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避世方為高

中興漢室的光武帝,有個好友嚴光,字子陵;功成後,避世不仕,隱居富春江神釣魚,因成地名“嚴陵瀨”,記念其高風亮節,為世人景仰。後人行舟江上,感而有詩:

君為功名隱
我為功名來
羞見先生面
黃昏過釣台

據說,詩為范仲淹作,又有人說是王陽明作,近見記載,為清代溫訓的“過嚴陵瀨”詩,只是句為“羞見君子面”。

功臣避世,以范蠡最為有名,相傳他挈西施隱跡江湖,也許是逃避疑忌狹隘的勾踐殘害;仕而優則商,擁美人與資財,過頗為人羨慕的生活。為劉邦建立漢王朝功勞最高的張良(子房),為了保全性命,離開殘虐的漢高祖,也是可以諒解的。光武帝對待功臣的紀錄較好,嚴光(子陵)被烹殺的機會不多,士各有志,不願作官是他自己對利祿沒有興趣,說他嫌長安魚不夠多都可以,不會是假清高。晉代以後的人物,以不涉政治為清高,是受佛道思想的影響。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的范仲淹,和倡“知行合一”的王陽明,都抱持儒家用世的精神,像孔子一樣,大官小官都肯幹,以為人民服務的目的,付出極大的代價,以至不惜殉身,彰顯其浩然正氣。

南宋名將岳飛,傳世的詩詞不多。其最為人傳誦的“滿江紅”,有“三十功名塵與土”句,證明其並不避諱“功名”。另一闋“小重山”,更明顯的說:“白首為功名,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。知音少,絃斷有誰聽?”全沒有以“功名”為恥的意思,合於“立功,立德,立言”三不朽的儒家傳統。如果不貪贓枉法,賣國虐民,就沒有愧見君子的理由。

初期的基督教會,忍受持續的迫害,有時得知機逃避,棲身墓穴山洞,是不得已的,非出於消極避世。沙漠教父們,及以後的隱修運動,多由於基督教成為羅馬官家機構,教職成為可羨慕的職業,高層教閥,更挾上帝以自重,倡造迷信聖物崇拜和善功,趨於腐敗,貪婪安逸,遠離信仰;引致聖徒的反應,以隱修安貧受苦為高。

十六世紀宗教改革,覺悟聖徒皆為祭司,人各有從神來的呼召,並沒有貴賤之分,不是“聖工”與“俗務”的二分世界,也就沒有聖職人員和平信徒的等級,要在盡忠誠實。聖經說:“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為自己活,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。我們若活着,是為主而活;若死了,是為主而死;所以我們或活,或死,總是主的人。因此,基督死了,又活了,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。”(羅一四:7-9)事奉或有差別,都是要成就主的旨意。正如荷蘭改革宗神學家凱柏所說:所有得救贖歸主的人,“我們身上的每一吋,祂都有完全的主權。”

現在的人,紛紛講論“僕人”哲學,正是基於這聖經的教訓,各人“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,無論作甚麼,都要從心裏作,像是給主作的,不是給人作的;因你們知道,從主那裏,必得着基業為賞賜。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。”(西三:22-24)

西方基督教世界傳統,給教職人員有尊敬的榮銜“Reverend”,或“Venerable”之類,對於政府官署,也稱“Your Honour”,就是基於同樣的認識。在另一方面,教會受任的人員,是“神的僕人”,歷來羅馬教宗,更稱“眾僕之僕”;服務政府的人,稱為“公僕”,都是可稱揚的觀念,本於聖經教訓。

僕人心態,不僅是說說唱唱的口號,必須成為真正的信仰,見之於行動。

舊約先知中,摩西是以色列的拯救者,兼最高領袖;大衛是受膏的合法君王;但以理,尼希米,身任高級行政長官,政績卓著;但他們都是神忠心的僕人典範。新約中,路加福音的收信人,提阿非羅大人(見路一:1),顯然是羅馬政府高幹;腓利宣道的果子,是埃提阿伯的財政部長(見徒八:26-40);首先歸信的外邦人哥尼流,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(見徒一○:1)。連福音的先鋒施洗約翰,在稅吏和軍人悔改之後,也只要他們改變行為,並不曾要求誰改變職業(路三:10-14),除非是不道德的職業。我們不能懷疑這些人真實的信主,但他們並沒有立即辭官,歸隱田園。所知的結果,是埃提阿伯(今以索俄比亞)成為多數人歸信的非洲基督教國家,福音在歐洲也迅速傳開。這樣的結果,當然不僅是宣教士傳道的成績。

不少人說,政治是骯髒的。確實不錯。因為政治是眾人的事;我們不能抱怨,未曾悔改歸正的“眾人”,怎能不骯髒?但基督教該是清潔的,有基督徒參與,情形該會改善;有眾多的基督徒參與,情況會有極大的改善。十六世紀,加爾文(John Calvin,1509-1564)在日內瓦邦,使那裏成為“造在山上的城”,使當時到訪的人,親歷那位宗教改革家領導下的影響,譽為地上天國,是清教徒參政的果子。

宗教的狂熱,一時氣勢騰騰,不久蒸發無痕。真正的復興,深及於文化,如漣漪擴展不息。耶路撒冷教會的執事腓利,在撒瑪利亞工作,有聖靈同在,“在那城裏就大有歡喜”(徒八:8)。雖然並沒有建大教堂,沒有立紀功碑,功效歷久不衰。保羅在以弗所事奉,“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,為[他]開了,並且反對的人也多”(林前一六:9)。教會不僅高唱哈利路亞,更見行邪術的焚書悔改歸正,使著名偶像文化受到威脅,“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,就是這樣。”(徒一九:20)深入群眾,震動撒但國度,是聖靈大復興的印記,無疑的,必須有聖徒的積極參與。

誠然,教會必須迫切禱告,求主復興祂的作為。但一味的寂靜避世,不涉人間世,違反復活主的大使命:“你們要去!”

總要記得那位道成肉身的主所說的話:“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人點燈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燈台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。”(太五:14-16)

起來,為主發光!

2014年六月一日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