盼望在哪裏?

美國新總統奧巴瑪,在舉國失望,舉世惶恐的時候,及時提出了“希望”(Hope)的口號。

在他以前的羅斯福(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,1882-1945),出任第三十二任總統,正值經濟恐慌時期,真是千瘡並潰,百廢待舉。他說:“唯一可懼怕的,是懼怕本身。”他以信念和明智,領導全國,使美國脫離困境,成為世界第一強國,並且能夠擊敗軸心國家,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和平,都是羅斯福所奠立的根基。

同樣的,奧巴瑪所標示的“希望”,是能振奮民心的語詞,也正是當今所需要的信息。誰不盼望有個光明的明天?

200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積極心理學教授米勒博士(Michael Craig Miller,M.D.),在一篇“Positive Psychology for Troubled Times”的短文中說:

有一本標準的教科書,為心理治療和病態心理學廣泛採用,是本內容約有一百萬行的巨著。其中有許多萬行,講到焦慮和情緒低落,有幾百行討論恐怖,羞恥,罪咎,忿怒和懼怕。但書中只有五行講到盼望,只一處說到喜樂,沒有一行提到憐憫或愛。

顯然的,這教科書的作者,自己心理就不會健全,也把這樣不健全的觀念,傳遞給他的讀者。不幸,其主要的讀者,是心理醫生。

英國偉大的首相丘吉爾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黑暗的時刻,並不曾失望,更動員國人,在挨納粹德國轟炸之下,不曾謀求妥協,而奮力苦戰,終於獲得勝利,挽救世界的危局。但那位偉大領袖,享九十餘的高年,在臥床不起的最後時間,環顧當時世界局勢,歎息着,反復的說:“沒有希望!”“沒有希望!”然後悽然離世。

丘吉爾看地上的情形,自然只能失望。想想看,當年主管過殖民地事務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,參與策畫過許多戰略,包括北非的爭奪,登陸歐洲大陸,看着許多英秀子弟犧牲了性命,所得的究竟是甚麼?真是枉拋心力作英雄!也許,那位老政治家,回顧過去,眷戀於大英帝國的光榮,那已經是一去不返的事,誰也不能使歷史回復當初。

同樣的,美國人也必須面對現實:自命為“世界警察”的日子過去了,要作“世界流氓”的錯誤路線,也不能再走下去;曾有過世界唯一強國的光榮形像,給庸劣而剛愎自用的當政者白白糟蹋掉,本來人人都想跟美國作朋友,現在竟成為人人視美國為敵人!

生活在世上的人,特別是在這個經濟震盪的時期,如果要失望,自卑,怨天尤人,絕大多數的老百姓,都有足夠的理由;雖然如此,希望仍然是最珍貴的珠子,不應該放棄希望。

英國小說家迪更斯(Charles Dickens,1812-1870)在他的雙城記中所說的:“那是光明的季節,那是黑暗的季節;那是希望的春天,那是失望的冬天。”

沒有盼望的人,是最貧窮的人,是人生的大悲哀,甚至沒有理由活下去。但我們不要只注目現在,要想望將來。

聖經說到“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人”(詩一七:14),遠不是理想的人生。論到那樣的人,聖經又說:“惡人一死,他的指望必滅絕;罪人的盼望,也必滅沒。”(箴一一:7)沒有永生,所盼望的,不能超越墳墓。我們更要知道,沒有盼望,是使人妄行犯罪的原因。

春秋時,伍子胥為報殺父之仇,借兵攻伐祖國,暴楚王之屍,並且想永遠滅絕其宗祀。舊友申包胥遣人勸阻,伍子胥託來使回答說:“吾日暮塗遠,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意思是日暮路遠,難期望到家。這樣,因為沒有盼望,就任意行事,甚或作出不負責任,不計後果的決定。這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。

有人說過一個快樂人生的條件:有人可以愛,有事可以作,有個可以去的地方。當然,這是說天家的盼望。

近年來,先後有好幾名億萬富翁自殺,情形正跟1930年代的經濟恐慌一樣。原因不是他們失去了財富,而是失去了盼望。

奧巴瑪給美國“盼望”的應許,不是率意妄為,而期勉國人奮力。只是他能夠給美國多少富強安定,我們不能希望其立即兌現;他給世界的和平繁榮,自然更是言之過早。即使這些都成為真實,到底也是今世的事,不能維持久遠。不過,他在競選時所說的“轉變”(change)的必要,確實有其道理。人,要脫出苦境,必須轉變。

當然,奧巴瑪所說的,只是政治措施的轉變,不會超越觀念轉變,手段轉變的範疇。但我們需要看得更深更遠:包括生命的轉變,品格,文化的轉變,這些是從信仰而來的。

古實人(埃塞俄比亞),並不需要改變皮膚的顏色(參耶一三:23),黑人能夠作白宮的主人,能夠領導世界。美國所需要的,不是領導者膚色的問題,不是人民膚色的問題,而是要有人心的改變。

在十九和二十世紀,美國宣教的熱誠,曾把希望帶到遠方,給黑暗中的異教徒屬天的盼望,改變了世界。今天,那種熱誠哪裏去了?

美國的盼望,不在於民富國強,而在於全國真正謙卑悔改轉向神,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為救主,從心裏順從聖經真理的教導,“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,在今世自守,公義,敬虔度日,等候所盼望的福,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。”(多二:12-13)

看眼前的情形,實在會使人歎息,失望;如果轉而仰望天上,我們就可以明白使徒保羅所說的:父神“照自己的大憐憫,藉着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,重生了我們,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”(彼前一:3)。

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當羅馬國勢寖弱,城池陷落,人民慘遭屠戮劫掠的時候,眼看蠻族勢力鴟張,國家不保,卻能夠說:“人所建造的,人毀壞;但上帝之城是上帝建造的,不能被人毀壞。”

願我們把希望的錨,繫在幔內,靠聖靈凌駕風暴,進入榮耀。阿們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