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與回教

亞德勒(Mortimer Jerome Adler, 1902— )被認為現代是最博學的人。他說到從理性路徑尋求神的過程:有神比無神合理;一神比多神合理;在一神的宗教中,基督教最合理。他接受了基督教。當然,他不是唯一達到這樣結論的人。

世界上的三大一神宗教:基督教,回教,猶太教,都是出於地中海附近的地區;也都是啟示,或自稱是啟示的宗教;以為他們的信徒,都是各根據一本經典,而有些相同的地方;更是源於同一祖宗—亞伯拉罕。奇異的是,多少年來,他們一直處於強烈的鬥爭中。

誰是亞伯拉罕的後裔

聖經記載:神選召亞伯拉罕,應許要作多國之父。亞伯拉罕從他的使女埃及人夏甲, 生了以實瑪利 (創一六:10-16) ,以實瑪利生十二族長,是亞拉伯人的先族。但照神的命定,亞伯拉罕照應許從撒拉生的兒子是以撒,以撒的後裔,才是神特別揀選的;以撒從利百加生了雙子,以掃和雅各 (以色列),惟有以色列和他的後裔,才是神特選的 (羅九:4-16)。

不過,以色列的後裔並沒有使多國得福;而是照神藉祂聖先知所預言的,興起猶大支派的獅子,就是主耶穌基督,使人因信祂,而成為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 (羅四:12-17)。

這樣,不僅夏甲的兒女是為奴的,連地上的耶路撒冷,就是所代表舊約下的猶太人,也是為奴的 (加四:21-31), 因為是在律法下的奴役之子:“從以色列生的,不都是以色列人;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就都作他的兒女。惟獨‘從以撒生的,才要稱為你的後裔’。這就是說,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,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。”(羅九:6-8)這話表面看來有些矛盾,實際上是說,人不是憑肉身的血統,而是憑屬靈的靈統:只有藉着耶穌基督流血所立的新約,因信而得稱義的基督徒,才是蒙應許的亞伯拉罕的後裔。

因此,我們今天看到猶太人與亞拉伯人之間,有兄弟鬩于牆之爭,他們在爭奪地上的領土,看誰佔有那塊稱為他們家的產業;但因信作神的真兒女,有分於天上基業,才是最重要的事。可惜,他們都不此之圖,而基督徒真應許的後裔,竟被夾在中間,受兩方面的攻擊迫害。

回教的興起

牟罕默德(Muhammad, c.570-632)生在亞拉伯半島的麥加城 (Mecca),出生時,父親已經離世,六歲又喪母,由其祖父撫養。在二年後,八十多歲的祖父去世, 由叔父Abu Talib收養長大, 並隨叔父學習經商,也參加過部族間的戰爭。在二十五歲時,受僱於一名四十歲的富有寡婦Khadijah,為她經理販運行商貨品至敘利亞。在此行途中,他認識了一些猶太人,並基督教的教職人員;所以他不僅獲得相當利潤,並得到宗教知識。 由於他忠誠能幹,精富力強,給予他的女僱主Khadijah好印象,竟然垂青於他,主動的向他求婚。婚後,生有二子四女,二子先後夭折;幼女Fatimah,嫁於牟罕默德叔父之子阿里 (Ali), 後為回教Shi’ah一支的繼承者。

婚後的牟罕默德,趨向熱心宗教,有時到麥加附近的山洞默想。約在四十歲時,於 610年Ramadan月(回曆九月), 牟罕默德開始從加百列得啟示。但他是文盲,口授由別人筆錄。如此持續達二十餘年,於牟罕默德逝世前不久結束,後由他的門徒結集為可蘭經典(Qur’an)。

在其創教及發展期間,自然非常艱難,屢遭迫害,多受挫敗。因為那時的麥加,有各種類的偶像崇拜,從岩石,到鬼靈祖先,還有三個女神,“安拉”(Allah)為主神之一,但散居的猶太人,及亞拉伯和猶太基督徒,則稱神或耶和華“安拉”。牟罕默德宣稱“安拉”為獨一的神;牟罕默德為安拉的使者和先知。619年,牟罕默德的妻子和叔父相繼去世。

622年, 迫害益趨激烈,並有暗殺的陰謀。牟罕默德出奔到較容忍的麥地那(Medina)。 在那裏,他的教義和禮儀逐漸形成,也開始組織軍隊。以後,回教定此年為回曆元年。

牟罕默德率領徒眾軍隊,經歷大小二十多次戰爭,有的是防衛,有的是攻擊,得勝的時候居多。 於630年,終於和平解放麥加;牟罕默德率萬人凱旋進城,徹底摧毀三百六十個偶像,淨化了麥加。632年三月,牟罕默德率十二萬五千信徒,在麥加作盛大的結集,並登壇作最後演講。在他返麥地那後不久,即崩逝了。

在牟罕默德開始宣教的時候,亞拉伯人的信仰和道德都極敗壞,部族爭亂不已;到他去世的時候,全亞拉伯半島都統一了,成為一神教,道德也進革一新。

繼任的領袖們,以宗教信仰的力量,領導政治和軍事,繼續擴展。本來埃及和北非,敘利亞等地,居民幾全是基督教信仰;在互相爭論的時候,回教勢力所至,如同破竹,幾乎泯除教會存在的痕跡:埃及的科斯替基督教,剩了佔全民人數百分之一,黎巴倫減低到一半以下,小亞西亞則“燈台被挪去”,殘存無幾;波斯,伊拉克,俄羅斯一部,直到中國和印度的邊界,並亞洲許多地區。以後的三個世紀,當基督教處於“黑暗時代”,回教文化卻發展興盛,科技,文學,哲學,醫學,都有長足的進步。及至西方殖民地主義擴張,鄂圖曼帝國衰落,回教才失去光華。不過,二十世紀石油工業的興起,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獨立,回教和文亞拉伯國家又再抬頭。

回教與基督教的異同

回教信仰一神,他們崇奉的獨一神“安拉”,頗似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。其先知名單裏,有:亞當,挪亞,亞伯拉罕,摩西,耶穌;但他們相信,最後最完全的先知,安拉的使者牟罕默德,是最偉大的“至聖”。

回教的信仰,信獨一神安拉,信天使,信經典,信先知,信預定,信末日的復活及審判。他們信耶穌是先知,甚至也信祂是童貞女所生(Surah XIX, Mary),聽來具備比現代派更基要的信條但問題出在救贖和基督論上:他們不信三位一體,也不接受基督救恩。

回教的“五功”,或“五柱”(Five Pillars): 1)念功:誦念“除安拉外無別神,牟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。”稱為“誦清真言”。 2)拜功:每天面向麥加跪拜五次。3)齋戒功:在回曆九月Ramadan,每天從日出到日落,要禁止飲食。 4)課功:即奉獻和施捨。 5)朝拜功:成年教徒每人至少一生中去麥加朝聖一次;完成朝聖歸來的人,稱為“哈及”(Haji), 是受人尊敬的銜稱。如此看來,回教是行為的宗教。到現在正統回教徒能夠以其清真誇耀“四反”:反偶像,任何形體的偶像,都絕對禁止。反淫亂,違者可判死刑。反醉酒,包括麻醉毒品。反貪婪,高利貸是罪。種族歧視的情形,在回教世界顯明比白人社會進步,因為他們相信可蘭經所說的“從一血造出萬族”,並信眾皆為弟兄,應該彼此相愛;在可蘭經中,還有一篇名叫作“Luqman”, 是一名黑人奴隸。

回教的理想,與今天的世界文化正是相反的,確實在生活上是清潔的,所以能夠吸引厭惡混亂污穢的人嚮往,以為是高尚的理想。我們當然知道,行為品德不能使人得救稱義;但缺乏品德,是沒有得救稱義的標記。

回教徒對可蘭經極為崇敬,認為亞拉伯文的經是神聖的,單其聲韻,就能使人感動,所以不能翻譯。後來信徒的範圍擴大了,為了傳播的利便,可以用各國不同的語文“傳意”,成為擴展的因素之一。

他們也注重教育,教寺和學校在一起,孩子們受伊斯蘭教育,把教義深植在幼小的心靈中。

民主國家在喋喋爭論政治和宗教分開,回教國家沒有這觀念,他們主張政教合一,以回教法律統治,支配着生活的各部分;如果可能,以清一色的回教文化為最高理念境界,包括必要的時候,以武力推行他們的信仰。今天我們還沒有看見這樣作,是因為不具備這樣的條件,或是不是其當政者的利益,而沒有這樣的決心。他們認為政教分開的想法,不僅不實際,且是愚昧的;他們舉西方民主國家的犯罪數字高漲,社會失紀以至解組,認為即是政教分離,以失去道德標準的結果。不過,統計數字的意義,在於其解釋;西方國家的客觀環境,還有工業發達,貧富不均,人民流動率,和宗教包容等因素,不能完全忽略。如果把西方社會當作是基督教國家,西方的生活方式等於基督教道德,當然是不合理的。西方國家,特別是美國,絕對不能捨棄他們所最珍視的個人自由,而換取一個空幻的理想,“先知的樂園”。

也許,最使世界注意的,是他們的“聖戰”(Jihad)觀念,叫愛戀現今生活方式的人戰慄。其實,這是誤詮濫用。所謂聖戰,跟一般宗教說的心靈與肉體的戰爭類似,指的是個人內心世界的掙扎;也用於國家以宗教為目的的征伐,跟野心分子擴張自己意志和私欲的鬥爭,不發生關係。今年六月,哈佛大學的畢業禮上,有一個學生使用這個字作為演講的題目,引致爭議,但他認為適足表明他的心意。

今天的世界上,所需要的,正是靈性與物欲的爭戰。這是基督教的教訓。我們該正確的進行這樣的戰爭,並靠主得勝。沒有甚可忌諱的,正該正確宣揚。無厭無止的貪錢,求享受,渴求石油,才出賣靈魂,給人牽着鼻子走。為了現實利益,而背棄信仰,更不是基督徒的作法。

當然,我們不該爭奪地上的疆土。

耶穌說:“我的國不屬這世界;我的國若屬這世界,我的臣僕必要爭戰,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;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。”(約一八:36)

我們禱告:求主使我們的當政者,知道如何對待回教國家的人民,也賜給我們愛靈魂的心,不是只關心他們的石油,要引導亞拉伯人歸向基督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