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書信箋記

一般書信

一般書信(General Epistles)是包括雅各書,彼得前後書,約翰書信,和猶大書的統稱,因受信者為普遍教會信眾,非特指某教會或個人;但並非較不重要,或品質較低的意思。

雅各書

主旨:

雅各書說明信心必然有行為。罪人不能靠行為而得救稱義;但得救的人必然有稱義的行為果子。

鑰節:

第一章21至22節:“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,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,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。只是你們要行道,不要單單聽道,自己欺哄自己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作者雅各,稱“主耶穌基督”(一:1,二:1),雖然他是耶穌的兄弟。他期待主來(五:7-8),表示他深知確信主耶穌的受死與復活,同基督徒生命與生活的關係。

彼得書信

主旨:

在前書中,作者指出在受反對的世界裏,基督是信徒活的榜樣,也是活的盼望。因此,他在後書中勉勵聖徒,要追求長進成熟,並慎防假先知的異端。

鑰節:

彼得前書第四章12至13節:“親愛的弟兄啊,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,不要以為奇怪,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;倒要歡喜;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,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,也可以歡喜快樂。”

彼得後書第一章10至11節:“弟兄們,應當更加殷勤,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。你們若行這幾樣,就永不失腳。這樣,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,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復活的基督,是我們的盼望和基業,是苦難中生活的力量。祂是我們的救贖,“被掛在木頭上,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”;基督是“我們靈魂的牧人監督”;將來顯現的“牧長”(彼前二:24-25,一:18-19,五:4)。基督先在的靈感動先知(彼後一:21,三:1-2;參彼前一:11);基督寬容世人,最後要來施行審判(彼後三:8-10)。

約翰書信

主旨:

作者界定真基督徒的意義:藉耶穌基督的救贖和潔淨,得與神相交,而彼此相交,並有聖靈恩膏的內住和教訓,遵行神的旨意,在生活上表現出來。

鑰節:

約翰壹書第一章3節:“我們將所看見,所聽見的傳給你們,使你們與我們相交;我們乃是與父,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。”

第五章12節:“人有了神的兒子,就有生命;沒有神的兒子,就沒有生命。”

約翰貳書9節:“凡越過基督的教訓,不常守著的,就沒有神;常守這教訓的,就有父又有子。”

約翰參書11節:“親愛的兄弟啊,不要效法惡,只要效法善。行善的屬乎神;行惡的未曾見過神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“那義者耶穌基督”是我們罪的潔淨者,是我們的中保;是道成肉身的神子(約壹一:7,二:2,五:6;約貳:7)。基督是“真理”,“那名〔主的名〕”(約參:7;參徒五:40-41)。

猶大書

主旨:

蒙愛並為基督保守的人,應當為真道爭辯。

鑰節:

3節:“親愛的弟兄啊,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,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,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,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,竭力的爭辯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基督是“獨一的主宰”;得恩典與受刑罰的分界,在於基督,如同在埃及,塗羔羊血的門裏與門外,決定生死的分別。(4-5)信徒要“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,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,直到永生。”同時,主“能保守我們不失腳”直到站立主前(20,21,24)。

 

清潔的虔誠

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(雅一:27)

農夫把種子種在土裏,雖看不見甚麼樹木穀物的形象,還是種下去,相信能得到收成。因為他相信,所以會辛勤挖地,鬆土,栽培,澆灌,終於結出果實。因為他相信,而後才有行動,而後有收成。信心必然有行動。行動是信心的延長。

真正屬靈的人,不是只有外表的虔誠,或擺出一份“我比你聖潔”的姿態;而是要像主耶穌所說的:“好樹不能結壞果子,壞樹不能結好果子。”(太七:18)行為不能使人得救,必須單靠信心;但得救的人,不會單有信心,而必表現於行為。

這樣說來,因信稱義並不在於遵守所有的誡命;但稱義的人,必然有道德生活,基本上就是有為,有所不為,就像誡命中的“當”與“不可”一樣。其實,除此以外,任何法律都沒有意義,法律不能缺少這兩個字。聖經給真虔誠的定義是:

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,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(雅一:27)

這裏講到信徒的宗教責任:在積極方面,有當作的事;在消極方面,有不當作的事。

積極方面,當有愛的行動:“看顧孤兒寡婦”是愛的典型表現,卻不是說聖徒只需要作社會救濟。在傳統的社會結構,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,是自然由家族照顧,是因為有血統上的關係,而有相愛的心,因而產生責任;而且孤兒沒有父親,在世界上無所靠,缺少蔭庇;寡婦在世界上無所愛。誰照顧這兩種人,不會得到回報,才表現出真實的愛來。基督徒應該推己及人,以這樣愛的原則,對待所有的人。

消極方面,當持守聖潔:“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”,絕不是避世隱居,而是在世上作光作鹽,分別出來,不為世俗價值觀念所同化。人慾橫流,是罪惡滋蕃的結果。因為“私慾既懷了胎,就生出罪來;罪既長成,就生出死來。”(雅一:15)墮胎是極罪惡的事,因為是殺害了一個無辜的生命;只有在屬靈方面,在私慾未長成而消滅它,不讓它出生問世,不讓它有機會生長,是最好的事。不過,人靠自己過聖潔生活,是在開始以前就失敗了;必須藉聖靈從真道而生,並且持守在心裏,不僅可以分辨是非,也能活出新生的樣式,得勝罪惡。

求聖靈幫助我們,聖潔而虔誠,榮耀主名。

 

信心與行為

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,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(雅二:26)

世上很多事物,本來是相依共存的,人偏要把它弄成相對的,辯爭孰優孰劣。主張絕對二元論的人,說靈魂是善的,身體是惡的;或說身體是靈魂的牢獄。其實,連在他們自己這樣說,這樣寫的時候,也是靈魂與身體共同運作,才可以有所行動,有所表現。

信心與行為,也正是如此。在得救的事上,誠然是因信稱義,不在乎行為;但那只是在信主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上說的,人實在不能加上甚麼,這才是完全靠神的恩典。稱義是惟獨因信,但稱義後不是只有信,必然有生命的果子。經上記著說:“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。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神所賜的;也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。”(弗二:8-9)恩典是神所白白賜的,並不是出於自己工作所得的工價;人是因信而稱義,不能自誇有甚麼好行為。明顯的,這是以恩典與工作相比,信心與行為相比,絕不是加以分開。

在得救的事上,只藉著信,不能加上人的行為,因為單是神所作的;但得救的人,不能單有信心而沒有行為。這正與靈魂和身體的關係一樣,二者必須合在一起,才是有生命的人;如果靈魂和身體分開了,那就是死亡。誰見過沒有身體的靈魂呢?那不是存在而是死亡。但是,我們看見人有身體而作意志的行動,證明他是有靈魂,有生命的人。

雅各不是辯說行為比信心優越,比信心重要。他的論點,是說信心與行為契合的重要:“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,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。”(雅二:22)他不是比較同情人的需要,與實際供應人的需要,哪一樣更重要;那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。他是說,二者必須聯合在一起,才有實際的作用,要心還要去作,才會有用。

身體沒有靈魂,是死亡的屍體,不能行動,不能作事。信心沒有行為,無以表現其意志,即使其有心為善,也絕不能夠實現。所以說:“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,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。”(雅二:26)

死亡是一件悲哀的事實,因為身體與靈魂分開了。信心與行為分開,同樣是一件悲哀的事實。求主使教會不安於死亡,要活起來,作主復活的見證!

 

清潔與和平

惟獨從上面來的智慧,先是清潔,後是和平(雅三:17)

和平是人所羨慕的。差不多沒有人願意見到爭戰。問題在大家所難以同意的,是甚麼樣的和平。

教會是愛的運動,在地上散播和平。耶穌降生的時候,天使的信息是:“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,在地上平安〔和平〕歸於祂所喜悅的人。”(路二:14)信主的人是“和平之子”。

可惜,教會的歷史中,不乏分爭的事實,耗費了許多的精力和資源,為人所詬病,確是遺憾的事;如果沒有這些事,會好得多,對世人的見證也有力得多。只是話該說到此為止。如果有人說:“在屬世的機構組織裏,卻能發現更多的和平”,那就不對了。因為他們維持和平的手段,是放棄“清潔”的原則,不顧原則的求和平。那樣的和平,確實是容易達到,但那是不值的,也是不智的事,絕不能維持長久。如果研查歷史所謂“羅馬太平”,就會發現,你並不真正嚮往於生活在那世代裏;在獨裁專制下的和平,日子也不會好過。

屬地的人,是屬這“世界的王”(約一四:30,一六:11)轄制;那位王並不是仁慈的統治者,主耶穌給他清楚的畫像,是滿有私慾,“從起初是殺人的,不守真理,因他心裏沒有真理;他說謊是出於自己,因他本來是說謊的,也是說謊之人的父。”(約八:44)這是說,世界的王撒但,是眾惡的源頭,包括兇殺,虛謊。要跟他謀求和平,豈只是緣木求魚,簡直是與虎謀皮!所以不顧原則,不擇對象,以混合為和平,是愚昧的,也是極危險的,誰都應該看得清楚,不能存這種幻想。

不幸,盡有那麼多的天真好人,道不同而相為謀。如猶大王約沙法的例子,以一位敬虔的好王,竟去跟最惡的以色列王亞哈和親;兩國邊界相接,語言相同,不能說不知道亞哈的為人,放棄信仰原則的和平,好景不長,卻造成禍延四代的綿延悲劇。(代下一八:1)世人把這混合的成果,稱為“智慧”,以犧牲真理,與罪惡妥協,作為解決問題的妙法,其實是造成危機,產生更多的問題。

神真理的原則,是唯一的屬天真智慧:“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,先是清潔,後是和平…並且使人和平的,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。”(雅三:17-18)所以不是彼拉多和希律之間的互相利用,不是勾結為惡;這清潔的和平,才是真和平。

 

謙卑與蒙恩

神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(雅四:6)

在神的兒子主基督耶穌來世以前,從來沒有人認為謙卑是重要的品德。祂教訓說:“虛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”(太五:3)祂更說:“我心裏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。”(太一一:29)這對於現代提倡自視要高的人,會覺得意外,對主當世的人,更感新奇。

對於祂當世趾高氣揚的宗教人,主給他們的話:“你們若瞎了眼,就沒有罪了;但如今你們說:‘我們能看見’,所以你們的罪還在。”(約九:41)這話不僅使他們驚奇,更叫他們氣結。原來法利賽人自以為甚麼都知道,不但聰明過人,而且眼睛生在頭頂上;現在,這個鄉下木匠耶穌,竟然說他們是連瞎子都不如,叫人如何受得了!

但祂賜更多的恩典,所以經上說:“神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”故此,你們要順服神。務要抵擋魔鬼,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。(雅四:6-7)

神願意賜恩給人,所賜的不但比世界所能給的多,而且完美,又永久。可惜,人阻擋自己不能得恩。我們都知道,水流不能高過源頭;驕傲給自己的假象,就是我比誰都高,高過萬福的源頭,恩典的水流,哪會流得過來?

不是神吝惜不肯給人恩典,得恩典的阻擋,在於人自己的驕傲,不能接受;因為得“恩典”,就含比施恩的主低卑,也含自己沒有的意思,是驕傲的人性不能接受的。所以,在得恩以前,必須先謙卑。

這經文接著說“故此”,是甚麼意思呢?是為了引入人應當順服神,抵擋魔鬼。魔鬼誘惑人,給人驕傲的心意,叫人自以為了不起,至少要跟神一樣。這種狂妄的思想,必須是從驕傲的魔鬼來的。所以要抵擋它,切不要沾沾自喜,接受它的建議,以致自高。這樣,你就可以看出,它滿足你自高的心,不止是要你感覺舒服,而是要你與神的恩典絕緣;你得不到神的恩典,不省察自責,反而嫉妒人,怨恨神,隔神更遠了。

驕傲是要自己作神,沒有誰可以增加他甚麼,連神也不能有賜恩給他的資格,跟魔鬼一樣。抵擋魔鬼,就是跟神站在一邊;抵擋不會打勝仗,但神來了,魔鬼就只有逃跑。謙卑順服神,是得勝得恩的道路。

 

忍耐與信心

當忍耐,堅固你們的心,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(雅五:8)

很多人都有末日將臨的感覺,連不信的人也是如此。但信主的人,不只是危言聳聽,著書發財,而是有主再來的盼望。

雅各舉出兩個不同的人,作為榜樣:一個是約伯,行義而被撒但加害,在受苦中能忍耐;一個是以利亞,有信心而不與罪惡妥協,敢於面對惡王亞哈,勇敢為主見證。

乍看來,約伯和以利亞,二人沒有甚麼相同的地方。但他們二人的信心,在不同的方面,表現出來,可作我們的榜樣。

末世在主耶穌再來以前,撒但見自己的日子不多,就作垂死的掙扎,拼命的興風作浪,動員它的使者,叫罪惡在世上更加猖狂。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的人,只為了現實利益信主的,遇到迫害就倉皇改道變節,不願走十字架的道路,忙亂著棄掉神,跟從撒但的族群。只有真正屬主的,選擇為主受苦,像約伯一樣的忍耐。“弟兄們,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,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。那先前忍耐的人,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。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,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,明顯主是滿心憐憫,大有慈悲。”(雅五:10-11)古時的先知們,也是為道受苦,像約伯一樣,忍耐是信心的靜態表現;這樣的人,也要像約伯一樣,因為看見神的存在,堅持行義,不怕為道受苦,經過試煉之後,必得豐滿的賞賜和榮耀。

以利亞是信心表現於行動的典型。當亞哈作以色列王的時候,聽從邪惡的王后耶洗別,這夫妻檔結夥離棄神,去崇奉偶像,迫害耶和華的先知。當時的宗教,淪落到最不堪的地步。先知以利亞,在黑暗的時期,持守神的道,因為他堅定心志信靠神。他勇敢無懼的去見惡王亞哈,對他說:“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,這幾年我若不禱告,必不降露,不下雨。”(王上一七:1)他相信禱告的能力,因為聽禱告的神是永活的,是全能的。三年之後,以利亞奉神的命令,再見亞哈,向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挑戰。在迦密山上,耶和華“降下火來,燒盡燔祭,木柴,石頭,塵土,又燒乾〔壇四圍〕溝裏的水。”(王上一八:1-46)“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雨來,地也生出土產。”(雅五:17-18)

在這末世多難的日子,我們需要的是盼望與信心,帶來教會的復興。願神多興起相信神,盼望主再來的人來。

 

是為你們

他們得了啟示…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你們(彼前一:12)

蒙神恩典的人,不能不時時感念,並且希奇,神竟然會揀選我們這樣的罪人,得著永生的福分。神所造的宇宙,有億萬光年那麼巨大,祂卻關心到這渺小不足道的地球;在地球表面上那麼多的人中,又選召灰塵一般的我們!這豈是偶然的嗎?

聖經說到神的救恩,絕不是忽然想起來的:

論到這救恩,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,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;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,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,後來得榮耀,是指著甚麼時候,並怎樣的時候。他們得了啟示,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,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你們。(彼前一:10-12)

現在好的父母,為兒女籌畫,兒女生下不多久,就為他們預備積蓄教育費用,甚至先買妥房產;眾先知預先得神啟示,知道神為我們藉著基督耶穌成就的救恩。那不是因為他們智慧過人,也不是因為他們虔誠,而是因為在他們心中,有聖靈,就是基督的靈,知道神救贖的計畫,啟示神救贖的程序與目的。當他們知道神完美的計畫,心裏一定會驚奇,因為神竟然會付出那麼重的代價,差祂的兒子降世,為罪人受苦,而後領許多兒子進榮耀裏去。(來二:10)連天上的使者,也感覺興趣,他們“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”。奇妙的恩典,是這一切都是“為你們”──為我們人類!

神在創世以前,就定好了救恩的計畫,只是到末世──就是耶穌降世的時候,才向世上的人顯現出來:“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,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,如同無瑕疵,無玷污的羔羊之血。”(彼前一:18-19)必死的人,敗壞的人,沒有甚麼可誇的,沒有甚麼能存到永久;只有永生神子的寶血,才可救到永遠,藉神所賜的信心,得永遠的基業。

神如此的苦心計畫經營,以祂的兒子為代價,所換來的是甚麼更有價值的東西呢?如果從人的角度來衡量,真是虧本,是全不值得的;因為神所救贖的,是污穢敗壞不堪的罪人,而且心中背逆。神可不這樣想。神藉著聖靈,用真理潔淨了我們的心,並且給我們預備了天上榮耀的基業,將來要得著稱讚,榮耀,尊貴。這些是為了誰呢?為我們!

神的恩典是這樣奇妙,我們該怎樣聖潔忠心跟從主呢?

 

跟主腳蹤

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(彼前二:21)

信從耶穌基督,絕不止於個人救恩,“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”(約三:16)。信徒存留在世上所有的時間,是作基督的代表,祂的使者,祂的見證人。

受苦的腳蹤:“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”(彼前二:21),主不是為自己的罪受苦,是義的代替不義的,為我們的罪而受苦。所以人如果為犯罪作惡而受苦,那不是主所行的。基督徒應當為信仰而受苦,而且全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,是為了別人的好處,像保羅作福音的使者,為信徒受生產之苦一樣。

實踐的腳蹤:腳蹤是行路留下的印痕。我們跟隨主,不是只要察看主所行的,作歷史的研究,成為知識;而是要跟隨行動,以主為榜樣,而踏著主的腳印,一步一步的前進。在將作一件事的時候,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,如果主耶穌今天在我的地位,祂會如何作?今天,祂願意我如何作?可惜,有些自稱是屬主,服事主的人,卻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並不是負主的軛,而是聽人的命令,服事自己的肚腹,而作十字架的仇敵,所行的與主的腳蹤南轅北轍,主也不認識他們。

當行的腳蹤:“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”,不僅是一個建議,供我們參考選擇,而是一個命令,必須遵行的,沒有選擇的餘地,不能不行的。耶穌曾對門徒說:“若有人服事我,就當跟從我;我在哪裏,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。”(約一二:26)主的聲音並不因時間而停息,祂仍然要祂的門徒順服。

可行的腳蹤:神的兒子,道成肉身,是為要向世人證明,“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,祂也照樣成了血肉之體”,並不是幻影偶然出現;而且“祂曾凡事受過試探,與我們一樣,只是祂沒有犯罪。”(來二:14,四:15)常話說:“沒有站在別人的鞋裏”,是不能體會別人情形的意思。主耶穌曾經站在人子的鞋裏,使我們可以跟隨祂的腳蹤。因此,聖經的話對我們才有意義,而我們也有責任遵行祂的話。

你們蒙召原是為此;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。(彼前二:21)

我們忠心跟定主,順聖靈的引導,絕不會走錯路。主已進入榮耀裏,在那裏等我們;與主一同受苦,不是意外,是主早安排的,將來也必同祂得榮耀。

 

享福之道

要離惡行善,尋求和睦,一心追趕(彼前三:11)

誰不願享福?不過,有這個心願的人雖多,真能得到福的人卻不多;基本的問題有二:其一是不知甚麼是真福,其二是不明得福之路。有了這兩大問題,不論作甚麼事,結果必然失敗,不問可知。短暫的人,不能明白神永恆的事;因此,神的話告訴我們甚麼是真福,願意我們得福。聖經說:

人若愛生命,願享美福,
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,嘴脣不說詭詐的話;
也要離惡行善,尋求和睦,一心追趕。(彼前三:10-11)

說假話的人,言與行違,口說一回事,腳步卻不那麼走,常常是聲東擊西,叫人很難判決他的心意是不是真的。誰說得準他要不要福?你如果真想得福,就必須朝那個方向走。

甚麼是真福呢?我們該先知道,絕不是在這個世界上的發達,有錢有勢;因為那些和世界一樣的不耐久。在新約聖經,主耶穌所說的福,總是要為主受苦,將來在天得永遠福分。有這福的人,他們的表現是不跟人計較,受惡待而不以惡相待。

離惡行善,是信的行動。信心的效果,是使人有生活方向的轉變;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。這就是重生的見證。從罪中得主拯救的人,不會甘願沉陷在罪惡污泥中;自然的行動,是離開罪惡,行主所喜悅的事,隨從聖靈引導,結出義的果子,使主的名得榮耀。

尋求和睦,是愛的表現。人在罪惡情慾中生活,“是可恨的,又是彼此相恨”(多三:3);只有嫉妒分爭,而缺乏彼此相愛。但基督的門徒,愛心是特殊的旗幟,仿佛是在黑暗大地上唯一的亮光。“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的善,何等的美!”(詩一三三:1)

一心追趕,是望的證明。世界的吸引很多,要攫取信徒的心,使他們失迷,偏離正路。還有迫害,痛苦,是天路上的艱難險阻。信徒能夠保持信仰,是非常出人意外的事。世人看十字架的道路是絕路,看那真理的窄門,是“一入此門,永絕生望”;但那卻是永遠的福分。主的門徒,在諸般患難中,堅持屬天的盼望。注視教會生存發展的人,難以明白,充滿好奇的心,會“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”(彼前三:15)。因有主在心中,使人一心追趕奔行天路。

 

受苦心志

基督既在肉身受苦,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(彼前四:1)

有誰不願享美福?又有誰願受苦?但我們常忽略一件事,就是福與苦不但是相對的,也是有關連的:要長享將來永遠的福,現在必須受苦。

我們都知道蜜蜂和蝴蝶的故事。在春暖花開的時候,蜜蜂殷勤受苦作工,忙碌著採集花粉,收存在蜂房裏;蝴蝶卻逍遙度假,天天參加舞會,在花叢翩翩起舞,享受大好時光,還嘲笑蜜蜂是自尋煩惱的傻瓜,活該受苦。秋去冬來,花和葉都凋落了,蝴蝶瑟縮在禿樹的枯枝上;蜜蜂卻在溫暖安全的巢裏,安居享受甜蜜。先前受苦的,現在收成勞苦的果實。

要得永生福樂的人,必須要有受苦的心志。

基督既在肉身受苦,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;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,就已經與罪斷絕了。你們存這樣的心,從今以後,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,只從神的旨意,在世度餘下的光陰。(彼前四:1-2)

心中想望將來的福樂是好,但必須要能遵從神的旨意。因此主耶穌說過“凡稱呼我‘主啊,主啊’的人,不能都進天國,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去。”(太七:21)

屬肉體的人,當然不能遵行神的旨意,因為自然人是給肉體管轄的,他內心的傾向,是順從肉體的私慾。“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”(彼前二:11)。人要遵行神的旨意,肉體的私慾像埃及的法老王一樣,就否決他,不讓他去。因此,必須經過一番爭戰,才可以得自由事奉神。

得勝這爭戰,必須以受苦的心志“作為兵器”。兵器的功能是殺傷敵人;但這兵器不同,是殺傷自己──不過,不是傷殘自己的身體,而是肉體的私慾,得勝它,制服它,使身體能為靈所支配,遵行神的旨意。先靠主受苦,才可為主受苦。

其實,連愛這麼一個美好的字,也是要受苦的。要“彼此相愛”(彼前四:8),所說的不是情感,是訓練,是紀律。

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,三次懇切向父神禱告:“我父啊!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;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”(太二六:39-46)這樣,主在肉身受了苦,為世人在十架上成就了救恩,讓神的旨意成全。我們當效法主,靠聖靈治死肉體,行十字架的道路。

 

謙以自牧

都要以謙卑束腰,彼此順服(彼前五:5)

如果有基督徒需要學習謙卑,那人就是彼得。讀四福音書不難發現,彼得確有使徒老大哥的氣概,他說的話比所有其他使徒所說的加在一起還多;那麼多的話,卻大都是錯說的,例如:勸主萬不可上十字架(太一六:22),誇自己永不跌倒(太二六:33),表現出其不知道自己,而自負,剛勇,卻很少表現出謙卑。結果,他不但跌倒,而且跌得最倒,三次不認主。而在爭論在主以後誰繼為大的事上,他哪有理由讓人?

主耶穌復活以後,他悔改了,顯然也謙卑了。彼得不再誇口自己,只高舉耶穌。在安提阿,因為怕奉割禮的人,就裝假不敢跟外邦人一同吃飯;晚進的保羅,“見他有可責之處,就當面抵擋他”(加二:11-16)。我們沒有看見彼得聞過而怒,他並沒有反脣相譏,當面使出使徒的脾氣,而在多年後,寫給教會的信,還說:“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”,稱讚主“所賜給他的智慧”,說保羅書信像別的經書一樣,不容隨便亂加強解(彼後三:15-16)。可見他是何等謙卑!

如果其後的教皇先生,是彼得的繼任者,他們準得大大改變作風才會像樣。我們看彼得寫道:

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: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;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也不是因為貪財,乃是出於樂意;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,乃是作群羊的榜樣。(彼前五:1-3)

彼得沒有命令誰順服他,而是勸說。到底彼得有沒有作過羅馬的監督,還是待考的歷史公案;不過,他沒有以為自己有特殊地位,而是“同作長老”,並不高過別人。他知道,群羊是屬於神的,他不過是受託照管,並不是主人,既不敢去隨心宰羊,也不敢恣意吃羊;而且不是轄制,而是作榜樣。這是何等的謙卑,知道自己的地位,守自己的本分。

自己有這樣的經驗,他勸“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,就是你們眾人,也都要以謙卑束腰,彼此順服。”(彼前五:5)人謙卑了,才可以約束自己的私慾,覺悟自己並不比別人高,知道順服人,就是順服神的安排;到了時候,不是熬到年老的都死了的時候,而是神會顯出祂的揀選,使人升高得榮耀。有些天路上事情,要走到那裏,神才叫你才知道其意義。

 

更加殷勤

更加殷勤,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(彼後一:10)

在世上行路的旅人,困倦了有客店歇息,甚至可以游歷,度假,再往前走。行天國的道路,是不能停歇的,必須繼續前進,一停步就會退後。不過,幸而有聖靈加給力量,使行路的人,不至於困倦疲乏。

使徒彼得所寫的天路歷程,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。他不是說,蒙召得救,認識主,又與神的性情有分,就如此足矣。他說:“正因這緣故,你們要分外的殷勤”(彼後一:5-11);意思說,那才是天路的起步。不曾得救恩的人,再殷勤努力也沒有用,再多的“死行”,也不能換得救稱義;他們需要的,是停止靠自己的努力工作,單信靠主所成就的救恩。看來不是很矛盾嗎?未得救以前,需要停止;得救以後,才更需要殷勤。

有了信心,又要加上德行;有了德行,又要加上知識;有了知識,又要加上節制;有了節制,又要加上忍耐;有了忍耐,又要加上虔敬;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;有了愛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。(彼後一:5-7)

這不是一步一步的爬階梯,逐次進步;而是有多個環節,互相銜接,形成一條長的鍊,其間不能有缺環。這樣,連在一起,連於基督,就得以堅定不移,豐富進入基督永遠的國。

我們在舊造裏,被情慾的敗壞所佔有,綑綁,不適於天國也不想望天國,鑽競努力的,不是永恆的國度。雖然可能有這些理想,但不會真有這些品德,所以結不出果子。因為必須有神的生命,才可以有神的性情。

用彼得的話,可以說得更清楚:“你們蒙了重生,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,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,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。”(彼前一:23)接受了神的道,有了重生的新生命,也是有閒廢的可能,像荒田未墾,荊棘雜草長得比莊稼更高,哪能希望有好收成?所以基督徒最要戒絕閒懶;魔鬼最留心使用懶惰的人,作它的工具。所以聖徒要保持殷勤奮進。

我們常是喜新好奇;但在學習的經驗中,溫故知新,是進步的方法,因此要“常常提醒”(彼後一:12),時時殷勤。

殷勤必須眼睛注定天上。因為屬主的人,舊日的罪已經得主潔淨,不能再回到泥裏去滾;因為有屬天的盼望,不要只看地上的事,而能儆醒不倦,為屬天的新目標而生活。

 

貪心與義心

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,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(彼後二:8)

神預先設計好了,人身上的器官,須要彼此協調。眼看到了危險,頭腦就思想趨避;理性告訴他,沒有義務冒險犯難,就通知腳另行別路;腳立即照行,結果平安。如果失去了這種協調的功能,那就是不正常的。

說話心口不一,是個大毛病。但這種失去協調,是故意作的,毛病才更大。有些人這樣作,是另有存心,為了騙人。假先知就是這種人。他們進到教會裏,可能表現得很有愛心,熱心參加事奉;也很有口才,似乎適於作教導的工作。由於他們很容易接近,會用手段籠絡人,就頗得群眾擁護。只是有一點問題:他們只想到自己的好處,有貪心,要取利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就“用捏造的言語”,不是傳揚主的真理。為了要得人的歡迎,把福音中最重要的部分略去,“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”(彼後二:1-3)。為甚麼這樣作呢?

未經歷主的救恩:沒得恩典的人,自然不會被主的愛所激勵。他不承認主用寶血的重價救贖,也不算意外的事。

不關心人的靈魂:不承認主的救恩,當然不能得救;無論他是否故意拒絕,或出於無知,都不會對人得救的事關心。

為要討人的歡喜:如果人警覺罪的結局是多嚴重,他會有尋求得救的可能。不過,人不願聽到自己犯罪將要沉淪的話,更不肯說無法自救,必須信靠主。因此,討人歡喜的假師傅,就不願講這樣的信息,而把福音更改了,以合人的心意。

心一錯了,為貪財服事主,就有這麼多的問題。

與貪財的假師傅相比,羅得倒成了優越的人物。雖然他住在所多瑪罪惡的環境,他確信神的公義審判,知道罪會招致刑罰的結局。在生活上,他沒有最美好的見證,但他卻有愛人靈魂的心,“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,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。”(彼後二:8)這是他關心人靈魂的證明。一個真基督徒,至少要有兩次傷痛流淚的經驗:一次是在悔改重生的時候,為自己的罪憂傷;以後是為了未信主的人,犯罪作惡而傷痛。知道罪的結局就是沉淪,怎能不傷痛呢?

傷心是有心的證明。貪心使人只想到自己,增加自己的好處,而不關心別人。求主除我貪心,賜我敏銳的義心,使我能為了別人的罪惡傷痛,才會傳遞救恩。

 

新天新地

照祂的應許,盼望新天新地,有義居在其中(彼後三:13)

很多人都有同感,地球上的住客,過分的濫用這個原本可愛的星球,把它搞得面目全非,已經到不適於居住的地步:地上滿是骯髒,空氣污染毒化,危害人的健康。不少有心人,提醒大眾注意環境保護;於是,家家的門口,擺出了綠色的塑膠容器,收集用過的東西,“復新”(re-cycle)另作別用。

不過,還有更嚴重的污染問題,是思想的污染,進而形成道德的污染。不良的印刷品和電子媒介,把毒素傳播到街頭,充斥了書店,甚至進入各個家庭。當然,有些人出來解決這類問題,也產生了一些以此目的為號召的機構;不幸的是,有時人和機構,正是製造問題的所在。

如果人不復新,世界復新的希望,是非常的渺茫。但人正是拒絕復新;大多數的人,甚至不承認自己的罪污,更不接受復新的需要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沒有辦法,神只好採取一個徹底的復新計畫;這計畫是“主的日子”:

那日,天必大有響聲廢去,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,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。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,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,怎樣敬虔,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…盼望新天新地,有義居在其中。(彼後三:10-13)

有的人猜測,現在的宇宙是由“大爆炸”開始的;不過,把時間定在十多億年之前,很不方便查證。但神確定的預言,這世界將來的大爆炸:“天必大有響聲廢去”,所有的原質,都要被烈火燒盡,真是一場極大的爆炸。不信的人也有如此的說法,這似是世界可能的結局。但他們不預備作甚麼,只是等候末日來臨,像定罪待決的囚犯,等候刑期的來臨,而沒有方法改變。不過,信主的人不是那樣,而是有新的盼望:烈火要把舊世界和其上的罪惡,都燒盡煉淨,經過復新,有一個新天新地出現,是神所預備義的新世界!

是人犯了罪,把世界污染了;以致“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”(羅八:20-22),歎息勞苦,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,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。這復新義的世界,再不能容不義所玷污。因此,盼望承受那新天新地的人,必須信主而得潔淨,有復新的生命,並且靠著聖靈,成為聖潔,殷勤過屬天的生活。

 

赦罪與相交

我們若認自己的罪…神必要赦免我們的罪(約壹一:9)

有的政客說:“我沒有錯;但我願道歉!”這矛盾的話,實在是對真理的諷刺。

基督徒不會這樣說。但由於習慣,也許是客氣,常口說感謝,而心裏卻不知為甚麼。或願意“得救”,卻不承認曾犯罪會引到滅亡。這也是矛盾的話。更嚴重的是他不知何需得救?

聖經告訴我們,必須先認罪,才會得赦罪:

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(約壹一:9)

有罪是確定的。罪是醜惡的;沒有誰樂於承認自己有罪。但罪的存在,是確定的事實。聖經從沒有說誰可能沒有罪;卻說:“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。”(羅三:23)生在世上的人都有罪(Gk.hamartia),是罪性普遍存在於人的裏面,無辜的嬰孩,是沒有具體的罪行(hamartemata),由於缺乏行為的能力,不能實行出來,但不是沒有罪的傾向。

認罪是或然的。我們“若”認自己的罪,是不確定的,在於人個別的採決,或作或不作。認罪是痛苦的,但輕於不認罪的痛苦。不認罪的結果,是與神分離,而至永世裏永遠與神分離,離開神的面和祂的榮光,就是永遠的死。

赦罪是確定的。對於認罪的人,神“必”赦免。因為神是信實的,既應許因信祂的愛子得稱為義,就必然成就;神也是公義的,祂既然接受了神子基督耶穌流血的贖價,除去了人的罪,就不再向人追討罪債,而完全赦免。

赦罪與神相交。神是聖潔的,不能容納罪惡。因為“神就是光,在祂毫無黑暗。”(約壹一:5)罪惡得潔淨,才可以與神相交;因為必須先有相同的性情,才可相交。與神相交,才可以彼此相交──這就是“團契”的意義。在這義的真理團契裏面,不應有罪惡的酵。教會的問題,在於信徒不曾徹底對付罪的問題,形成如同社交的場所,而沒有“與父並祂兒子相交”的屬靈實際,自然不能一致追求屬天的目標;意不同,向也不同,沒有合而為一的心,紛爭由此而生。

主的教會必須是得重生,蒙神赦罪的人,靠著主耶穌的救贖,舊酵除盡,成為新團;這樣的人合在一起,成為聖潔屬靈的團契,遵守主的教訓,同奔屬天的路程。

 

基要的教訓

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;認子的連父也有了(約壹二:23)

許多信徒不喜歡聽到教訓。教訓枯燥得令人昏睡,冷酷得令人發抖。這只證明一件事,就是說這話,或如此想的人,正需要接受教訓:恩膏的教訓(約壹二:20,27)。

基督是“受膏者”的意思。在舊約時代,神所設立的先知,祭司,君王,都是要經過受膏的。在基督復活升天之後,神即賜下聖靈保惠師,如同膏澆在聖徒身上,在地上代表基督。聖靈住在聖徒心裏,作膏抹教導的工作,使他們能領悟屬靈的事。

在聖所的器皿,或事奉的人,須先經過洗淨,抹上祭牲的血潔淨,最後才抹上特製的膏油,才成為聖潔。聖徒必須先接受神所預備的救法,就是神差祂的子基督耶穌,在十字架上為人的罪受死,流血完成救贖,使信祂的人罪得赦免,才可以領受聖靈。所以這三位一體的教義,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。

凡不認子的,就沒有父;認子的,連父也有了…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,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,也必住在父裏面。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。(約壹二:23-25)

聖子與聖父的關係,非常重要。因為主耶穌說過:“我與父原為一”(約一○:30)。又說:“我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。”(約一四:6)

不少人只相信有神,就以為自己是基督徒。其實,相信有神,不過是宗教所共有的;不僅基督教相信有神,天主教,猶太教,以至回教等,都相信有神,但沒有基督,無以消除其與神的距離,建立其與神的關係。相信有神,可以是客觀推理的正確結論,那是不夠的;只有聖靈的感動光照,才可以使人知道自己有罪,信而接受耶穌基督的代死救贖,而得神稱義,脫離魔鬼黑暗的權勢,進入神光明的國度。

惟有藉聖靈的恩膏教訓,這才會成為事實。而且在人歸信基督以後,仍然須要有聖靈的教訓,使信徒進入真理的實際,愛主並遵行神的命令,愛同一生命的弟兄,結出聖靈的義果。

聖徒生活在世界上,還有許多的試探,世俗的引誘,特別是異端假道的欺騙;有的人宣稱他們有更高的智慧,新的啟示和亮光,卻不承認三一真神的教義,有的人為了自私的動機,發明各種新的學說,迷惑人,引誘人,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怪異理論出現。恩膏的教訓是衡量的標準,也是真理的防衛。

 

行義的人

行義的才是義人,正如主是義的一樣(約壹三:7)

講論末世的人,不談主耶穌的再來,是怪異的事。常談論主耶穌再來,而不準備,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。聖經說:

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…主若顯現,我們必要像祂,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。凡向祂有這指望的,就潔淨自己,像祂潔淨一樣…小子們哪,不要被人誘惑;行義的才是義人,正如主是義的一樣。(約壹三:2,3,7)

神的兒女必然與神同性情。蒙恩信主的人,“祂已將又寶貴,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,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,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。”(彼後一:4)這是說,當信主重生的時候,聖靈在人的裏面作工,產生了靈裏的改變:叫人一方面除去了罪污,一方面有了神的性情,使人能夠向善,就像一般植物的向光性與背地性一樣。這種性向,在初信的人身上可能很微小,很不明顯,但有了這種性情,就叫他對罪感覺不舒服,不願意再在污泥中打滾。從前犯罪習以為常,現在如果仍然有失敗軟弱,他會極想脫離,能有榮耀主的生活;並且盼望主再來,使他改變,真像主的潔淨。

盼望主再來的必然準備自己。正如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,主所說的比喻,那盼望主再來忠心有見識的僕人,不只是口誦主再來,當作牟利的行業,而是自己準備。而那惡僕有惡行,因為他心裏以為“主人必來得遲”,就影響他的行動,打應該相愛的人,跟不應該在一起的酗酒者一起吃喝,放縱肉體。這是沒有屬天盼望的人,沒有預備的表現。(太二四:44)

聖經說:“行義的才是義人,正如主是義的一樣。”有的人喜歡爭辯說:“稱義是因著信,並不在乎行為。”這是的確的真理,可惜,人用來作為不行義的擋箭牌,是可恥的濫用聖經。恩典是不配得而得了神賜給的,絕不能因好行為而換取神稱義;但稱義的人,必然有好的行為,表現出在他裏面的新生命,就是基督的生命。用另一句話說,是生命相同,表現於生活方式相同,“披戴主耶穌基督”(羅一三:14)。這樣的人,既然與主認同,與主相交,在地上的時候,就行主的旨意,也與屬主的人相交,將來要同祂在榮耀裏。

願因信使我們有盼望的神,使我們知道如何分別為聖,照祂所行的去行,作主真實的見證。

 

聖徒的相交

神就是愛:住在愛裏面的,就是住在神裏面(約壹四:16)

人不是一座孤島。信主的人,也不是孤島;連當年沙漠中隱修的聖徒,也跟別人有一定的聯繫。而對於聖徒一家的人,則更必然有生命上的聯繫,因為“宗教”(religion)的字義,就是源於聯繫。這是說,先聯繫於基督屬天的生命,然後與同一生命的人,聯繫在一起。這就是“團契”(koinonia)的意思。

因此,基督徒有同一社群感(homonoia),而後有同一使命感,而發展主的事工(diakonia)。

神的兒女彼此相交,是美好的見證。相反的,如果彼此相咬相吞,是神家的羞辱,是魔鬼的喜悅。

教會是神的家,是主在地上掌權的國度。在這個國度裏,是神的愛在統治,是不容分割的。到主再臨的時候,要審判全地,但在祂愛裏的教會,不受審判,卻是被主迎娶,與羔羊合而為一,是神最高旨意的完成,是喜樂的頂峰。

神就是愛。住在愛裏面的,就是住在神裏面,神也住在他裏面。這樣,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,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,坦然無懼。因為祂如何,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。…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(約壹四:16-19)

這個被罪所污染的世界,到處是恨,從該隱以來,恨在地上滋生,懼怕隨之而來。人與神失去了交通,人與人之間,也沒有信任。神的兒子基督耶穌,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成了落在地裏死了的種子,從祂生出許多子粒,就是因信祂而得著重生的人。這新生命,是愛的生命。神賜下聖靈住在他們中間,賦予這些人的使命,是在地上傳播愛的運動,而首先要在蒙愛的團契,就是教會的中間開始。世人從教會知道甚麼是愛,從教會愛的見證,得以認識神。

耶穌說:“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”(約一三:34-35)這愛不同於世人感情上的愛,而是由聖靈來的愛(羅五:5)。你我凡是屬於主的人,對於主愛的命令有遵行的義務,這是出於意志的行動。所以基督徒的愛人,是意志的行動,是遵行主的命令;愛神也是遵行主的命令,就是遵行主的話,天父也必愛他,並且要到他那裏去,與他同住。(約一四:23)這是愛的團契。

 

蒙允的禱告

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,祂就聽我們(約壹五:14)

沒有甚麼比認識在高位的更可貴的了,當需要的時候,真可以得到幫助。當然,這是說神。

基督徒最寶貴的特權,就是可以向神禱告。但禱告不是可以侵犯神至高的主權,改變神的旨意,而是讓神的旨意成就。

使徒約翰在他書信結束的時候,給了信徒一支金鑰匙,可以開啟神的豐富,約翰壹書第五章13至15節禱告的應許:

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,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。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,祂就聽我們,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。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,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。

禱告的資格

基督徒的禱告,不是打空氣,也不是崇拜偶像者的祈禳,行邪術者的祝願。禱告得允的條件,必須先是因信基督而成為天父的兒女,得著永生,才有這特殊的權利。因為天父是把好東西給祂蒙愛的兒女,不是丟在豬前糟蹋了。所以必須先作了天父兒女,才可以禱告蒙應允,不能本末倒置。

禱告的原則

一個順命的兒女,必不會存意違逆父親的心意。所以禱告不是要改變神的原則,來滿足自己的意思,而是體察神的心,照神的旨意祈求。在禱告之前,要先存這樣的心意;在禱告和等候的過程中,也要省察;如果有出於私意,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求,要及時調整心向,對準神的心意。“照祂的旨意”是根據祂的話,就是說時時遵行祂的話,住在主裏(約一五:7)。而且照祂的話,當然不能夠口是心非,而是順服主,遵行祂的話。(約壹三:22)聖經也說,奉主耶穌的名(約一四:14),也就是在主的裏面,照祂的旨意祈求。

禱告的效果

禱告照神的旨意,效果是確定無疑的,這就是坦然無懼的原因。我們照著神的應許,照神的話禱告,必然得神應允;因為神是信實的,我們可以相信祂說話算數,必不會背乎自己。所以主說:“凡你們禱告祈求的,無論是甚麼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。”(可一一:24)有時是立即得著,有時需要堅持等候;終會看見神信實的應許實現。

 

真理的團契

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,這真理存在我們裏面(約貳:2)

教會是愛的團契,是罪惡泛溢的地上,唯一最美好的事。失喪的罪人,蒙主拯救的恩典,在那裏找到了家。

聖經記著說:“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,真理的柱石和根基。”(提前三:15)這是說,教會不僅是愛,還要有真理。

世人的家,不但滋生兒女,也給社會滋生問題;原因是缺乏真理的愛。沒有愛,使生命枯乾;沒有真理,使生命中缺乏良善,同樣是可怕的事。更常是真理和愛都沒有,結果如何,可以從現今的社會證明。

年老的使徒約翰說:“我見你的兒女,有照我們從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,就甚歡喜。”神的命令是愛,是在真理中相愛。(約貳:4-6)同時,約翰也用嚴厲的語氣說:

凡越過基督的教訓,不常守著的,就沒有神;常守這教訓的,就有父又有子。若有人到你們那裏,不是傳這教訓,不要接他到家裏,也不要問他安;因為問他安的,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。(約貳:9-11)

讀到這些話,難以叫我們相信,是同一位使徒寫的;仿佛回到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前,我們又看見了那“雷子”的面目,要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,像以利亞一樣,燒滅那些不接待他和主的人。(路九:54)

我們太樂於相信,愛心就是聖誕老人一樣,笑口常開,見人就送合意的禮物,從不得罪人。其實,那是欣賞我們自己的畫像創作,不是聖經的真理。愛心絕不是在真理上妥協。犧牲真理原則的愛,只是混合的怪物。保羅在那最完美的愛之頌歌裏也說:愛是“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”(林前一三:6)。

當然,約翰不是說,凡跟我不一樣的都是錯的。他不是以自己為真理的準則,更不是多疑好戰,專在字句上找人錯縫,挑剔別人的小刺。他說的是大原則:“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,這就是那迷惑人,敵基督的。”(約貳:7)因為基督到世上來,是要成就神的旨意,救贖世人的罪。如果有人否認了這一事實,就是更改了福音,使人不能得救,是很嚴重的事;誰與這樣的人聯合,就是與神為敵,豈不是在惡上有分嗎?豈不是當受咒詛嗎?愛神的,必須恨惡邪惡。

願我們有真理的愛。

 

為真理同工

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(約參:8)

從前的人,以為同工必須在同一地點,作同樣的工作。現代的情形不同了。工藝的進步,在於分工合作;有時候兩個人所作的,看起來全然沒有相同的地方,卻是為了同一目標,最後竟然會合在一起,成就一項大的事功。

身體上有許多不同的肢體,各有其不同的形狀,不同的功能;卻都能互相配合,為同一方向,同一目標,而生活,而工作,成就神要我們完成的旨意。

傳福音是神命定教會,在地上去作的主要事工。不過,那不是只少數人的工作,必須同心協力,才可以作得好。

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;你若配得過神,幫助他們往前行,這就好了;因為他們是為主的名出外,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。所以我們應當接待這樣的人,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。(約參:6-8)

顯然的,不是每人都出去,專職傳揚福音。因此,有部分為主的名出外。我們不能想象,初期教會的發展,是由於每個人都出去傳福音。不論教會如何熱心,如何興盛,那不是可行的辦法。正如不是全國人民,都武裝出發作戰;如果採取那樣的戰略,必難以維持過半個月。無論如何,奉差遣出外傳道的人,大概在十分之一左右。其餘的人,作支持的工作。

幫助他們往前行。這包括:代禱的支持,因為傳福音是屬靈的爭戰,不是用人的方法,才能,必須藉禱告,推動神的大能力。但人也需要感情上的支持,安慰,鼓勵,使他知道工作有價值,不至於孤單。當然,還有物質上的支持,使生活供應上不至於缺乏。這樣,使被差的人,繼續前行,把福音傳開;而免得他們把精力用在籌款,向外邦人求助,使主名蒙羞。

應該接待這樣的人。傳道人無法把家背在背上。在古時,交通不便,旅舍稀少;就是今天,有些偏遠的地方,人民生活落在現代後面,無處尋得旅舍,宿住食用,都有困難。即使有旅舍,主內的肢體的愛心接待,也更溫暖而方便。所以信徒對真的宣教士,應當敞開家門和心門。不僅對他們是幫助,更可以因而了解神國度的進展,各地的需要,使自己和家人得益。

這是同屬一體生命的證明,愛心的表現,也是為了主的真理一同作工,將來在主面前,也必一同得賞賜,得榮耀。

 

保守在神愛中

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(猶:21)

有人相信環境和生理的影響,對行為具有決定性;因此,人沒有真正選擇的自由可言,也就可以不負道德責任。這種極端的說法,就像是相信人有定命,以為可從百丈懸崖跳下去而不死;或相信地心引力,而不以為火箭升空有可能。

對於信主的人,相信神的揀選和預定,信主而得永生,信靠感謝神的保守;但在另一方面,“從神生的,必保守自己,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。”(約壹五:18)基督徒當知自己的責任:

親愛的弟兄啊,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,在聖靈裏禱告,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,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,直到永生。(猶:20-21)

保守的方法

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。人被欺受騙,是因為不明白真理。所以無知並不是品德,不明白主的道,如盲目行路,更是危險。所以不能只道聽途說,或尋章摘句,為了自己喜歡,知道點滴的聖經,而是要深知神全備的奧秘,虛心學習,飢渴慕義,追求明白主的真道,從聖經中明白神的旨意。

在聖靈裏禱告。這不是說另外一種方式的禱告,而是說,順從聖靈的引導禱告,不是從自己的私慾妄求(雅四:3),也不是像法利賽人,為了作給人看(太六:5)。

在神的愛中。如何保守在神的愛中呢?主耶穌說過:“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,就常在我的愛裏;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,常在祂的愛裏。”(約一五:10)主所教訓我們的愛,不是一般感情的愛,而是從聖靈而來的愛,使我們有遵行神旨意的意志,而聖徒也彼此團契;不是沒有愛冰冷的教條,也不是沒有真理的情感,而是行真理的愛。這樣,可以共同結合,互相勸勉,幫助,就更能站立得穩,得勝仇敵。

仰望主耶穌的憐憫。我們是罪人,本不配得恩而蒙恩;蒙恩得救以後,仍然需要主的憐憫。我們常因為仰望人憐憫是軟弱無助的表現;但在神面前,正需要有這樣的態度,甚麼時候自以為剛強,就是屬靈的危機。我們必須完全交託,靠賴我們的大祭司主耶穌基督,時時在天父面前,為我們的軟弱代求,直到進入永生,才可以像祂完全一樣。

神的大愛能保守我們,直到站在榮耀的主面前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