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術與靈命

啟蒙運動如果說有甚麼成就,是迫使教會承認一個假象:屬靈等於無知。這樣,使教會裏面某些人,產生了自卑感,認為比不上別人。

這個荒唐的推論,是從哪裏來的?當然,絕不是由於聖經的教訓,而是因為對聖經的錯誤解釋,建立了一個二分法,先假定學術與靈命必須是對立的。這裏先說一段悲哀的歷史。

自由與自由主義並不是一回事。宗教改革使教會回到聖經真理;真理使人得以自由(約八:32)。但別有用心的人,用以自由解釋聖經。所以本來是好的自由,被人劫持濫用。“自由”成為離經叛道的同義字。教會不相信勝過思想的最好辦法是更好的思想,而以反對,禁止,壓制應付。於是,自由主義者就以無知,迷信,詆毀教會,以至反對宗教,演變形成對立的狀態。

等到自由主義侵入學府,教會有些人,特別是敬虔派,就採取錯誤的方法,用一節聖經武裝自己:“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,惟有愛心能造就人。”(林前八:1)明顯的,那是斷章取義,是惡劣的解經,更惡劣的應用。首先,使徒保羅在那裏是說明一個現象,不是對分的原則。其次,那是特指哥林多教會的情形。而且忽略下文所說的:“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,按他所當知道的,他仍是不知道。若有人愛神,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。”(林前八:2,3)

不過,反知識的人,卻不管這些。他們後來被稱為“基要派”,是一個輕蔑的名詞,是為了只注重基本的幾項真理,相當於粗淺或無知。不幸,他們以為勝利的最好辦法是分別,是退卻。於是,從神學院中出來,而另成立聖經學校,專門教導聖經;而把神學院留給自由派,那時稱為新派的去佔領。這正是仇敵不求而得的事。結果,一時增加了許多善疑好戰的領袖們,專愛搞分裂,而稱“分別”。實在說,所謂教會的分別,實在是退卻。

錯誤的戰略,起於錯誤的邏輯。

着重學術,並不必須放棄靈命;不重靈命,絕不就是等於有學術。倒是有專以嫉妒批評為事的人,以為指摘別人不好,就等於自己好,興起學術與靈命的爭議,以為是對立的。那只足證明其靈命的低落和淺薄,全不證明其有學術的水準。

當然,教會從來沒有跟誰比學問的必要;不過,這不是說比不上人,更不必因此而自卑。到底甚麼是學術,甚麼是知識呢?學問浩如煙海,沒有誰能說他通曉遍知各樣學問。其實,知識是叫人知道自己無知。在中世紀最著名的學者亞奎那(Thomas Aquinas,1225-1274),當有人問起,他的學問那樣高深,會不會受驕傲的試探。他說:常識會告訴他,事實上絕那回事。牛頓(Isaac Newton,1642-1727)被認為是數學和物理上的曠世奇才。但他自己說出的名言:不過如孩童在海灘上撿拾了幾片貝殼,沒有甚麼了不起。

使徒保羅生長在基利家的大數(徒二一:39),是當時的學術中心。他宣道的戰略卻不是靠學術,而靠神的能力,“攻破堅固的營壘,將各樣的計謀,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,一概攻破了,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它都順服基督。”(林後一○:4,5)他戰略路線是從耶路撒冷,到哥林多,雅典,羅馬,都是學術中心。連當時代表政府的官員也承認:保羅“學問[學術]太大,反叫你顛狂”(徒二六:24);世人所看為“顛狂”,是他屬靈情形。在保羅身上,看不到學術與屬靈的矛盾與爭持;他是滿有愛心的使徒。

我們當然不能忘記,早期的教父們,莫不是學術與靈性兼備。事實上,西方的學術都是由教會來的。中世紀的道明會,耶穌會,馬丁路德所屬的奧古斯丁修會,都注重學術和靈命,在各科學術上,都有相當的貢獻;他們也把耶穌的名傳遍各地,包括傳到中國。

近如約翰衛斯理,不僅是屬靈人,也是重學術的人,當代的學人多與他有來往,並相當尊重他,其中包括名重一時的章生博士(Dr. Samuel Johnson)。他每天清早四時即起身,禱告讀經,勤於工作,改化了許多人的生命,甚至使英國避免了流血的革命;但他也勤於治學,而且很有成就。他離世的時候,英國紳士雜誌Gentleman’s Magazine),發表文章,論述他的為人和對世界的貢獻:

他的名字和事奉,值得尊敬:他為了沒有受教育的人工
作;出到大路邊和籬笆那裏;到康華勒地區的礦工和京
斯梧德的苦力那裏…因他和查理兄弟的慈善事工,把規
範,道德,和宗教,教導最低階層的人;無知的人受到
教育;邪惡的得以歸正;被遺棄的得挽救回來。…
雖然他喜愛高雅,持身尊貴,卻是不惜降低他特殊的教
養;捨棄他才能可以得到的高職,把長久的一生獻身於
最單純的責任。他不作“顯耀文壇”,而成為同類的賜
福;不作“當世奇才”,而寧為神的僕人!

紳士是世俗雜誌,本來時常對約翰衛斯理有所批評。到他逝世以後,竟然公道的撰文稱許。也許,非出於同道和朋友的言論,是最真誠的稱讚。

帕斯克(Blaise Pascal,1623-1662)在學術上成就極高,也是敬虔屬靈的人。教會歷史上,有許多學術與靈命並重的人物。

聖經預言到大衛的後裔:“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,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聰明的靈,謀略和能力的靈,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,祂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。”(賽一一:2,3)顯然這裏說到屬靈與知識沒有衝突的地方,而且同樣在主的身上。既然在耶穌可以並存,耶穌的門徒該不會例外吧?

今天華人教會中,在學術與靈命兩方面,都還沒有足以誇耀的成果可言;竟然也跟人學樣,在搞學術與靈命的爭辯,是很不幸的事。這樣的爭議,不能引起分工的功效,只能造成分化的惡果。

許多年前,一位傳道人到新加坡工作。可惜,那時當地的華文教牧中,只有他是大學畢業的,成為鶴立雞群。當然,那是不好的事。因為他口才知識都全備,問題更嚴重,就受盡排擠。“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”,或有類似嫌疑:既然學術上有成,自然就不可能屬靈。於是當權者說話了,要他“憑信心生活”;而教會卻不憑愛心供應。那位從中國東北遠道到南洋的傳道人,沒有辦法維持生活;而別人是另有職務和收入的玩業餘事奉。於是他只好另有高就。這原是不必要的經驗。

願教會的元首,在教會中掌權,使聖徒認識,一切美善的恩賜,都是從主來的,不誇揚自己,追求真正的屬靈長進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