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新年與文化

華人的舊曆年又到了。有的基督徒,關心是否應該慶祝舊曆年是否適當的問題。其實,應該問的不是該不該慶祝,而是該如何慶祝。

首先,我們要知道,用甚麼曆法,是關係文化的事,與信仰很少關係。

先說現行的陽曆,本來是羅馬曆法;他們的月次和命名有其來源:

一月(January)取自Janus,是羅馬門戶和開始的神。

二月(February)羅馬的潔淨節日Februa,在十五日。

三月(March)取自羅馬戰神Mars。

四月(April)取自Aphrodite,即維納斯(Venus)女神。

五月(May)取自Maia女神。

六月(June)取自Juno女神。

七月(July)取自羅馬凱撒Julius。

八月(August)取自羅馬皇帝Augustus。

九月(September)拉丁文Septem意思是“七”。

十月(October)拉丁文Octo,意思是“八”。

十一月(November)拉丁文Nove,意思是“九”。

十二月(December)拉丁文Decem,意思是“十”。

這顯示羅馬曆法每年的前六個月,都跟異教有關;中間七八兩個月,插入了他們的偉大人物;剩下的四個月變成了七,八,九,十。這倒不如咱們的一律按數字排更好,好得多多。

至於每週七日,是由於舊約記載神的六日創造,第七日安息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(Constantine,c.285-337),皈信基督教,仍對太陽神存有好感,似認為與基督有關,規定以太陽日為第一日,其餘依次為月,火星,水星,木星,金星,和土星,當然,每星代表一個羅馬神衹;日本依此翻譯,因有“星期”為七天一週的名稱;依次為日曜日,月曜日,水曜日,火曜日,木曜日,金曜日,土曜日。英文的Monday是月,Tuesday是Tiu源於戰神Tyr,Wednesday是主神Woden,Thurday是以Thor雷神為名,Friday是以Woden美麗的后神Frigg,Saturday則是從土星Saturn得名。

中國遠自夏代開始,即採用太陰曆法,是以月亮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;積十二月為一年,每五年積有二次閏月,加一個月;並加以天干地支紀年的方法,六十年甲子重逢,可以相當穩定的計算年曆,據說更是由黃帝開始制定的。奇怪的是六十這數字,跟埃及等古國竟然相同。只是後來道教和陰陽術士,利用甲子占卦算命,給甲子紀年加上迷信色彩。其實,這跟曆法無關。

到1911年辛亥革命,建立了民國,沿用中國歷代鼎革改元的舊例,另行紀年,也改用陽曆。不過,民間為了查季節農事的方便,仍舊用夏曆;有的人習慣上就把舊曆叫作“夏曆”或“農曆”。一般人錯誤的印象,以為舊曆是無知和保守。

衣着和曆法,都是生活上的事,跟信仰無關。孔子主張“服周之服,行夏之時”。孔子生在周朝,他是以為穿衣服該順合時代,曆法則應當沿用舊的法制,避免混亂。

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陰曆比陽曆落伍;更不必把太陽曆法代表基督教,以為陰曆代表異教和迷信。以至連傳統干支紀年的甲子,乙丑等也避而不用。

世界上的國家和人民,分別用陰曆和陽曆。

基督教的興起和發展,是在羅馬時代,自然就採用羅馬的太陽曆,連原有異教色彩的月份名字,也一併沿用未改;而猶太教和回教,依舊用他們的猶太曆和回曆。即使是宗教改革的先賢們,也沒有主張把羅馬曆法月份改用新名,例如:改為十二使徒或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,或逕用猶太的月份名字。至於星期,除太陽日稱為“主日”以外,其他各日仍舊。因為曆法只是為了紀時,約定俗成,不必在命名的來源上索求。

這樣,我們如其花時間精力反對慶祝舊曆年,不如多思求如何改進慶祝的方式。

使徒保羅說:“向甚麼樣的人,我就作甚麼樣的人。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。凡我所行的,都是為福音的緣故,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。”(林前九:22,23)

華人社會所流行的祭拜偶像,當然是要不得的。不過,我們不僅要反對,還要說服,要提出更有意義的方式。譬如:不必縱宴狂飲,但不妨邀請親友,向他們見證主,傳福音。又如張貼春聯,桃符避邪祈福,或把“福”字倒過來貼在牆壁上,表明“福到”,都是粗俗的,迷信的事,並沒有趨吉避凶的效果。但信徒可以貼福音對聯,見證我們的信仰。例如:

無罪一身輕
有主萬事足

感恩辭舊歲
歸主作新人

禮拜堂的門上,也可以貼對聯:

宣傳福音知音便為有福
表彰天道得道可以事天

或有人以為現代的建築,貼上一副紅紙對聯,似乎有些不雅。不過,該想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,在門框上塗羔羊的血,豈不也與紅對聯相似?何況神吩咐祂的子民,把神的話寫在門框上,是教育方式之一:“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,都要記在心上,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…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,並你的城門上。”(申六:6,9)神的話既不會落伍,也不會過時。

再看現在形形色色的廣告,那才該算是可恥的呢!但為了吸引人,為了營利,甚麼樣子的廣告都有,到處張貼,收到相當的效果。光明之子難道不如今世之子聰明?

新春正是佈道的好時機。我們該及時行動。

禱告:求主感動教會,作成道化文化的事工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