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 AboutBible.net
  • Applied Theology | 實踐神學
  • Bible Studies | 聖經研究
  • Character Formation | 品格培育
  • Doctrinal Essays | 教義論述
  • Ecclesiastical History | 教會歷史
  • 網上談道
  • 天上人間

Bible Studies (聖經研究)

Home » Bible Studies (聖經研究)
  • B.0.1. Induction (引言)
  • B.01. Notes on Genesis (創世記箋記)
  • B.02. Notes On Exodus (出埃及記箋記)
  • B.03. Notes on Leviticus (利未記箋記)
  • B.04. Notes on Numbers (民數記箋記)
  • B.05. Notes on Deuteronomy (申命記箋記)
  • B.06. Notes on Joshua (約書亞記箋記)
  • B.07. Notes On JudgesRuth (士師記路得記箋記)
  • B.08. Notes on Samuel (撒母耳記箋記)
  • B.09. Notes On Kings (列王紀箋記)
  • B.10. Notes On Chronicles (歷代志箋記)
  • B.11. Notes on Restoration (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記箋記)
  • B.12. Notes on Job (約伯記箋記)
  • B.13. Notes on Psalms (詩篇箋記)
  • B.14. Notes on Proverbs (箴言箋記)
  • B.15. Notes on Ecclesiastes (傳道書箋記)
  • B.16. Notes on Canticles (雅歌箋記)
  • B.17. Notes on Isaiah (以賽亞書箋記)
  • B.18. Notes on Jeremiah (耶利米書箋記)
  • B.19. Notes on Lamentations (哀歌箋記)
  • B.20. Notes on Ezekiel (以西結書箋記)
  • B.21. Notes on Daniel (但以理書箋記)
  • B.22. Notes on Minor Prophets (小先知書箋記)
  • B.23. Notes on Gospel Matthew (馬太福音箋記)
  • B.24. Notes on Gospel Mark (馬可福音箋記)
  • B.25. Notes on Gospel Luke (路加福音箋記)
  • B.26. Notes on Gospel John (約翰福音箋記)
  • B.27. Notes on Acts (使徒行傳箋記)
  • B.28. Notes on Pauline Epistles (保羅書信箋記)
  • B.29. Notes on Hebrews (希伯來書箋記)
  • B.30. Notes on General Epistles (一般書信箋記)
  • B.31. Notes on Revelation (啟示錄箋記)
  • B.32. Story of Esther (轉:以斯帖的故事)
  • B.33. The Minister & The Ministry (工人與教會:腓立比書要旨)
  • B.34. The Word of Life (生命之道:約翰福音簡釋)
  • B.35. The Bible (聖經)
  • About Us | 簡介

Copyright © 2001-2022 James C M Yu.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稱義.和好.蒙恩 — 聖道旅伴.于中旻著
 
今日讀經: 羅馬書.第5章 

稱義.和好.蒙恩

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(羅五:1)

  
  恩典和真理都是從基督耶穌來的。所以不是因為人能作甚麼,或作了甚麼,而是由於神人之間的中保,就是神子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。
  基督教不是自力的宗教,以為人用甚麼方法可以得救;而是知道自己完全無望,信靠神藉耶穌基督代贖的救恩。
  罪人得以稱義:人是在罪孽中生的,充滿惡念,惡言,惡行;不僅積惡纍纍,乏善可陳,而且因為本身就是罪人,沒有向善的意願,正如壞樹不能結出好果子。在這樣沒有盼望,沒有神的情形下,惟有悲哀的走向滅亡的道路。但神沒條件的愛我們,甚至差遣祂的獨生愛子降世,“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,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。”(羅五:8)
  仇敵得以和好:人因為受撒但的引誘而犯罪,作了罪的奴僕,所以基本上與神站在敵對的地位。人類文化的總結,就是敵神的文化,在神的烈怒之下。但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,消除了神人之間的敵對狀態,使我們從撒但權下歸向神,進入光明的國度。“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,且藉着神兒子的死,得與神和好;既已和好,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。”(羅五:10)
  軟弱得以蒙恩:不論古今中外,勞工市場的存在,是人以勞力換取工價為酬報。雇主要問你能為我作甚麼,然後估計你工作的價值,付以工資。因此,軟弱的人,不論是體弱或是智弱,因為缺乏生產效能,都不是甚麼受歡迎的雇用對象,要被淘汰。聽來有些叫人寒心,卻是功利主義社會的現實情況。恩典的意思,正是不配得而得着。“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,乃是該得的。”(羅四:4)但是,神並不要我們作甚麼而換得救恩,而是在“我們還軟弱的時候,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。”(羅五:6)就像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,是作人的奴隸,並沒有甚麼品德功業,是在神所定逾越節的日子,叫他們宰殺羔羊,塗血在門楣上和門框上,滅命的天使看見那血,就越過不滅那家的長子。這是神的恩典。(出一二:12-13)
  由於神的揀選,祂使我們信主耶穌基督,就得稱義,不算為有罪;得與神和好,免去祂的忿怒;而得恩典,並有永生。“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”(羅五:8)。這還有甚麼可說的呢﹖只有時時感謝祂的恩典,以神為樂,為主而活。

明天題目:義人義器(羅馬書.第6章)
聖經網 www.AboutBible.net 金燈台出版社 ©1986-2022 bs1051
2022
Aug 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