體上的肢體的配合,正在於其不同。只要問誠心相待,就可“拉他上車”,向同一目標前進,成就神的旨意。

 

黑暗掌權的時候

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殿裏六年(王下一一:3)

世上的王國變遷,真是快得很。猶大王亞哈謝一旦崩逝,他的權勢也如山崩雲逝。老惡婦亞他利雅見兒子死了,孫子們也不要了,索性把他們全部消滅,自己作王。權力使母親失去了仁慈;也許她從來不懂得愛,這個亞哈家的女兒,壓根兒就受了顛覆訓練:政治婚姻的動機,根本還不就是為了權勢!

有個她的勢力達不到的區域,是忠於神的利未人。當亞他利雅剿滅王室的時候,利未人堅守住聖殿:

約蘭王的女兒,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,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,把他和他的乳母,都藏在臥房裏,躲避亞他利雅,免得被殺。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殿裏六年。亞他利雅篡了國位。(王下一一:2-3)

當那惡婦逞勢奪權的時候,約阿施只是不足歲的嬰孩,沒有受到注意,在點查時漏網;他的姑母先把他藏在臥房,又把他和乳母交給丈夫耶何耶大(代下二二:11),藏在聖殿裏。

任何的危機出現,總會有兩種敵對的勢力:亞他利雅雖然邪惡,但從北國以色列來亞哈的女兒,單個兒作不成甚麼事,必須有些人幫助,才會成為勢力;可憐的猶大人,明明知道她不是大衛的子孫,只因為她握權,就甘心作她的幫兇,為虎作倀,阻擋神的旨意。不過,禍亂之源還在於約沙法,不問信仰如何,與亞哈家結了親,引狼入室,使臣民認惡婦為國母,不僅失於防備,還接受她坐在寶座上,長夜漫漫,無以補償的六年!另一方面,是忠心的大祭司,忍艱服苦,站在神一邊,冒險犯難,持守真理,把王子藏在殿裏,撫育造就他,等他慢慢長大;還要組織協調利未人,保守秘密,準備復國。這偉大艱難的事業,不是一個人能作的,必須有同心為主的人,肯維護真理,不怕犧牲的人,起來作成神的工。

黑暗掌權,要安靜隱藏,等候神的時候來到。王子還太幼小,站不起來;要等候人心歸向神,歸向大衛家的王。

到王子約阿施七歲的那年,一切時機成熟了。“祭司領王子出來,給他戴上冠冕,將律法書交給他,膏他作王。眾人就拍掌說:‘願王萬歲!’”(王下一一:12)除去亞他利雅,大衛的後裔得回了寶座和國權。

在黑暗掌權的時候,神兒女要忠心,等公義的太陽出現。

 

修理聖殿

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?(王下一二:7)

猶大王約阿施作王以後,很有一番小康的局面。但國人敬拜信仰中心的聖殿,那曾保守幼王約阿施,策畫復辟的聖殿,卻任其殘破,沒有修復。

在誅除亞他利雅的事上,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,因此能夠行動一致;在擁立大衛的後裔約阿施復國登位的事上,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行動目標。但當目標達成之後,年紀已近百歲高齡的大祭司耶何耶大,忙於訓政,輔弼教導幼王約阿施,還有宗教事務。及至約阿施長成,耶何耶大更已經過了一百歲,日薄西山,很少餘力可以發光了。復國的歡樂過去以後,接著是整肅惡后的餘黨;約阿施娶了兩個妻,生兒養女,正是兒女情長,也就英雄氣短;其他的人,各人有各人忙不完的事務,栗栗碌碌,經之營之,聖殿的事工,就這樣荒廢下來。

在德高望重的耶何耶大輔政時期,他頗能夠影響王行神的道,“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,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。”按照神的旨意,只有耶路撒冷的聖殿,是耶和華立名的居所,是獻祭敬拜的唯一地方。可是人有自己的意見;百姓看到本地的原住民,在山丘上,樹蔭下,築壇給偶像獻祭,就想到我們為甚麼不能就地敬拜?於是在許多小山上,築起了丘壇敬拜,實在是人意的本土神學和異教的混合產品,一直是困擾著猶大人的信仰問題;人民願隨意依舊,認為沒有更改。

現在他們面對的問題:信仰上的建造,除去丘壇;物質上的建造,修理聖殿。是心靈的更新,或是儀式上的禮拜?祭司的領導,或是君王的政令?還有應該顧到祭司日常的供應。哪是優先的決定,仍然是神的子民要考慮的。

約阿施王堅持他的意見,祭司難以拒絕。

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,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,放在壇旁,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;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裏。(王下一二:9)

修造耶和華殿的工程,上下一心進行,順利的完成了。百姓歡喜看到輝煌的聖殿,在那裏獻上燔祭。但是在城外的丘壇上,少人看見的地方,獻祭狂歡仍然在進行。

今天教會不要以為有了錢就好,有了建築就是成功;不可忽略遵行神的旨意,用心靈和真理的敬拜,才蒙神喜悅。

 

得勝箭

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(王下一三:17)

先知終會過去的。以利沙服事以色列人,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,漸漸油盡燈殘。

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。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,伏在他臉上哭泣,說:“我父啊,我父啊!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!”(王下一三:14)

神僕人對他的世代,不僅是一個聲音,而應該是良心的聲音;不僅是領袖手下的工具,而是國之干城。可惜,以利沙在病重的時候,約阿施才想到,這先知是世界上少不得的人;也許,想起先知對亞蘭王哈薛可能還有些影響力(王下八:13),可以利用以紓解敵人的壓力。現在先知要去了,他覺得陡然要失去倚靠,留下自己獨自面對艱巨,禁不住作出王者最難得的感情表現,像孤兒一樣的失聲痛哭起來。

以利沙雖然心思念天上的事,還是願意為他地上的國度,作最後的服務。他叫約阿施開了向東的窗戶,朝亞弗那方向射箭。先知說:“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,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;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,直到滅盡他們。”又叫約阿施取幾枝箭來打地;約阿施打地三次,就止住了。(王下一三:17-19)

先知看到眼前這個人,表現出缺乏決心和毅力,對神的話沒有信心,不能夠徹底遵行,只打敗亞蘭三次就驕盈知足。國家落在這人的手上,實在沒有希望,人民難免受苦難。因此先知不能不為他的不堪造就而發怒,含恨而逝。

藝術家的傑作,是在最後的筆觸下完成的。在運動場上比賽,是最後一步邁向勝利,得著冠冕。在屬靈的爭戰中,不能僅有好的開始就滿足,要堅持到底,才算完成。歷史的灰塵沉埋的,儘多有始無終的失敗英雄。

猶大王烏西雅,是一位難得的好王,事奉神敬虔,在政治上英明有為;只是可惜晚年因驕傲失敗。(代下二六:1-20)

加拉太的教會,是一個很好的教會。他們沒有甚麼品德上的嚴重缺陷,“靠聖靈入門”(加三:3),有了好的開始。但使徒為他們擔心,勉勵他們:“你們向來跑得好,有誰攔阻你們,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?”(加五:7)可見單有好的開始是不夠的,必須靠主堅持到底,直到跑盡那當跑的賽程,才算是圓滿成就。

 

蒺藜的教訓

你以此為榮耀,在家裏安居就罷了(王下一四:10)

亞瑪謝是猶大國一位平庸的王。他早年的表現最多算是差強人意;他中年的失敗,正是因為勝利。

一個智慧,有大志的人,他不會對自己的表現輕易感到滿意,打一次勝仗算不了甚麼,別人也有會打勝的時候;也許他該檢討,得勝的因素是甚麼,大概不難想到是出於神。

猶大國和北國以色列,從暗利王朝以來,維持著友好的關係。但到了亞瑪謝,竟然差遣使者去見約阿施,要兩國交戰:不是為了甚麼,只是因為他新近打敗了以東,要試一試他的軍事力量有多大。這是何等愚昧的行動!約阿施寧願邊境相安無事,不願尋釁啟爭;不過,也不甘示弱,就教訓亞瑪謝。

以色列王約阿施差遣使者去見猶大王亞瑪謝說:“利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利巴嫩的香柏樹說:‘將你的女兒給我的兒子為妻。’後來利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,把蒺藜踐踏了。”(王下一四:9)

當然,這個比喻,不是最巧妙的外交辭令;但適切的合於亞瑪謝的情形。蒺藜不是甚麼高貴的植物,這種低賤的刺草,在冷不防之下,人偶然給它刺一下,會“哎唷”失聲,但不至於造成重大傷害。它不知自量,竟以為了不起,要跟巍巍王者之尊的香柏樹匹比!真是自作孽,被經過的野獸輕易踏扁了。

這是諷刺,也是及時的警告。高傲的亞瑪謝更加不肯聽。結果兄弟之國兵戎相見;正應了“驕兵必敗”那句話,大遭潰敗,給國家帶來羞辱和損失。(王下一四:9-12)

人在伊甸園犯罪,受神的咒詛,地生出蒺藜(創三:18);犯罪的原因,正是因為驕傲,要與神一樣,而致違背了神的旨意,被逐出樂園。蒺藜生在利巴嫩高原,與香柏樹相近,那是因為地高,並不是它自己高;如果因此而高傲,是多麼不合理的事,也是不幸的事。亞瑪謝就是這樣的失敗了。他被擒後乞饒,付了巨額贖金才得到釋放,弄得民窮財盡,留下他劫後餘生,正夠他追想和長長的悔恨。(王下一四:13-14,17)

要記得:我們本來是受咒詛的蒺藜,全是因主的恩典,而得救蒙恩。因此,該時時感謝主,不可自高;即使有甚麼大小的成就,也該知道,“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…乃是出於神。”(林後三:5)

 

罪根與惡果

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(王下一五:9)

耶戶王朝的第三代,耶羅波安二世,是英武有為的王。他四十一年的統治,是北國以色列最長久的安定時期,因而國勢強盛,經濟起飛。這是出於神的恩典和憐憫,給敗壞的以色列最後的機會,正如祂在迴光返照的猶大國,賜下約西亞王的復興。只是從耶羅波安一世開國以來,北國十支派也建立了一個“罪統”,雖然迭經篡奪遞替,也經過復興,卻沒有更改,從分裂建國,一直流傳到亡國被擄,就是拜金牛犢的罪。聖經似乎厭惡提到那事,常說“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”(王下一五:9,18,24,28)。

智者所羅門的觀察,果然不錯:“邦國因有罪過,君王就多更換;因有聰明知識的人,國必長存。”(箴二八:2)

耶羅波安二世的統治,有聲有色,並沒有能拯救以色列。以後,就越過了回頭的機會,急速的走下坡路。

耶戶王朝傳到撒迦利雅而止,被沙龍所篡。一個月後,以暴易暴,米拿現武裝叛亂,從他的根據地得撒出發,奪了撒瑪利亞城,殺了沙龍,並一路殺去。“那時,米拿現從得撒起,攻打提斐薩和其四境,擊殺城中一切的人,剖開其中所有的孕婦,都因他們沒有給他開城。”(王下一五:13-16)他的殘暴過於外邦仇敵;他唯一的律法,是“順我者生,逆我者死”。

雖然,周圍的環境,國內的條件,是部分決定國家興亡的因素,但開國君王耶羅波安,有領導全國敬畏神的機會,他卻背離耶和華,建立了拜金牛犢的“國教”,成了北國以色列的附骨之疽,總不能除去。在政治上,他們則仰望亞述的威勢,曲意奉迎,卻不肯回轉倚靠神。亞述王來支持米拿現作王的代價,是索要貢銀;耶羅波安二世安定發展的業績,造成了六萬富戶,竟各出五十舍客勒銀子,搜刮窮盡,作為一千他連得的賠款(王下一五:19-20)。還不止此,亞述又來掠地擄人,不止息的欺壓(王下一五:29)。這都是背叛神的苦果,也是亡國的先聲。

歷史上創業立國的人物,大都是英才。不過,他們所留下的傳統,不論是好是壞,同樣的可以存之長久;他們的腳蹤或正或邪,後人都將追隨他們踏出的路徑。耶羅波安留給他的國家,是偶像崇拜和咒詛。我們要跟隨主,謹慎所行的腳步。

 

到被擄之路

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(王下一六:10)

猶大王亞哈斯背離神,遭受亞蘭國和以色列國聯軍圍攻,可能是脅迫猶大加入反亞述聯盟。在軍事上受到威脅,他就轉而想到用外交手段,以保持安全,想要進貢作亞述的藩屬,換取強國的保護。在失去阿卡巴灣的港口以拉他之後,經濟受損失,更需要考慮到倚靠亞述。但先知以賽亞奉神的命告訴他:要倚靠神;亞蘭和以色列並不足懼,求援於亞述,無異於引狼入室,受其壓迫(賽七:1-17),必沒有好日子過。

猶疑不定的亞哈斯,並不想倚靠神,他以為地上看得見的膀臂,更為有力。於是,他差遣使者,往亞述去求救;猶大王自稱:“我是你的僕人,你的兒子”,卑辭厚幣,把耶路撒冷的金銀搜刮一空,賄賂亞述出兵,消滅了他的敵人亞蘭。眼光短淺只看得三寸的人,還得意外交的勝利,不知脣亡齒寒。

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,在大馬色看見了一座壇,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,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裏…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色回來之先,建築一座壇。(王下一六:10-11)

猶大歸屬了亞述,亞哈斯就得儘量討好主子。他有義務上大馬色,恭謁亞述王,向他道賀慰勞。既然成了臣屬,在宗教上也必須接受宗主國的宗教,把亞述的神作了主神;亞述並不禁止屬國有地方性的神,但必須置耶和華於次等地位。所以亞哈斯在耶路撒冷仿樣築製了亞述的壇,不是為了藝術或文化的價值,而是必要的表現臣服。然後,把耶和華殿的銅壇,移去北邊,是左方不重要的位置,不是為了獻祭,而移作照異教風俗求問吉凶之用(15節“我要用以求問”後〔耶和華〕是加上的),那是律法所禁止的(利一九:26;申一八:10),並且為了尊亞述王為“大王”的緣故,亞哈斯必須降低神和自己王者的體制,“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,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,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。”(王下一六:12-18)

投靠異邦的結果,是失去了尊貴,更羞辱神的名,到最後要吃自己所種下的苦果。

神的兒女要專仰望神,不可看環境,為了一時的安全,犧牲信仰的原則;接受人的幫助,而貶抑神的尊榮,是絕不能作的事。藐視神的,必然被藐視。

 

混合宗教

他們又懼怕耶和華,又事奉自己的神(王下一七:33)

以色列人不以神的話為滿足,去追求另外的宗教經驗。聖經說:“人當以訓誨法度為標準”(賽八:20),但他們卻走向偏邪,事奉各式各樣的外邦偶像。神就以公義的天平待他們:“你們怎樣離棄耶和華,在你們的地上事奉外邦神,也必照樣在不屬你們的地上事奉外邦人。”(耶五:19)結果,在神忍耐的盡頭,藉著亞述王,把他們被擄到外邦;在那裏,他們可以任意盡量事奉外邦的偶像,還加上事奉外邦人。

北國以色列最後的王何細亞,在弱不能自保的情況中,反覆無常;本來靠亞述的保護而得苟存,服事亞述王。他竟然自找麻煩,背叛亞述,“差人去見埃及王梭,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。”這是自速其亡:招致亞述王的圍攻,終於在主前722年城破國亡,人民被擄到亞述(王下一七:1-4)。

亞述王撒珥根二世,推行徙民的政策:為了防止亡國的人民進行復國,把他們移往外地,把佔領地區忠於亞述的民族,移來填充。這樣,分化了他們的國家觀念,減弱了造反的可能性,也造成了文化和宗教的混雜。

亡國後的撒瑪利亞城邑,漸漸修復了,景物依舊。只是其中的住民改變了。從巴比倫,古他,亞瓦,哈馬,和西法瓦音遷移來的人,代替了原來的以色列人。他們與當地剩下的人民通婚,產生了混合的兒女,成了後來的“撒瑪利亞人”;也帶來了他們自己的宗教,造成了雜亂的信仰。

他們又懼怕耶和華,又事奉自己的神,從何邦遷移,就隨何邦的風俗。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,不專心敬畏耶和華,不全守自己的規矩,典章,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,誡命。(王下一七:33-34)

這就是混合宗教的寫照。神吩咐以色列人,作聖潔祭司的國度,與地上萬民有分別,才可教導外邦認識真神。但他們一直不肯分別,效法外邦的惡行,聖經說他們是“賣了自己”,失了自己的身分和異象(王下一七:13-17),被神趕出去。

“本土神學”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新發明,原來在許多年前就有,不過那是受咒詛的產品,絕沒有甚麼可羨慕的。聖徒應當遵照神的旨意,拒絕混合宗教;要明白上面來的啟示,用神全備的真理,改變人心,潔淨文化,道化世界。

 

希西家的復興

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(王下一八:5)

在最艱難黑暗的環境中,才顯得出卓越的人來。

亞哈斯王統治下的猶大國,急劇的走下坡路,只經過了十六年,就到了黯淡沒有希望的地步。

東北方的亞述,向地中海擴展。雖然亞述滅了亞蘭,除去了北方的強敵;但不久也就直接威脅著猶大,他們感到了脣亡齒寒。就在這樣的景況,二十五歲的希西家,登基作王。

這青年有為的王,不看環境,眼目向前直觀,單仰望耶和華。“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。”他全心求神的喜悅,遵行神的旨意。他潔淨聖殿,除去了亞哈斯所進口的假宗教,也就是拒絕跟亞述認同。

他清除了自所羅門以來就存在的傳統,就是在叢林中高處山丘上所築的祭壇,是歷來眾民任意獻祭的地方,只許他們在神立名的居所敬拜;這樣的徹底整肅,是大衛以來第一位王,可能也使一部分人民感到不便,因而不滿;後來,亞述軍隊入侵的時候,其將領還喊話,以此挑撥猶大人民:“希西家豈不是將神的丘壇和祭壇廢去,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:‘你們當在耶路撒冷這壇前敬拜嗎’?”(王下一八:22)可見這是一件不迎合人心的事。但要討神的喜悅,就不能看民意測驗。

他也毀了可憎的巴力石頭柱像;也砍倒了亞斯他錄木柱偶像。這是破除異教的偶像崇拜。

他“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,因為到那時以色列人仍向銅蛇燒香。希西家叫銅蛇為銅塊。”摩西在曠野所造的銅蛇,是神叫他舉起來,使被火蛇所咬傷的人,仰望而得活;人不知是神設立的救法,反迷信作聖物;希西家稱之為污穢的銅塊,把它打碎。想想看,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老古董,多少人考證,多少人珍愛,崇拜。他粉碎摩西的銅蛇,卻完全謹守摩西的誡命。這是敢於破除傳統,不怕人的反對,惟遵行神的真理。

這位敬畏神的王,“專靠耶和華,總不離開,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。耶和華與他同在,他無論往何處去,盡都亨通。”(王下一八:6-7)希西家把復興帶給全國,不在於人的才智,在於有神的同在,因為他專靠神,謹守神的話。

今天,我們需要復興,必須遵行神的旨意,不問人是否歡喜。求神興起有希西家的心志的人來。

 

兩種信息

仍要往下扎根,向上結果(王下一九:30)

希西家登位作猶大王,不甘心作亞述王的臣屬,覺得他父王亞哈斯歸附亞述,不僅是喪權辱國,更是賣國辱神。神應許大衛的後裔坐在他的寶座上,豈是這樣可恥的情形?

希西家拒絕納貢,換來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南征,循海邊大道,征伐腓尼基,猶大,和埃及。援軍不至,猶大所有的堅城盡失,無力單獨抗戰。西拿基立的紀年史載:希西家“成籠中之鳥”,被困在耶路撒冷。希西家不得已付了巨額罰金;但亞述王仍不退兵,條件是投降退位,另由他立合意效忠的王。

不過,希西家並沒有絕望。他說:“今日是急難,責罰,凌辱的日子,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,卻沒有力量生產。”他知道,將要有歡喜盼望,但不能靠自己度過眼前的難關,必須仰望神的幫助,從產難得救。(王下一九:3)

一方面是新生喜慶,一方面是危疑憂患。兩種信息,交替傳來:是希望,也是失望;是光明,也是黑暗。

亞述軍的統帥,對猶大王希西家所說的話,並非是完全錯誤:“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,乃是盡行滅絕”,是實有其事。如果單看那些史蹟,足夠有懼怕灰心的理由,使人感到仿佛地獄張開的口,就要把你吞下去。

在另一方面,從先知以賽亞那裏,王所派去的使者,給希西家王帶回從神來的信息,帶給他希望:

“耶和華如此說: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,不要懼怕。我必驚動他的心,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;我必使他在那裏倒在刀下。”(王下一九:6)

看,神說的事情有多簡單!神只要吹一口氣,就可以完全解決。敵人必不能進入平安之城,要回去給他兒子殺死。

在這樣的危機中,希西家有兩方面的力量,可以支持他度過:請求神的僕人禱告,也自己把書信帶到神面前,交在祂的手裏,承認自己解決不了這麼大的問題,只仰望神。

耶和華告訴他:敵人就要退卻,圍城中的人要出去,雖然撒種季節已過,他們要收取田間自長的,並恢復耕作;猶大餘民也要“往下扎根,向上結果”,不被拔出。(王下一九:30)

信徒有時會遇到患難疾病,也會聽到兩樣不同的聲音;總要堅信靠主得勝。

 

顯揚與隱藏

他們在你家裏看見了甚麼?(王下二○:15)

新近崛興的巴比倫,聽說神使希西家痊愈,挫敗了亞述,就差使者來連絡,送書信和禮物給他。他們並不是對希西家的長壽感興趣,而是認為他是棋盤上一顆有用的棋子。英明的希西家,懂得外交戰略,知道巴比倫可以結為盟國,對亞述形成夾攻的形勢。只是他沒有從靈裏看見,吼叫的獅子退去了,現在來的是彎曲的毒蛇。

有好長的一段日子了,猶大國一直是受欺壓,給人騎在頭上,主子對他頤指氣使,逼索貢銀;沒有收到一封語氣溫和平等的信,沒有接受一件禮物,沒有接見一位有禮的使節。巴比倫的使臣,帶來了新的氣氛,加給希西家王比冠冕更榮耀的尊嚴。真好像是從利巴嫩高原吹來的北風,帶來及時的雨雪,能滋潤萬物生長。“有好消息從遠方來,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”,正是他所抄錄所羅門箴言的感覺;可惜他忘記了“天之高,地之厚,君王之心也測不透”,(箴二五:25,1)何況巴比倫王的心,更是難測。希西家根本就不想將事察清。

重病新癒的希西家王,低沉的心情,忽然開朗起來。他歡喜接見來使,不僅欣賞使者的外交詞令,對自己國勢和人民信心的恢復,也得到了新的印證。哪想到要持盈保泰!

希西家聽從使者的話,就把他寶庫的金子,銀子,香料,貴重的膏油,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,並他所有的財寶,都給他們看;他家中和他全國之內,希西家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。(王下二○:13)

為甚麼這樣作?難道向任何人都要像一棵樹,連根拔起來給人看?因為來的不是任何人,是新結盟國的使者,希西家王覺得對盟國不必隱藏甚麼,也不應該隱藏;也許他想,藉這個機會顯示,猶大在給亞述納貢賠款之後(王下一八:14-16),會恢復得這麼快,積聚這麼多的財物和軍需,足證國力的充實雄厚,是值得巴比倫信賴的盟友。希西家並沒有感頌神的奇妙恩典,“心裏驕傲”(代下三二:25),所以神的忿怒臨到,告訴他這一切都要成為巴比倫的擄物。

人是多麼膚淺可憐,愛顯露自己!如果不是神的恩典托住我們,真容易墮落。人的成功,往往成為自己的敵人,“敗壞之先,人心驕傲”(箴一八:12)。謙卑隱藏在主裏最為安全。

 

神的信實和公義

量撒瑪利亞的準繩,和亞哈家的線鉈(王下二一:13)

我們常喜歡思想,神的慈愛,是多麼廣大;神的信實,恆久不會改變,祂所應許的,必然要成就。不過,常會忘記,也許不盡是偶然的,公義也是神的屬性,祂所應許對頑梗不悔改者的刑罰,也一樣的信實;祂不輕易發怒,但祂的忍耐有一定的極限,越過了那條無形的線,公義的審判會忽然臨到。

神特別施恩延長希西家的壽命,在那十五年中,他生了瑪拿西,這個兒子繼他的位,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五年,是猶大歷代諸王中在位最久的。他父親希西家,是猶大最好的王;瑪拿西是極惡的王。好像是神讓他有足夠的年日,試驗經歷一切的壞事作盡,發展到罪惡的最大限度。別的君王常是被引誘行惡,瑪拿西卻似乎有犯罪發明長才,在惡事上作了罪魁禍首,“引誘他們〔人民〕行惡,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。”(王下二一:1-9)本來神的旨意,是要祂的選民作美好的榜樣,顯明給世人看,如同燈光照在黑暗裏;他卻使國民作反的見證,比神所滅的列國更惡。這樣,見證了猶大國有充分滅亡的資格,猶大不亡,神就該向所多瑪道歉了。

瑪拿西不止是個敗家子,而且是敗國王;他盡了最大的努力,把猶大引向滅亡。希西家毀壞的丘壇,他重新興建修築起來;效法亞哈所行的,崇拜巴力和亞舍拉之外,更拜天上的星宿萬象,可能是看中了聖殿的地勢高,因而在耶和華的殿中築壇;“並使他的兒子經火,又觀兆,用法術,立交鬼的,和行巫術的,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惹動祂的怒氣。”這樣的行動,多麼像悖逆的孽子,除了故意惹神發怒之外,很難作別的解釋。他行亞哈的惡行,神就用對待亞哈的方法為標準:“我必用量撒瑪利亞的準繩,和亞哈家的線鉈,拉在耶路撒冷上,必擦淨耶路撒冷,如人擦盤將盤倒扣。”(王上二一:13)這是說,神要完全傾覆,拆毀耶路撒冷,使猶大王國終止。這可以看出“神的恩慈和嚴厲”(羅一一:22)。

今天,很多人別的錯誤還算是小錯,最大的錯誤,是人對神的錯誤觀念,把神看成溺愛的老人,對人一味的放任;也許是世上許多豐裕而忙碌的父親,給人造成對天父的錯誤印象,以至把神的恩典,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。願我們在瑪拿西的結局臨到前,謙卑悔改,對神有敬畏的心,愛祂,服事祂。

 

復興的契機

我在耶和華殿裏得了律法書(王下二二:8)

神的子民應當敬畏神的話。這是使他們與地上萬民不同的基本。任憑世上所有人都彎曲背謬,神的子民有正直的標準。

神特別規定以色列的王:

“他登了國位,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的這律法書,為自己抄錄一本,存在他那裏,要平生誦讀,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,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…便可…在國位上年長日久。”(申一七:18-20)

神要以色列的王看重祂的話,當作治國的課本。因為那時還沒有印刷,所以要仔細用手抄寫;從事這項工作的文士,存敬畏神愛神的心,盡心盡力的事奉,書寫時端肅恭正,不敢草率。如此的困難,卻使人更加珍視,常常誦讀。

經過瑪拿西和亞們兩個惡王相繼,半世紀以上,有意的破壞,無心的冷落,聖殿已經荒涼污穢得不成樣子。約西亞王八歲,在他敬虔的母親輔政下即王位;到十六歲,就自己立志尋求他祖大衛的神。在他二十歲時,這有為的青年人,就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全地,作潔除偶像的工作(代下三四:1-5)。他不僅勤於政事,不耽於私慾,更關心屬靈的事,差遣人去督促大祭司,積極進行修理聖殿的工程。以前的王所看見的,只是聖殿的銀庫,把宗教當作聚財的路;約西亞看見的是耶和華。

到了約西亞十八年,亞述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,已經漸漸消失。約西亞王的復興運動到了新的境界:由外面遵守禮儀的宗教,轉移到注重內心,關鍵是在一本律法書。

在瑪拿西王的邪惡統治下,不僅不敬畏神的話,也不准人民收存誦讀律法書,因為神的話指責人的背道。修建聖殿的時候,大祭司在一個角落尋得了律法書。書記沙番讀給王聽。王聽到了,知道犯罪惹神忿怒,當受的咒詛必然臨到,立即撕裂衣服,哭泣認罪,謙卑悔改,承認國人犯罪行惡,請女先知戶勒大,求問耶和華。得到神的指示,應允他的祈求,在世的日子不至看見災禍,可以平安歸回墳墓。(王下二二:11-20)

這猶大最後的一位好王,在盛年崩逝,是最後葬於列祖墳墓,為人民悼念的王。(代下三五:24-25)

神的話使人知罪,使人歸正蒙恩。敬畏神的話,國家和個人就必然得到靈性的復興。

 

復興沒有邊界

先前有神人從猶大來預先說王…行的事(王下二三:17)

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候,北方的以色列已經亡國將近八十年,夾於埃及和亞述二強之間,猶大國勢岌岌可危。青年的約西亞能作甚呢?

神律法書上的話,震盪了約西亞的心。他知道,違背神的律法,崇拜偶像,是歷代列王的毛病,而且墮落甚深,神的忿怒必然臨到。他不能把改革限於聖殿的禮儀體制,點綴昇平,也不能只改革耶路撒冷,不是限於少數人,必須普及於全民。

王和猶大眾人…都一同上到耶和華的殿;王就把耶和華殿裏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。王站在柱旁,在耶和華面前立約,要盡心盡性的順從耶和華,遵守祂的誡命法度律例,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。眾民都服從這約。

復興必須有神的話,領袖以身作則。(王下二三:1-3)從自己開始,推及耶路撒冷,而後及於全國。王又潔淨敬拜體制,廢除丘壇;有些利未支派的人,為了迎合百姓的喜好,不願在耶路撒冷神立名的居所事奉,卻去作了丘壇自由的祭司,現在自然失業了,如何討生活?成了實際的問題。王規定:“丘壇的祭司,不登耶路撒冷耶和華的壇,只在他們弟兄中間吃無酵餅”,作次要的工作(王下二三:9;撒上二:36)。

復興也不止於權威和傳統。所羅門是以色列全盛時代偉大的王,最有智慧的人;但他晚年違背神,在城外對面的橄欖山上,建造了異教邪神的祭壇(王上一一:1-8)。那成為古蹟,歷代列王沒有誰去拆除;但那明顯是違背神的話。約西亞把它都毀壞污穢。(王下二三:13)不能讓傳統阻擋復興。

復興也不限於國界。北國以色列滅亡了,疆土歸於亞述;但約西亞的勢力,至少達到了米吉多平原,受到敬畏神的人歡迎。他進抵伯特利,耶羅波安創建金牛犢宗教的大本營,污穢了那裏的壇,正如猶大的先知在那地方奉耶和華的名所曾宣告的(王上一三:2)。已經過了三百多年,早已從人的記憶中消失了,但神總不忘記,出於神的話,必然成就。

復興是沒有限止的。復興是由於神的話。只有人的信心缺乏,會限制神的工作。願我們持定神的話,在施恩座前祈求:求神興起約西亞王一樣的人來,謙卑尋求神的真理,靠聖靈把復興的火燃遍全地。

 

不赦之罪

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(王下二四:3)

猶大國蒙神特別的恩典,在北國以色列滅亡被擄之後,仍然為他們存留燈光,為了祂與大衛所立的約,並為了祂立名的居所,給他們悔改的機會,不滅絕他們。但他們不肯悔改,審判終於臨到,使他們被趕出應許之地。

耶和華使…毀滅猶大,正如耶和華藉祂僕人眾先知所說的。這禍臨到猶大,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,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…決不肯赦免。(王下二四:2-3)

耶和華“所命的”的,就是神所說過的,吩咐的,是出於神口中的話。人所能犯最大,最基本的錯誤,是藐視神的話。這是罪的起源,也是患難的成因。

聖經說:“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,萬象藉祂口中的氣而成。”(詩三三:6)全能神的話,有難以想像的權能,人敢於違背神的話,是何等嚴重的事!但猶大的諸王,就公然向神挑戰,慣於行神禁止的事,就是把他們自己放在神的位上。

人對於神的話的態度,決定神對人的態度,也關係人自己的前途。聖經說到:敬畏神的,“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,晝夜思想,這人便為有福。…惡人並不是這樣,乃像糠秕,被風吹散。”(詩一:2,4)
耶和華差遣祂的僕人以賽亞,特地宣告重要的信息:

“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;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。草必枯乾,花必凋殘,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。百姓誠然是草;草必枯乾,花必凋殘。惟有我們神的話,必永遠立定。”(賽四○:6-8)

在人看來,君王有他的榮華,像花一樣的燦爛如錦,可以誇耀一世。但神口中所出的氣,就是祂的話,雖是看不見的,卻是大有能力的,使他們凋謝枯萎,甚麼榮華都不見了。

猶大末後的王,一個一個的登上寶座,又一個一個的黯然就囚,戴上鎖鍊,去埃及或巴比倫。在那裏,他們參加失位群王的行列,在羞辱和悔恨中度其餘年。約哈斯和約雅斤,在位各只有三個月就被擄離國,原來的土地,也不再記得他們。

今天國家的禍亂,個人的失敗,教會的背道,都是因為不遵從神的話,所以神的責罰臨到。求主感動信徒,虛心痛悔,因主的話而戰兢(賽六六:2),蒙神的恩惠。

 

格外的恩典

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(王下二五:27)

猶大亡國以後,已經過了二十六年。廢王約雅斤現在五十五歲了,竟有三十七年是在監獄中度過!人生的歲月還能有多少?此生還有甚麼盼望?

十二月二十七日,又是一年將暮。過慣了監獄生活,這個年還是要跟過去一樣,在獄中度過。

以未米羅達成了巴比倫的新王。就在這天,他降旨提約雅斤出監,給他脫了囚服,沐浴更衣,帶他到王面前。那時自然沒有甚麼人權公約,對於俘虜殘虐,是平常事。那喜怒無常的巴比倫王,竟然對卑賤的俘虜特別恩待,向約雅斤和顏悅色的說恩言,“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…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。”(王下二五:27-30)

這約雅斤,就是耶哥尼雅,從前他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,神將他交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手中,擄到巴比倫。巴比倫王常自稱是“眾王之王”,但真正的“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”(但四:32),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,隨意流轉。在人看全無希望的時候,神自己保守祂對大衛的應許,仍然會成就。

先知耶利米曾預言,指那跟耶哥尼雅被擄去的人,是“初熟的好無花果”,並應許他們說:“被擄去猶大人…我要眷顧他們,使他們得好處,領他們歸回這地…我要賜他們認識我的心,知道我是耶和華。”(耶二四:1-7)這不但預言到神子民被擄的歸回,更是應許祂要救回那被撒但任意擄去,沒有希望的人,藉著祂賜下聖靈,得以認識神,進入神的國。

五百多年之後,猶大地換了新主子,成為在羅馬帝國軛下的一個省,照人看來,是更沒有希望的時代。但神在默默的作奇妙之工。樹被砍伐了,根仍然留在地裏,埋藏在黑暗包圍之中,陰濕的泥土擠壓著,水氣和營養,卻輸送到根裏。“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,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。”(賽一一:1)全能全智的神,奇妙的應許應驗了:神子道成肉身,就是神所應許“大衛的後裔”。這永遠君王的家譜寫著:

遷到巴比倫之後,耶哥尼雅生撒拉鐵,撒拉鐵生所羅巴伯…雅各生約瑟,就是馬利亞的丈夫;那稱為基督的耶穌,是從馬利亞生的。(太一:12-16)

經過了漫漫長夜,公義的太陽終於出現了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