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徒行傳箋記

B.27.ConversionOfPaul

使徒行傳簡介

使徒行傳是路加繼福音書之後,敘述教會的進行。希臘原文的書名為Praxeis Apostolon。在希臘文學中,Praxeis這字的意思,是傑出人物的實蹟,所包括的時期約三十年。

主旨:

本書開宗明義,提到前書(路加福音)“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”,以實行與教訓並列,而且以行在前。使徒行傳依此原則,記述主耶穌復活升天,聖靈降下,教會發展的實蹟:第一至十二章,主要在記述使徒彼得所行所教訓;後第十三至二十八章,則以記述使徒保羅為主。

鑰節:

第一章8節:“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著能力,並要在耶路撒冷,猶太全地,和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教會所說作“見證”的意義,是“作耶穌復活的見證”(一:22,二:32)。人的見證不是救恩;救恩的中心信息是基督,因此,彼得被聖靈充滿,向猶太人宣告:“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,神卻叫祂從死裏復活了,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。”(三:15)耶穌是“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”(見二:22-36,一○:34-43)。保羅所傳的第一篇主要信息:“惟獨神所復活的〔基督〕,祂並未見朽壞…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。你們靠摩西的律法,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,信靠這人,就都得稱義了。”(一三:37-39)因主耶穌是神所設立的唯一救法,為人解決罪的問題:“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;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。”(羅四:25)

使徒行傳給我們看見傳揚福音的歷史,是為我們教會的榜樣。教會遵行主的旨意,靠著主應許的聖靈大能,才可以建立合主心意的教會,完成主交託的使命。

 

等候與得力

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…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(徒一:8)

門徒眼見主耶穌升上天去,他們引頸望天,極為神往。但主耶穌告訴他們,祂在地上的工作,要他們去完成。因此,天使告訴他們,不要就想往天上見主,祂還要再來。在主升天到再來之間,是祂的門徒工作的時代。

耶穌復活了,門徒的觀念還未轉變過來。他們老以為建立主的國度,是一場政治革命。如果他們一直抱持這種觀念,勢必採取人的方法;這樣,不是附和現有的政治體系,就是同他們反對,這都不是主的工作。既然主要使用這些人去工作,就必須先給他們正確的指導觀念。

作主的工作,與建立人的國度不同,不僅觀念和原則不一樣,也不是靠人的才智和能力,而是必須“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。”(路二四:49)因此,主耶穌又說:“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著能力,並要在耶路撒冷,猶太全地,和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”(徒一:8)

教會不是建立在人的上面,而是在基督的根基上面;不是屬地的工作,所以必須領受上面來的能力去作;不是人的見證,而是作耶穌復活的見證(徒一:22)。現代人在這方面弄錯了,把教會當作以人為中心的事業,本來該是主復活的“見證人”,只差此一點,就變成在見證“人”了。於是目標既然錯了,一切就都離轍。這樣的機構縱然增長,長出來的是甚麼,就很難說了。要作主的工作,必須等候上面的能力。

這個逾越節所發生的一切,耶穌的被釘十字架與復活,使門徒受到極大的震撼。現在,他們所盼望“復興以色列國”的彌賽亞,離開他們升天去了。所留給他們的,不比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任小,是要“直到地極”作祂復活的見證。沒有誰再存著幻想,要作最大的野心消失了。

門徒一致同意,照主的吩咐“不要離開耶路撒冷”,他們就回到城裏;他們作了一件主所沒有吩咐他們作的事:“進了城,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…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,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,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。”他們不是在那裏耗時坐等;他們知道自己力不勝任,他們跪下來,禱告。馬利亞並沒有特殊地位,也禱告。耶穌的弟兄本來不相信祂,現在信了,也同心恆切禱告。求聽禱告的主作事。

 

聖靈的見證

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(徒二:36)

五旬節到了。這劃時代的一天,新約的教會正式誕生了。不是誰宣布創立了一個新組織,是主所應許的聖靈降臨了。大風和火焰,表明聖靈的能力(結三七:9, 14,約三:8),是從天上降下來的,正如以色列人奉獻了會幕,“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,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”(利九:24),證明是得到神的悅納。在從前,人建造巴別塔,自己的工作,反對神;神變亂他們的舌頭(創一一:1-9);現在是新的開始,不同的語言,可以一同講說神大能的作為。

軟弱畏怯的彼得,變成剛強有能力的人,用屬天的口才,作五旬節的講道,是新約教會的第一篇講章。他雖然是對不信的人,解釋聖靈澆灌的現象,但這信息是向世人宣告教會的使命;其信息的中心,是直接指向耶穌基督:

“這耶穌,神已經叫祂復活了,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。祂既被神的右手高舉,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,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…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,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。”(徒二:32-36)

我們有許多的工作要作;但最重要的,是為給耶穌的復活作見證。有耶穌的復活,才可以使人得稱義,得永遠的生命。彼得指出,只有主耶穌,是預言的大衛子孫,是已經來到世界的彌賽亞;祂必須先受死,復活升天,聖靈才降下來。

信息的目的,是要叫人悔改,得赦罪而蒙恩:

“你們各人要悔改,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叫你們的罪得赦,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;因為這應許是: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,並一切在遠方的人,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。”(徒二:38-39)

聖靈只賜給屬神的兒女;只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代贖,才可以得蒙赦罪,作神的兒女。

信息的對象,不僅是對當時有限的聽眾。這應許不受時間上的限制,也及於後代的人;不受地域的限制,包括“一切在遠方的人”。福音是宇宙性的,聖靈的應許也是宇宙性的。因此,教會不限於某一種族和文化,超越建築,也不在於禮儀;凡是神在基督裏所召的人,信從福音,悔改而接受聖靈住在心裏,就是神的教會。這樣,聖靈擴展了大衛的帳幕。

 

生命的主

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(徒三:15)

背叛無知的世人,一直想作自己不可能作的事。

他們終於作成了一件這樣的事,至少是他們以為作成了;就是把神的兒子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。彼得在聖殿所羅門的廊下,向圍聚的人宣告,人是何等的倒行逆施:

“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,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。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,神卻叫祂從死裏復活了;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。”(徒三:15)

“那聖潔公義者”,是“聖者”和“義者”,都是指神說的。舊約稱“以色列的聖者”(賽一:4,五:24;參路一:35),在新約只用於主耶穌;以賽亞又稱神為“義者”(賽二四:16;參徒七:52,二二:14),在新約中也只用於耶穌。

彼得指出:人的私慾和敗壞,使人的心無知昏暗,顛倒是非;竟然至於棄絕聖潔公義的主,道成肉身的神子,而揀選一個擾亂秩序殺人的兇手!

“那生命的主”,或譯“生命的王”。據John N. Darby指出,那是一個很難譯得恰當的希臘字,在新約中共有四次,其意為“元首”,而涵義更豐富,分別譯作:“君王”,“元帥”,“創始者”(徒三:15,五:31;來二:10,一二:2)。

生命裏面沒有死亡;但反對主的人,竟然殺害了“生命的主”!這是何等大的罪行,可見人悖逆敵對神,到甚麼地步。

但人的忿怒成全神的榮美(詩七六:10)。人無論如何反對神,總不能出於神的意外;耶穌被釘十字架,既不是一般的殉道,也不是偶然的犧牲,而是“按著神的定旨先見”,被交在人的手中(徒二:23)。人不義的判祂死罪,卻使信祂的人得以稱義,成聖;人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,祂卻能“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,就是魔鬼,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”(來二:14-15)。而且祂復活了,生命的主成為永遠生命的源頭,叫許多信祂的人得生命。

這樣,因人的犯罪,使“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”,就有了得贖的榮耀盼望(羅八:20-23)。等到“萬物復興的時候”就是主再臨的日子(徒三:19-21)。不過,人必須先要悔改歸正,罪得主的寶血塗抹,才得稱義,有進入新天新地的榮耀盼望。感謝主。

 

攻打神的聖僕

果然在這城裏聚集,要攻打你所膏的聖僕耶穌(徒四:27)

自從造巴別塔以來,人只能在敵擋神的事上同心。神拆毀了人的傑作,人就定意與神為敵;神所建造的,人就要拆毀。

人敵擋神的最高點,就是聯合攻打神的聖子基督耶穌。那正應驗了聖經的預言:

外邦為甚麼爭鬧?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?
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,臣宰一同商議,
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。(詩二:1-2)

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,本來是一個紛亂互爭的局面:猶太人跟羅馬人鬥爭,想掙脫羅馬的軛;羅馬的統治階層之間,也自己在鉤心鬥角,分封的王希律,和本丟彼拉多巡撫,彼此有仇。但在把耶穌釘十字架的事上,他們把耶穌當作政治皮球,從這個衙門,踢到那個官署,本來是互相推卸責任的把戲,竟例外的合作了,在那一天成了朋友!(路二三:12)

人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,撒但在獰笑,慶祝它的成功;卻是為世人成就了救恩,正如在摩利亞山上,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,耶和華以勒,成為聖殿的根基。彼得宣告說:

“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;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”(徒四:11-12)

耶穌復活升天,五旬節聖靈降下來,教會誕生而增長。但是,他們對教會的待遇,並沒有改善,當權者繼續迫害教會。不但使徒明白這是必須有的事,所有的信徒,也都接受,沒有逃避或妥協的意圖。這個新生的教會,是那麼勇敢堅強,在向神禱告的時候,竟以為所受的迫害,是“攻打你所膏的聖僕耶穌,成就你手和你旨意所預定必有的事。”(徒四:26-30)

能有這樣的認識,這樣的順服,實在不容易。更難得的是教會能同心合意,採取同樣的立場。現在耶穌升天了,敵人並沒有也不能再“攻打”神的聖僕;但教會與主認同,以為為了主的名受人攻擊,就是主耶穌遭受攻擊,甘心與主同受苦難,不以為是非常的事。他們只是把這情況帶到主的面前,求主鑒察,求主賜下膽量和能力,可以面對攻擊而得勝。

神對教會這樣心志的禱告,當然答應:賜下聖靈的充滿和能力,藉著神蹟奇事,現出神的同在,把福音傳揚開來。

 

順從神

順從神…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(徒五:29-32)

世人不肯順從神,因為那不但是與他們屬世的利益衝突,也與他們的本性衝突。世人是屬世界之王的,就是“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”(弗二:2)。

耶穌基督是第二亞當,祂順從了神,為人類成就了救贖,使信祂的人得以稱義,得回了在亞當裏所失喪的人:“因一人的悖逆,眾人成為罪人;照樣,因一人的順從,眾人也成為義了。”(羅五:19)這就是“因順從真理,潔淨了自己的心”,使我們蒙了重生,能夠遵行神的旨意(彼前一:22-23)。

照人敗壞的本性,人不能順從神。是基督順從神,使信的人在祂裏面成為順從的族類,並且神賜下聖靈,住在順從的人裏面,成為主的見證人。

這樣的人,是照主的命令:“作我的見證”(徒一:8),基督的見證,不是自己的見證。見證不僅用言語,也在於生活和權能;見證者的全人,就是見證。在遇到迫害的時候,他知所選擇:“順從神,不順從人,是應當的。”(徒五:29)這樣說來容易,但會帶來嚴重的後果。因為不順從人,必須準備犧牲,那會招致當權者的“極其惱怒,想要殺他們”。

順從神的賞賜,是“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”。聖靈不是賜給任何的人,是單賜給順從的人。因為聖靈是三一真神的第三位,為要榮耀基督,在地上成就神的旨意。主曾應許祂的門徒:“人把你們拉去交官的時候,不要預先思慮說甚麼;到那時候,賜給你們甚麼話,你們就說甚麼;因為說話的,不是你們,乃是聖靈。”(可一三:11)

聖靈使“沒有學問的小民”,在最高議會之前,敢侃侃而談,高舉受死而復活的基督耶穌,勇敢為主作見證。

眾人所敬重的教法師迦瑪列,起來說話,指明順從人與順從神的不同。順從丟大的,和順從加利利的猶大的,只是順從人,難免人亡政息,跟隨的人也如鳥獸散;順從神的,必永遠堅立,因為根基是立在磐石上,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教會,有神的大能同在。(徒五:32-42)

今天,靈雨不降,原因是人在為自己的私利,走私意的道路,沒有想到要成就神的旨意,不以為“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”。想到教會的興盛,順從神的人在哪裏呢?

 

服事與使命

我們撇下神的道,去管理飯食,原是不合宜的(徒六:2)

屬神的人事奉的方向和方式,與神所給予的恩賜有關。如果方向錯了,再大的努力也沒有效果,而且離神的旨意越遠。

初期的教會,凡事沒有一定的規例可循。但極端的對分理論,不論是靈魂與身體的對分,或屬世屬靈的對分,都是違反真理的。認為肉體是惡的諾斯替主義,和避世苦修的敬虔寂靜主義,都曾給教會帶來問題。

並不是說“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”;因為供應肉體的需要,完全是正常的,而且初期教會,共同生活,自然應當以神的愛照顧孤兒寡婦:“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,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”(雅一:27)明顯的,身體與靈魂的分開,就是死亡的狀態;因此耶穌在野地講道完了,也曾想到群眾對食物的需要,以五餅二魚給多人吃飽。長期忽略飲食必然導致死亡;死亡的人不僅不能相信接受救恩,也無法在靈命上長進;所以管理飯食是應當的,也是必需的。

雖然管理飯食並不是錯,但總不能以“撇下神的道”為代價。因為神活潑常存的道,能拯救人的靈魂,“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”(彼前一:25),是不能代替的,只有主的教會可以傳揚福音,這也是教會的使命。

“我們”指受主託付的使徒。他們是神奧秘事的管家,供應屬靈的食物,餧養主的羊群;卻不是廚房的管家,天天籌備柴米油鹽,看著把飯食擺在桌子上。而且使徒管理這些事,並不是頂有效,也不一定是適宜的;況且使徒們都是猶太人,教會忽略了對希臘化的寡婦供應,使徒們成了抱怨的對象,自然影響其屬靈的權威。因此,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,對他們說:“我們撇下神的道,去管理飯食,原是不合宜的…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。”(徒六:1-4)這絕非事奉工作有尊卑之分,而是職事功能的不同,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。

領袖們讓別人分任事工,全不介意權柄,只以神國的事為念,不僅可以省勞,也是教會健全增長的途徑;其他的人參與服事,得以有機會學習負責領導,發展神給的恩賜。在七個執事中,最少司提反和腓利成了主有力的見證人;而使徒專於主託付的事工,結果是“神的道興旺起來”(徒六:5-7)。

 

宇宙的主

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(徒七:48)

我們求知的道路,是用類比的方法;但這用於知道神,不僅沒有效應,反而引起困難。人知道神的困難,在於人是有限的,無法了解無限的神;人是低微的,無法了解至高的神;人是短暫的,無法了解永恆的神。

人喜歡把神圈在四堵牆裏面,使祂受地域的限制,要祂只屬於某些人,當然是他們自己的一小撮人。如果和他們不同,就是不對。司提反被指控的罪名,就是:“這個人說話,不住的蹧踐聖所和律法…”(徒六:13-14)這個地方,這些規條,是他們要固守的,是碰不得的。

司提反所看的,比他們遠大得多了。

司提反說:“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,還未住哈蘭的時候,榮耀的神向他顯現。”(徒七:2-8)可見神不被限於一地。亞伯拉罕被稱為神的朋友,跟他有沒有地盤全無關係。當約瑟在埃及,“神卻與他同在”;當摩西在西乃山的曠野,在荊棘火焰中,神的聲音對他說:“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,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。”(徒七:9, 33)當然,米所波大米不是聖地,埃及,西乃曠野,都不是聖地;但有神在哪裏,那裏就是聖地。“我們的祖宗在曠野,有法櫃的帳幕,是神吩咐摩西叫他照所看見的樣式作的”;但是他們造牛犢,拜偶像,神就掩面不顧祂的聖所。迦南地原來並不是聖地;有了人手所造的殿宇,也不是神居住的地方;神是要住在聖潔屬祂的人中間。(徒七:38-50)以色列人犯罪敗壞,就被擄往外邦。他們悔改尋求神,神就“暫作他們的聖所”(結一一:16)。

你以律法誇口嗎?摩西從神“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;我們的祖宗不肯聽從,反棄絕他,心裏歸向埃及”;聖殿中有神的約櫃,但“你們這硬著頸項,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,常時抗拒聖靈!”人的問題是在於心和耳,就是生命的問題。摩西預言:“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,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”,指的是要來賜人新生命的基督;但你們的祖宗“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,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,殺了。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,竟不遵守!”(徒七:37-53)

聖所和律法,都不能使人稱義。只有信靠耶穌基督,就得以稱義了,成為神的子民,順從聖靈,從心裏行神的旨意。

 

更惡的邪術

西門…拿錢給使徒說:把這權柄也給我(徒八:18-19)

藉權弄錢,是社會上很壞的現象;但有錢就有權,是更壞的事,是敗壞的根源。在教會歷史中,曾有過這樣邪惡的事,稱之為“西門術”,就是沒有真正悔改的人,用錢賄買聖職和權柄。(徒八:9-25)

從開始說起,撒瑪利亞本來就是一個信仰混雜的地方。那裏有一個行邪術的人,名叫西門。耶路撒冷教會的執事腓利,傳福音到那裏,聖靈同在,以神蹟和大異能證明祂的道,很多人相信受洗,西門看見了,也信而受洗;只是他缺少“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”(多三:5)。沒有新生命的人,混跡在教會裏,並不是好事。這種人把錢與權結合的舊文化,舊觀念,帶進教會來,把真理放在一邊不管,教會的道路不堪設想。

耶路撒冷的教會,聽說撒瑪利亞人也領受了神的道。他們並不希奇,因為主耶穌說過:“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著能力,並要在耶路撒冷,猶太全地,和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”(徒一:8)只是他們擔心,接受主道的人,在信仰和文化上如何調適。於是派了彼得和約翰去。二使徒到了那裏,就為門徒按手禱告,使他們受聖靈。

行邪術的西門一眼看見,使徒按手就有聖靈賜下,立即決定是好投資,就拿錢給使徒說:“把這權柄也給我,叫我手按著誰,誰就可以受聖靈。”這就是沒有生命的人的問題。

彼得雖然“金銀都沒有”(徒三:6),卻不缺乏持守真理的心志,嚴正拒絕這交易,對那有錢人說:“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!”使徒怎可說這樣可怕的話,祝君滅亡?

首先,他錢的邪惡來源不對。污穢的錢,不能納於神的庫中,用於神的聖工,必不能得神賜福悅納。主的工人必不見錢眼開,所以為主持守品格,嚴峻拒絕不義之財。西門不是為愛主而奉獻,他的錢帶著條件,是著眼在權柄上。牽連著長線的錢不可接受;因為線的那一端,餌中藏著釣鉤,是要牽著你的鼻子走。教會有了二元領導,走不同的方向,是極大的問題。

他的觀念錯誤。他以為錢可以買恩賜,買教會中的職位,叫人看見他是屬靈偉人,滿足自高自大的私慾。

西門的錯誤觀念,不過是由於撒但以他為工具,要敗壞教會。現代工商業社會,危險更大,神奧秘的管家,應該謹防。

 

看見與轉變

你為甚麼逼迫我?(徒九:4)

掃羅有熱心,卻沒有真知識,迫害屬主的人,從耶路撒冷到大馬色。正如主對門徒所說的:“時候將到,凡殺你們的,就以為是事奉神。他們這樣行,是因未曾認識父,也未曾認識我。”(約一六:2-3)時候果然到了。就是聖靈降下充滿聖徒以後,迫害才臨到;撒但的勢力不迫害關起門來的門徒,因為沒有對它的國度構成威脅的能力;聖靈的能力賜下,迫害也來。

掃羅可能見過主,但那時他不明白屬靈的事,只是“憑著外貌認過基督”(林後五:16),不曾真認識祂。於是,不真認識主,也不認識父的掃羅,熱心迫害教會。後來他見證說:“我自己以為應當多方攻擊拿撒勒人耶穌的名,我在耶路撒冷也曾這樣行了。既從祭司長得了權柄,我就把許多聖徒囚在監裏,他們被殺,我也出名定案。”(徒二六:9-10)

當他追逼聖徒到外邦城邑的時候,在往大馬色的路上,遇到了復活升天的主耶穌。天近晌午,天上比太陽更亮的光,不是從一面,而是從四面照著他,他就仆倒在地,聽見有聲音對他說:“掃羅,掃羅!你為甚麼逼迫我?”(徒九:1-19)

掃羅並沒有迫害主耶穌,他只是迫害主的門徒。但主卻說是“逼迫我”,“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!”這是多麼奇妙的事!因為主在信祂的人裏面,與他們同在,信徒受到傷害,主當然有所感覺。這番對話在他的心裏,必然留下極深的印象。

許多年之後,掃羅成為使徒保羅,得主啟示,領悟到基督與教會的關係,他寫道:神“使祂〔基督〕為教會作萬有之首,教會是祂的身體。”(弗一:22-23,四:12)又說:“基督是教會的頭,祂又是全體的救主”(弗五:23),“為基督的身體,就是為教會”(西一:24)。當身體任何一部分受到傷害,頭自然會感覺痛苦。如果有人打你的臉或手,自然的反應是:“你為甚麼打我?”因此,教會受迫害,是基督受迫害,那位在天上的元首說:“你為甚麼逼迫我?”豈不是最自然的嗎?

這樣的看見和感受,非常重要。使我們知道,信徒不是數目,也不只是跟隨的群眾,而是主奧秘身體的一部分,我們是彼此為肢體的。父神“超乎眾人之上,貫乎眾人之中,也住在眾人之內。”(弗四:6)因此,我們該彼此相愛,互相關心,在主裏團契,同心遵行元首的旨意。

 

我也是人

起來,下去,和他們同往…是我差他們來的(徒一○:20)

我們很少人見過天使。但聖經說,天使是神派來幫助我們的:“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,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?”(來一:14)當然,這信息很能夠使人得安慰,原來神是那麼看重我們!

神看重祂的兒女,卻不像寵愛孩子的父母,讓天使代替他們去工作。雖然,神知道祂的兒女們要遇許多艱難,要遭受迫害,甚至殉道;天使卻不怕迫害,即使要逃也逃得快,但神卻寧願讓祂的兒女工作,儘管有時會作得不如理想。神在必要時讓天使幫忙分勞,卻不要他們完全代勞。

現代人注重效率,依人的觀點,檢討這福音開始傳給外邦人的經過,真是繁複迂緩:義大利營的百夫長哥尼流,在該撒利亞禱告,神的使者向他顯現,指示他派人去約帕,請彼得來傳福音給他。哥尼流就派了三個人去,兩天到了約帕;聖靈要三次顯異象與彼得,最後彼得才接受;然後彼得同約帕的六位弟兄同去;哥尼流請了好些親朋密友,在家裏等候;傳了福音後,又在那裏住了幾天。(徒一○:1-27, 48,一一:4-17)不僅如此,教會還有不同意見,幾乎引起內部問題。當天使向哥尼流顯現的時候,為甚麼不趁便給他來上一篇屬天的講章,大家不必說話,事後也就沒話可說,豈不省得大家許多麻煩?

神就是不怕麻煩,卻必須保持一個原則,就是用人救人的原則:單藉著人,向人見證,傳揚福音。就是為了這個緣故,神的兒子基督耶穌道成肉身,降世為人。

主耶穌復活以後,向門徒說:“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(約二○:21)祂吩咐門徒的大使命是:“你們要去!”(太二八:19)主差遣的是人,不是天使。

主耶穌在升天之前,是特別吩咐門徒說:“你們…作我的見證。”(徒一:8)不是見證的天使,是見證人,不是超人;是可信的真真實實的人。所以彼得不要作超人,拒絕受人敬拜。

哥尼流見了彼得,就俯伏在他腳前拜他。彼得雖是基督的代表,卻拉他說:“你起來,我也是人!”(徒一○:25-26)知道自己是人,承認自己是人,表現是人,這就對了。主所要的,是人為祂見證,使人可以信,也從人的軟弱上看見自己的軟弱,學習像主。這是主的旨意。

 

見證的邁進

他到了那裏,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(徒一一:23)

主耶穌要門徒為祂作見證,那是進展的命令,不是固守。這就觸發了光明與黑暗權勢的爭持,門徒遭受攻擊迫害。在受迫害的環境中,自然的反應是自保,因而難免形成了圍城的心理,對新的事物採取疑忌態度。

當彼得的腳步,“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”,神用他為鑰匙,開了向外邦傳道的門。雖然只是福音的起步,實際上是教會踏入了一個新的境界,教會歷史展開了新的一頁。任何新的事,都含有未知的成分,引起疑懼。所以“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”,一般人的反應不是欣喜,而是跟彼得爭辯。當然,爭辯的人,認為彼得的路線是錯誤的。可見人的意念與神的旨意常是有距離的,有時是相反的方向。(徒一一:1-18)

彼得的經歷,使他知道這種錯誤觀念的深固,突破是很不容易的。不過,該撒利亞只是鄰近地區,還不是“地極”的遠距離;哥尼流家和親戚密友,人數也不多,遠不能成就傳福音給“萬民”的要求。還是司提反殉道的迫害波浪,把四散的門徒,捲送到更遼遠的地方。其中有一些門徒,遠行到了敘利亞的首邑安提阿;這是羅馬帝國的第三大城市,僅次於羅馬和亞力山大,他們“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,主與他們同在,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。”(徒一一:19-26)

信的人多固然是好事,但信錯的人多,只是表示更大的問題。所以耶路撒冷的教會,差巴拿巴去查看,衡量他們是不是信仰正確。巴拿巴看見了神所賜的恩,立即加以肯定是聖靈的工作,不但不拆毀他們,要求整頓更正,且勸勉眾人“立定心志,恆久靠主”。而且巴拿巴極為興奮,自己也住下了,在安提阿與教會同工,帶領許多人歸主。他不以為是自己的地盤,見自己力量有限,就往大數去找掃羅來同工,幫助教訓了許多人,以至門徒的生活見證,使別人給他們加上“基督徒”的名號。不管人把這名號當作好名或惡名,他們總承認基督徒是一種典型,給人留下了印象。安提阿並且成為模範的教會,從那裏開始差遣人去宣道的事工,把福音傳到地極。基督徒最基本的記號,就是不自私,願意更多的人分享救恩的好處。

神不是要我們故步自封,而是願意我們邁步向前,剛強順從聖靈引導,把福音帶到更遠的地方。

 

人的意見

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(徒一二:3)

獨裁專行,是照自己所喜歡的作事,在政治上是過時了;不僅失去了吸引力,而且成了不可寬恕的錯誤。所以現代人儘管如此作,卻寧願人民相信,他是另一種的作法。

另一種方法,是照被統治者所喜歡的去作;當然,基本上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過,是在人民同意的條件下,達到自己的目的。這樣作,是犧牲原則的功利主義;多數人所喜歡的不一定是對的,也要產生使一部分人不喜歡的結果;而且所喜歡的,並不一定是對他們好,通常是不會長久對他們好。所謂“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”,不過是功利主義好聽的口號而已,很難知道其定義。這樣,就不能管甚麼道德不道德了。

希律就是這樣一位不顧道德的王。他為了羅馬統治者的利益,採用討猶太人喜歡的手段,下手迫害教會,竟把約翰哥哥雅各的人頭,作了禮物。“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又去捉拿彼得。”(徒一二:3)他的政策,就是要討多數猶太人的喜歡,最終是討羅馬皇帝的喜歡,為自己的前途打算。掃羅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,也曾迫害教會;但他不是為了自己,他那樣作,是為討神喜悅,以為信從基督是異端,殺害主的門徒“以為是事奉神”(約一六:2)。主赦免他誠實的錯誤,選召他作福音的器皿,成為使徒保羅。但希律的動機邪惡,見殺害雅各的民意反應很好,就進一步捉拿了彼得,預備照樣處理。

主不容許他的惡行繼續下去。祂差遣天使,竟在深夜的時候,從重監裏領出彼得。彼得再獲自由以後說:“我現在真知道,主差遣祂的使者,救我脫離希律的手,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。”(徒一二:11)

希律也隨自己的意志,仗勢凌虐推羅,西頓的人民。當他們為了現實的食糧問題低頭的時候,他得意的發表公開演說。百姓要討王的歡心,諂諛奉承:“這是神的聲音,不是人的聲音!”(徒一二:22)他果然照民意反應,自以為神,厚顏承受榮耀。這公然與神爭榮的表現,招致神的刑罰;希律在演說中仆倒,許多體蟲咬他,五天後慘痛崩逝。

人民的聲音不是神的聲音。王的聲音不是神的聲音。只有神在宇宙掌權,敵擋神的,必然受刑罰。

 

選召.差遣.信息

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(徒一三:39)

人類的根本問題,是由於犯罪墮落離開神。因此,教會存在的目標,是叫世人因信耶穌基督而稱義,得著永生,與神和好,作神家的人。

安提阿的教會興盛起來,有聖靈的同在,信而歸主的人很多,聚在一起同心合意遵行主的教訓,有好的見證,甚至被人稱為“基督徒”;他們也關心肢體的需要,捐錢資助耶路撒冷缺乏的人,顯出愛心的實際,這些都是好事。雖然如此,主的旨意還未完成在他們身上。主願意祂的教會增長。

這個教會,是聖靈掌權的教會。他們的領袖中,包括有財慷慨的巴拿巴;西面稱為尼結,是“黑”的意思,可能來自非洲;也有貴族出身與希律王同養的馬念;並還有大有學問的掃羅(保羅)。這樣成分複雜的教會,卻能敬虔事奉禁食禱告,讓聖靈說話,何等可貴!聖經記載:“他們事奉主,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‘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’。”(徒一三:2)能相愛團契卻停滯的教會,不能滿足神的心。神選召人去作宣道的事工。

教會印證聖靈的選召,就順從主,而肯把最好的人才差出去。“打發他們去了”。巴拿巴和保羅,是被教會所差遣,也是“被聖靈差遣”(徒一三:4)。這是教會正常的情形。身體能順從元首的命令,讓神的旨意通行,差人去作神的工,當然用不著說,也供應他們的需要,不會以為他們是去作別人的工作,不掛我們的招牌,就跟我們沒有關係;只顧自己的教會,不是教會,是限制了基督的身體。正確的教會觀,使人看到了基督的身體,是全宇宙性的教會,不是限於一地。

奉差遣的忠心使者,傳的是主的信息,不是傳自己,所傳揚的總是高舉復活的基督:“弟兄們,你們當曉得,赦罪的道是由這人〔耶穌基督〕傳給你們的。你們靠摩西的律法,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,信靠這人,就都得稱義了。”(徒一三:38-39)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道成肉身降世,就是為了能代替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使信祂的人,罪得赦免;復活,是要叫人稱義。這是福音的中心。不論人反對與否,必須傳得完全,不能更改福音以討人的喜悅和接納。教會應當順從聖靈,差遣神所選召的人;奉差的人要忠心傳神的福音。這樣,教會才是真正的增長。

 

神國的道路

我們進入神的國,必須經歷許多艱難(徒一四:22)

主耶穌不曾給人幻想,吸引群眾跟從,以求能立刻門庭若市,宣揚成功。祂沒有說天國的路是容易的;祂卻說:“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”(太七:14)

神國道路的艱難,行道路者的愚昧錯失,不能說不是部分的原因;主不得不“以艱難給你當餅,以困苦給你當水”,為的是讓人聽得見聖靈教師的聲音(賽三○:20),順從祂引導。而祂的引導,絕不會是叫人在真理上妥協,逃避艱難。

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講道,被人反對逼迫,用石頭打他們。二人就逃到路司得,去傳福音,行神蹟治好了一個生來就瘸腿的癱子。那城裏的人以為巴拿巴是宙斯,保羅是善說話的信使神希耳米;以致“城外宙斯廟的祭司牽著牛,拿著花圈,來到門前,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。”(徒一四:8-20)

如果二人就勢接受,未嘗不可圖個眼前舒坦,可能轟動一時,名成利就;但那在人方面順利的結果,真理必然是隱沒不彰。但使徒忠於主所託付的聖道,不能接受非分的榮耀而違背真理;就撕開衣裳,跳進眾人中間,喊著說:“我們也是人,性情和你們一樣,我們傳福音給你們…”

群眾就是這樣奇怪。他們寧肯接受一個荒謬虛妄的假神,裝腔作勢,受擁護崇拜,卻不肯接受實實在在的人。從寶座上下來,進入群眾的水平,是危險的事。當然最失望的,是居間的祭司階級,他們失去了一個吸引群眾斂財的好機會。群眾也不記念癱子得治癒的事,對個人和社會的好處;他們要不就是崇拜,要不就是用石頭打。

花圈變成石頭,並不叫使徒灰心。他們知道為真理受苦的道路是正確的。如果人不悔改接受福音,必然反對福音。他們把這個原則,來勉勵信徒。而他們所行的,所遭受的,正是真理的見證;為主的道受苦,不是可恥的,而是必須的。

受患難的結果,使他們能夠安慰患難中的人:“堅固門徒的心,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。又說:‘我們進入神的國,必須經歷許多艱難’。”(徒一四:22)

神的僕人可以不顧安全,但不能犧牲原則;寧可受人的反對,但不能敵對真理。為了持守真理不妥協,雖然要為主受苦難,但那是有福的,在主前蒙記念。

 

聖靈和我們

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(徒一五:28)

五旬節聖靈降臨下來,是教會在地上的開始。但聖靈並沒有再離去,而是住在教會中,藉教會作工,與教會同工。

當教會在安提阿蒙恩增長的時候,有從耶路撒冷來的人,教訓基督徒,必須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否則不能得救。顯然的,這與福音的真理不合;保羅,巴拿巴就與他們辯論。但那些人自恃是由“母會”來的,對真理更有權威,使部分信徒受到攪擾。因此,教會決定派保羅和巴拿巴為代表,同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,見使徒和長老們,澄清所爭論的。於是產生了教會歷史上第一次有關信仰的會議。(徒一五:1-35)

在會議中,使徒彼得站起來,對眾人說明主如何使用他,開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門;並且“知道人心的神,也為他們作了見證,賜聖靈給他們,正如給我們一樣;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,並不分他們我們。”(徒一五:8-9)意思說,割禮不是得救的條件。

然後,曾是本教會派往安提阿的巴拿巴,和保羅,述說了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,藉聖靈的權能,所行的神蹟奇事。

最後,教會的長老雅各,根據聖靈感動先知所寫的預言,本著聖經講明外邦人歸信基督,是神早就預定必有的事。

如此,聖靈,聖經,教會,都有同一的印證,就決定了正確的方向:由耶路撒冷的教會寫信給安提阿的教會,派稱為巴撒巴的猶大,和西拉,向外邦眾教會解釋。信中否定了那幾個人所說的,並不是正式的教訓:說他們“用言語攪擾你們,惑亂你們的心,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。”又申明不要他們負難負的重軛:“因為聖靈和我們,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,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,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,和血,並勒死的牲畜,和姦淫。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,就好了。”新約教會第一次大會的決議,就這樣產生了。

“聖靈和我們”,是很重要的原則。教會不論多大,不論有任何有名的領袖,必須由聖靈掌權引導。不過,有野心的個人,有時也會隨意藉口聖靈的引導,而任意狂奔妄行;因此必須有教會集體的印證,不是由個人決定。但多數人意見不同的時候,一定是有的不對;而全體的意見一致,也不就一定是對的,因此不可憑人意決定行事,必須根據聖經真理原則。這樣才可以行在神的旨意裏面,在地上作主的見證。

 

怎樣才可得救

當信主耶穌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(徒一六:31)

有一座城市,神命定明天就要降火焚燒,不及時逃避的,都必葬身硫磺烈火中。神差祂的使者,把這消息預先告訴其中的部分居民。有人發出這問題:“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?”你可能想象得到的答覆是:“你只要一個人從那城出來,你和全家就必得救!”世界上哪會有這種事!這斷不是聖經的教訓。

正是如此。有人相信,神應許“一人信主,全家得救”!當然不可能不是出於誤意。

保羅和西拉出去傳福音,後來提摩太也加入了。聖靈引導他們,到了亞洲極西的海港城市特羅亞。夜間,有異象現於保羅,有一個人站著求他說:“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!”第二天,果然有個馬其頓醫生路加來了,隨即加入了布道團,隨從主的引領,一同踏上了歐洲的土地。(徒一六:6-10)

他們第一個工作的地方,是羅馬的駐防城市腓立比。在那裏,引了幾個人信主。但因為趕出了巫鬼,被控告妨害羅馬人的宗教自由,保羅和西拉因而被打關在監裏。遵從神的旨意,豈不應該步步順利嗎?竟然到了監獄裏,此情何堪!但他們卻在半夜禱告,唱詩讚美神。忽然發生大地震,監牢根基都被搖撼,監門全開。守獄的人以為囚犯必然都逃走了,責任所在,拔刀想要自殺。被重打的囚犯保羅,竟大聲呼叫制止他:“不要傷害自己,我們都在這裏!”

這意外的奇蹟,和奇蹟般的愛與關心,使他知道了自己罪的問題:“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?”他們的回答是:“當信主耶穌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。”但事情還沒有結束。

下面接著記說:“他們就把主的道,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…他和全家,因為信了神,都很喜樂。”(徒一六:30-34)

還能比這更清楚嗎?不是一人信主,全家得救;而是全家聽了道,信了主,全家得救,全家喜樂。正如所多瑪的羅得一家,聽了天使的信息,信而從滅亡城出來的人,就得救了;女婿以為戲言,拒絕相信,仍然留在那裏,當天上降下硫磺火,就被燒滅亡了(創一九:12-25)。信而得救,是個人的事。

當然,一家中有的先信主了,生命改變,生活上有好的表現,關心家人,向他們見證主,為他們禱告,最後可以引致全家得救。但不可妄以為是主應許,不作甚麼也會全家得救。

 

神所設立的基督

祂已經定了日子,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,按公義審判天下(徒一七:31)

保羅被控告是“攪亂天下的”,是因為他所傳的,有一個特別的中心信息:復活的耶穌就是基督。教會如果肯妥協不傳基督,就不會被人恨惡,但也失去了攪亂天下的能力。

保羅不僅傳耶穌是道德的模範,如果那樣,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;保羅所傳的,是耶穌為人的罪受死而復活。我們很難體會,罪人是多麼厭惡聽到這完整的福音信息。他們所要的,是沒有滅亡危險的拯救,沒有定罪的赦免,沒有永刑的福音。他們更拒絕耶穌基督作王,因為創造並救贖的主,要在人生命及文化中每一寸的主權。

該撒的統治,只要求人民外面的臣服,納稅,在政治上順從其管轄,並不管你的私下道德如何,內心如何;人仍然可以有像今天所說的個人私生活。但基督是要求內心的統治權,完全服祂的軛。這是人所不願接受的。一般人寧願安於現狀,而不願被攪亂,不願“另有一個王耶穌”(徒一七:6-7)。

保羅到了西方文化的搖籃雅典,內心所受的是另外一種擾亂:看見滿街都被偶像佔踞,就心裏著急;因為他們不知道真理的標準,甚至有一座壇上寫著:“未識之神”;更有不同的哲學,分派立說,互相爭論不休。

保羅向雅典人傳揚唯一的真神,是那位“將生命,氣息,萬物,賜給萬人”的真神;“我們生活,動作,存留,都在乎祂”(徒一七:25, 28)。並且又說:“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,神並不監察;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。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,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,按公義審判天下;並且叫祂從死裏復活,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。”(徒一七:30-31)

神“所設立的人”,就是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。祂不僅是王,更是在神所定的末日,審判世人的主。主耶穌說:“因為祂是人子,就賜給祂行審判的權柄”(約五:27)。在末日,那曾被殺的羔羊,復活的耶穌基督,要坐在寶座上,審判所有的世人。那時,不是各行其道,不是有各自的標準;唯一的公義天平是耶穌基督,只有相信接受祂為救主的,罪得赦免而稱義,能夠站在神的面前,進入永生。

神所設立的基督,是我們信息的中心,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中心,將來審判的標準。

 

到處為家道處家

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(徒一八:26)

職業有時會影響從業者的性型。帳棚不能耐久,住帳棚的人不會久居一地。製造帳棚的人,也不會把挪移帳棚看成十分困難。到了第一世紀的時候,農耕社會已經大部分取代了游牧生活,帳棚大致只限於征戰的用途,製造帳蓬成了軍需工業。也許,是這個原因,使亞居拉,百基拉夫婦,習慣於到處為家。

使徒保羅是另一個到處為家的人,為傳道隨遇而安。當他從雅典到了哥林多,遇見羅馬新來的亞居拉和他妻子百基拉,由於該撒革老丟驅逐猶太人,夫婦來到哥林多。保羅受過正式的拉比教育,他有製帳棚的技藝,可能是由於生活的需要,他有一段時間,就投奔了他們,同住作工。在安息日,保羅就進會堂去,“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”。(徒一八:1-4)

後來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,帶著教會的供應,保羅得以專心致志於宣道事奉,“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。”因此,也招致抗拒,反對。由於增加了兩個同工,或是不想給亞居拉夫婦帶來更多麻煩,或是由於戰略上的需要,保羅決定移居到一個靠近會堂的家庭。結果是工作更加有效,管理猶太會堂的,和許多哥林多人都信了主;在另一方面,也受到很大的阻力和反對,以至主在夜間異象中向他說話:“不要怕,只管講,不要閉口;有我與你同在,必沒有人下手害你,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。”(徒一八:5-10)可以見到環境凶險可怕,這樣的安慰鼓勵才有其必要。

保羅“在那裏住了一年零六個月,將神的道教訓他們”。時間不算長,但足夠造就百基拉和亞居拉,使他們在主的道上有了根基,而且堅固長進。以至保羅挪移帳棚,向前作更多征服的時候,夫婦二人沒有安土重遷的心意,拔起根來,欣然與他同行。保羅往耶路撒冷去,他們就留在以弗所,照管教會。他們對主的道有深的了解,當那“有學問的,最能講解聖經”的亞波羅來講道,“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”,顯然的,他只信有神,不足稱為基督教。這對夫婦並沒有當眾反對指責,卻用愛心接他到家裏,有機會和他詳談,“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”(徒一八:11, 18-27)。可見他們不是自以為是,而是對聖道有高深了解,有分辨能力,在那家裏,可以尋得道。他們所到之處都帶著道,真是到處為家道處家。

 

教會增長的實際

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,就是這樣(徒一九:20)

沒有誰講教會增長的理論,沒有宣傳增長的研究,也沒有研究宣傳的增長,甚至沒有教會人數的報告;但教會實在的增長了。這不是紙上談兵,也不是誇大的報告,真是不見風,不見雨,卻有實在的豐收。目睹的人寫道:“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,就是這樣。”(徒一九:20)

教會增長是怎樣的呢?

基督是教會的頭。所以教會的增長,必須是歸於基督,高舉基督,榮耀基督。保羅看到以弗所教會行為很好,只是發現有些不對,原來沒有聖靈賜下來,嚴格說來,不能算是教會。他沒有告訴他們呼天搶地的求聖靈,而是告訴他們,有約翰悔改的洗禮還不夠,“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,就是耶穌”。他們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,“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,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,他們就說方言,又說預言。”(徒一九:1-6)這是因為聖靈是榮耀主基督。

教會需要有系統的,持續的教導。聖靈是要引導聖徒進入真理,但不是不要教導。凡主張不再需要接受教導的,是屬肉體的驕傲自滿,那正是沒有聖靈的記號。保羅在以弗所的會堂裏,“放膽講道,一連三個月,辯論神國的事,勸化眾人”;又在推喇奴的學房論道,有兩年之久。前後加起來,共約三年的持久栽培工作(徒一九:8-10,二○:31)。有了保羅這樣難得的教師,有聖靈的同在,仍然要這樣長久,才可建立信仰的根基,可見沒有甚麼能代替長時間,有系統的教導。

聖靈同在,藉保羅行了神蹟奇事,證明神的聖道,以致人真實的從撒但權下歸向神;主的道不僅解放了個人,也改變了文化。信的人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結出果子,把行邪術的書拿出來,堆積焚燒,“算計書價,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”。他們燒斷了背後的橋,真實歸主。“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,就是這樣。”(徒一九:11-20)主的道興旺,不是徒然的,復活生命的大能,改變了文化,搖動了撒但的國度,以弗所作偶像生意的人,飯碗都受到威脅,就起來反對抗議。反對和迫害,是主福音大能彰顯的另一證明(林前一六:9)。

願主擴展祂的國,賜下聖靈的大能彰顯出來,使有真實的復興,教會增長。

 

傳道與行道

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(徒二○:24)

保羅在往耶路撒冷的時候,路經米利都。為了節省時間,他打發人去請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來相見。以弗所是保羅一生傳道停留最久的地方,前後有三年的時間,在那裏教導他們;從主的事工,或從人的感情來說,都對他們寄望最深,愛護也最深。而且保羅知道,以後將不再有見面的機會,所以這次和他們見面,不僅是告別,也含有臨終囑託的意味。

在這段充滿深情的談話中,使徒保羅說到,他如何傾注全部心力,願意把自己所有的給他們:“凡與你們有益的,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;或在眾人面前,或在各人家裏,我都教導你們…證明當向神悔改,信靠我主耶穌基督。”且又更再一次的對他們說:“因為神的旨意,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。”(徒二○:20, 21, 27)顯然這是提醒他們注意,所傳給他們的真理,是重要而且完備的。保羅用這許多苦心,冒危險,受迫害,付上生命的代價,絕不會是拿了薪資敷衍報銷,而是為了對主和肢體的深愛,並信息的重要。

“沒有一樣避諱不傳”的傳神的旨意,是傳道者的忠心。因為他不是單揀受歡迎的話來講,連人所不歡迎的也照樣講。能這樣作,必須有堅貞為主的心志,不怕得罪人,也不仰望從人來的好處,不貪圖任何人的金銀財物,才敢說正直的話。同時,就引起人的反對;反對所傳的信息,也反對傳信息的人。結果是迫害,是患難,是無盡的痛苦試煉,就像生孩子不能免的產難一樣。但是,於神的兒女有益:“這道能建立你們,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。”(徒二○:32)當傳道的人過去了,受教的人仍然能站得住,得永遠的屬天基業。

因此,傳道者堅定的說:雖明知前面有捆鎖和患難,“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”(徒二○:24)

啊,這是何等的心志!為了所愛所事奉的主和主的道,置自己安危於不顧,寧願把自己的性命也澆奠於其上。這不是憑利口巧言,而是以生命證道,天天被殺,如待宰的羊;這樣,才可以為神的羔羊作見證。今天我們有的,只是有口才,有學問的人才,聰明伶俐的事務員,莫怪事工就是這個樣子。我們多麼需要保羅這樣的人和信息!

 

但遵主旨不問前程

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(徒二一:14)

知識是為了預測,預測是為了控制。許多人都願意預先知道明天的隱秘,就像預測明天的氣候一樣。不過,蒙神指示前面的道路,與行神的旨意不是同一回事;明白神的旨意,不等於清楚知道下一步的棋,也不必須是趨吉避凶。

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,早就知道了祂將要遇到的事,但祂沒有避免,反而面向耶路撒冷行去,像是迫不及待,以至門徒覺得希奇。主也先告訴彼得,他在雞叫之前,就要三次否認主;但彼得就是不能撐得過那四五個小時。可是,在主復活之後,預先告訴彼得,說他要伸出手來受人捆綁,帶他去不願去的地方,以至為主殉道;彼得並沒有尋求避免之法,只是好奇的想知道約翰的結局。可見預知未來,對於某些人不一定有好處;對於另外一些剛強的人,也不會逃避危險。

主揀選使徒保羅,先告訴他,要為主的名受許多苦,並沒把他嚇跑了。保羅自己說:“往耶路撒冷去,心甚迫切,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;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,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。”(徒二○:22-23)。路上也有人知道他將遇到的事,而且警告他。先是在推羅,那裏的門徒們“被聖靈感動,對保羅說:‘不要上耶路撒冷去’。”(徒二一:4)

保羅並沒有因此受阻卻步,一行人繼續往前走,到了該撒利亞,傳福音的腓利家中,有一個從猶太來的先知亞迦布,拿保羅的腰帶,捆上自己的手腳說:“聖靈說:猶太人在耶路撒冷,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,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裏。”這腓利有四個處女的女兒,是說預言的,顯然同意亞迦布的預言。聽見這話以後,“我們和那本地的人”,包括保羅的同工和腓利等,都苦勸保羅中止他的行程,不要去耶路撒冷自投羅網。

保羅沒有說他們的預言不是出於聖靈,相反的,正是印證聖靈給他同樣的一再指示;也不忽略他們好心的勸阻。但他心不在自身的安危,他說:“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?我為主耶穌的名,不但被人捆綁,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。”(徒二一:8-14)這是何等的心志!但遵主旨不問前程。

主選召保羅的時候就說:“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外邦人和君王,並以色列人面前,宣揚我的名。”(徒九:15)作為主的器皿,要成就祂的旨意,就是被粉碎豈不也應該嗎?

 

福音討厭的地方

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(徒二二:15)

注意裝飾的人,不喜歡他穿的衣服跟別人一樣;這與眾不同,才顯得出人頭地。如果人人都穿他一樣華美的衣服,他就得把自己新定製的高貴衣飾收藏起來。這樣,跟隨主的人都得穿“光明潔白的細麻衣”,也會使某些人感覺難堪的平等化。因此,廣告術的要點,就是要叫你覺得與眾不同。

福音是好信息,本來該受人歡迎才是;其討厭的地方,在於其唯一性和普及性。如果你說耶穌基督的道德教訓,不會引起甚麼反對;但說是唯一的救恩,“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”,就必然引起爭論。另一個遭反對的問題,是無論甚麼人都可以因信祂而得稱義;也許是在地上常為了生存空間而爭,恐怕天堂會太擁擠,不願意別人也得救。

這樣,當保羅引述亞拿尼亞的話說:“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,叫你明白祂的旨意,又得見那義者〔耶穌〕,聽祂口中所出的聲音;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,所聽見的,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”,在當時的猶太人聽來,必然是極不舒服。保羅繼續說到那天上來的異象:“主向我說,‘你去吧,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’!”(徒二二:14, 15, 21)這簡直有爆炸作用,群眾不僅認為這話不當說,而且喊叫說:“這樣的人…是不當活著的!”(徒二二:22)奇怪嗎?傳福音讓外邦人得救,他自己就該喪失生存權利。這算甚麼邏輯!

知道自己蒙神的恩典,作祂的選民,應當時時感恩。但如果把持“選民”思想,生怕人人都是選民,就等於沒有選民,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,是惹神忿怒的。

保羅深得主啟示,所以說:“我們看定了:人稱義是因著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難道神只作猶太人的神嗎?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嗎?是的,也作外邦人的神。”(羅三:28-29)因此,他又說:“無論是希利尼人,化外人,聰明人,愚拙人,我都欠他們的債;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,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…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。”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都包括在神的救恩計畫之內(羅一:14-16)。

我們應該體貼神的心意,叫萬人得救明白真道。如果我們自己吃飽了,不願別人像我們一樣吃飽;有衣穿卻為了不願別人跟我們一樣,寧讓他赤身,是何等的錯誤呢!

 

主的保證

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:放心吧!(徒二三:11)

有時聽到人說,看見主耶穌向他顯現;你不免要問:“為了甚麼?”可能這只是心裏沒有聲音的思想。雖然主沒有任何旅行的困難,但總有顯現的必要和意義:為了甚麼人?是甚麼事?在甚麼時候?

保羅是主所特別揀選的見證人,要將福音的信息帶到遠方去;但現在卻被關鎖在羅馬軍的安東尼營樓中。他可以看到下面聖殿中洶湧的人潮,卻沒有向他們作見證的自由。就在那時候,猶太人已經蘊釀著要害他的陰謀,心靈的壓力,是那麼沉重。夜,是那麼黑暗。

主耶穌站在保羅的旁邊。實際上,主是一直與他同在,絕不是得到報告才趕來看他;但如果保羅需要主顯現鼓勵他,告訴他不是孤立無援的,現在就是那個時候。

主站在旁邊,對保羅說:“放心吧!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,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。”(徒二三:11)

看當前的處境,保羅有許多使他懸心的理由;但主站在旁邊,成為他放心的保證。當年在加利利的湖邊,主曾經對門徒說:“渡到那邊去吧!”湖上風浪大作,小船幾乎要給波浪埋葬;但主說渡過那邊,就不會沉下水底。主發言斥責風浪,風浪就平靜了,他們立刻到了所去的地方。

主曾吩咐門徒,要從耶路撒冷,直到地極,為祂作見證;現在,他就要走向羅馬,在外邦人和君王面前,宣揚主至榮至尊的名(徒一:8,九:15)。保羅蒙召的時候,主向他是如此指示的;現在,主再向他顯現,提醒他,信實的主,並不曾忘卻祂的應許。我們只要交託祂,祂必保守直到那日。

當夜,主先對祂的僕人講了。那正是猶太人陰謀成形的時候。第二天天亮了,他們聚結起誓,相約要埋伏殺害保羅;保羅少年的外甥,竟“恰巧”聽到了(可見主的安排從不錯失),告訴羅馬千夫長,差人護送保羅,安全到達了該撒利亞的巡撫那裏,保羅就如同到了羅馬,脫出了猶太人的手。主的旨意是何等奇妙!(徒二三:12-35)

保羅知道,在耶路撒冷有患難捆鎖等待他,但他對主忠心絕不退縮。現在,信實的主向他保證,往羅馬的路,也是進入榮耀的路,事情也必完全如此成就。

 

對盼望卻步

公義,節制和將來的審判(徒二四:25)

對現今的世界不滿意,對將來的國度心有嚮往;但你要他決定採取行動,他就猶豫不定了。或是說,他知道真理,在基本上贊同,但不要把這標準用在自己身上。

我們總想,如果能有機會,坐在使徒保羅腳前受教,聽他講說三層天的奧秘,該有多好!有一個人,有這樣的機會,而且是機會屢次來敲門,恐怕他比當時多數人更幸運;可惜,他沒有善用這機會。這人是巡撫腓力斯。

史家說:腓力斯出身奴隸,後來得了自由,並得凱撒倖臣援引,官至巡撫。他居暴君的地位,卻有一顆奴隸的心;娶了羅馬分封猶太王希律的公主土西拉,從而“詳細曉得這道”。

腓力斯和他的夫人土西拉,對保羅所講復活的真理,顯然並不反對,而且有相當的了解,也表示興趣。他接近保羅,有兩年的時間,多麼叫人羨慕的機會!除了保羅的同工和以弗所教會之外,可算是聽受真理最久的人了;善於教導的保羅,還特地為他夫婦設計了適合他身分的課程:“講論公義,節制,和將來的審判”(徒二四:25)。他可以有資格,說是明白深奧的道理;不僅明白信基督耶穌的救恩,還教導他將來的盼望。

在今世有地位,不形成攔阻得救的問題;但注重今世的地位,想利用地位的人,才是真的攔阻。腓力斯聽了保羅講論;保羅不是只揀人喜歡的講,只講神的愛和天堂的喜樂,而是凡“神的旨意,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”(徒二○:27)。巡撫腓力斯聽到了“按著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”,就怕了起來,不想保羅再講下去;如果他接受了公義,節制的真理,哪怎能再貪污虐民?進項豈不是要減少許多?所以他不想再聽下去,就說:“你暫且去吧,等我得便再叫你來。”

但腓力斯還是想見保羅;因為知道他曾帶著外邦的捐款,賙濟猶太教會的窮人,必是有海外關係,就暗示只要送他一筆相當數目的錢,就可以得到釋放;“所以屢次叫他來,和他談論。”(徒二四:24-26)可惜保羅只當聽不懂他的意思,堅持“不肯苟且得釋放”(來一一:35)的信心原則。

聽道也肯捐錢的人,不一定上得了天堂;聽道想要得錢的人,一定不能得上天堂。兩年的時間過去了。

知道將來盼望,卻不肯悔改相信,躊躇卻步,何等可惜。

 

生死的辯論

又為一個人名叫耶穌,是已經死了…(徒二五:19)

基督教生死攸關的信仰中心,在外人聽來卻是無關緊要的辯論。當時的首長非斯都,只把保羅的事,當作許多案中的一件,而且他是斷大案,決大疑的權貴,對這種爭論感到大惑不解,認為無關宏旨,輕描淡寫的說到保羅被控告的意見:

“所告的,並沒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惡事;不過是有幾樣辯論,為他們自己敬鬼神的事,又為一個人名叫耶穌,是已經死了,保羅卻說他是活著的。”(徒二五:18-19)

他言外之意,似乎以為這種事不值得他理會,而且也沒有把握如何查問,所以“心裏作難”,很願意讓亞基帕王也來聽審,看他有甚麼意見,好申報羅馬。

其實,絕大多數的猶太人,對保羅所信的神和復活,都不反對;只是他們不願承認,耶穌是神所立的彌賽亞;那些宗教人,又為了說不出口的自私理由,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。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,那正是合了他們的心願;但在三天三夜之後,耶穌復活了,證明祂是永生神的兒子,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。因此,他們煩惱的是:使徒“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!”還不多久之前,彼拉多洗手表示“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”;猶太宗教人卻當著官府面前,拍胸說:“祂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!”(太二七:24-25,徒五:28)前後的態度何其不同。而且使徒更作見證說:“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,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祂復活;神且用右手將祂高舉,叫祂作君王,作救主,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。”(徒五:30-31)祂的復活升天,是基督教信仰和盼望的中心。

保羅更清楚的堅言說:“赦罪的道是由這人〔基督耶穌〕傳給你們的,你們靠摩西的律法,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,信靠這人,就都得稱義了。”(徒一三:38-39)這使以律法誇口的猶太人,失去了傳統的榮耀和盼望。他們不惜用一切的手段,定要使保羅的聲音止息。但他不妥協的中心信息,是說:耶穌的“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”(羅四:25),在神面前不算為有罪。

歷史的灰塵,掩埋了羅馬的光輝。幾個世紀之後,非斯都的名字只有很少的人知道;而他認為不足輕重的基督教,卻征服了羅馬帝國,全世界都記念基督的降生,以為紀元,基督復活的日子,成為休息的日子,包括不信從祂的地區。

 

像我一樣

我向神所求的…就是都要像我一樣(徒二六:29)

很多人都知道,爭訟是不得已的事。使徒保羅因為傳揚福音,被本國的人控告,長久關在監獄中;卻成就了主選召他的時候預定的,“在外邦人和君王…面前宣揚我的名”,為主作見證(徒九:15)。這主所用的器皿,果然有機會站在堂前,以嫌犯的身分,向審判他的巡撫非斯都與亞基帕王傳福音。保羅被准許暢述他的證詞,在結束的時候,保羅說:

“亞基帕王啊,你信先知嗎?我知道你是信的。”亞基帕對保羅說:“你想少微一勸,便叫我作基督徒啊?”保羅說:“無論是少勸,是多勸,我向神所求的,不但你一個人,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,都要像我一樣;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鏈!”(徒二六:27-29)

如果用最簡單的話,解釋傳福音的理論,就是要所傳的對象“像我一樣”。當然,這是說先設的條件是,我和別人不一樣。因此,我不要跟別人一樣,而是要別人跟我一樣。

我們無論作甚麼事,都要有預期的效果;這就是傳福音的預期效果:“像我一樣”。

這表示我們有真誠的信仰。甚麼樣的信仰,帶人到甚麼境界。保羅詳細把他的信仰歷程,擺在他的聽眾面前,從他的出身,迫害聖徒的惡行,說到他的悔改轉變,與受迫害的原因。是為了信仰,才會有這些事,才會到今天這樣子。

這表示我們有真誠的盼望。保羅奉主差遣:“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,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,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;又因信我,得蒙赦罪,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。”(徒二六:18)

這表示我們有真誠的勸請。“我們作基督的使者,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,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。”(林後五:20)真是與主同心同工。這樣的人才可以說:“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”(林前一一:1)

這表示我們不靠自己力量。“我向神求”,是體貼神的心意,願意萬人得救,明白真道;絕不是為了自己有甚麼好處,更不是要交結權貴,而是為了人的好處。

對於自以為“有”甚麼的人,認為基督教夠不上他們接受的水準,不值得考慮;你可以邀請他們“像我一樣”嗎?

 

風浪中的信心

我信神,祂怎樣對我說,事情也要怎樣成就(徒二七:25)

好天氣的信心,是容易的。春暖日麗,波平如鏡,一帆風順,朋友們也都一同歡樂,誰還有甚麼抱怨,甚麼疑慮?怎能不心境像天氣一樣的開朗?

但在狂風怒浪中,情形就不一樣了。太陽不再露面,也看不見星月的光芒,似是跌落到沒有盡頭的失望深谷,尋不著方向。這是需要信心的時候。

在該撒利亞的監獄裏,已經度過了漫長的兩年。有不少人因為保羅的遭遇,信仰發生了動搖:如果不是他作了惡事,行了錯路,是神的旨意,哪至於被關在監裏?如果神有統管萬有的主權,為甚麼會讓祂的僕人受拘禁,不能出去為祂作工?如果他傳的是真道,為甚麼會受那麼多的人反對?

現在,這個有名的囚犯保羅,在航往羅馬的船上。雖然,他知道,是神在引導前面的路;但看起來沉入海底的可能更大得多。他相信,神有完全的主權,一切都在祂掌握之中,因此失望和憂慮都是罪,是懷疑神的權能;但在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的情況,懼怕的陰影,還是爬上了心頭,揮之不去。

在一個忘了日子的夜裏,主的使者站在旁邊說:“保羅,不要害怕!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,並且與你同船的人,神都賜給你了。”(徒二七:24)真奇妙,神不僅保守拯救祂的僕人,連同保羅在一起的人,也都因他蒙恩惠。

那時,太陽仍然沒有出現,風浪仍然沒有平靜。保羅就能夠憑著信心宣告:“眾位可以放心,我信神,祂怎樣對我說,事情也要怎樣成就。”神既然叫他去羅馬,應許他站在該撒面前,就不會讓他未到羅馬前沉在海底;如果那樣,還有誰能向外邦君王見證萬王之王基督,使福音終於佔領他們的宮殿?保羅深知他所屬所事奉的神,有主權和大能,是完全可信的,所以有信心,就這樣說話。(徒二七:21-25)

我們不難了解,約拿違背神的旨意,會遇見風浪。但我們有時會不明白,為甚麼行主的道路,還不免遇見風浪。可以問保羅同船二百七十六個見證人;以後登上了岸,米利大島上的土人(徒二八:1-10),他們如何成為基督徒。

神是掌管宇宙的神。風浪也會成就神的旨意;神的道在海中,祂的路在大水中,祂的腳蹤無人知道。(詩七七:19)

 

被囚的自由

並沒有人禁止(徒二八:31)

經過長久的海上航行,踏上了陸地,仿佛還感覺到顛簸。但保羅從亞平大道,步向羅馬的時候,卻如同凱旋的將領,雖然他更像是行列中的俘虜。

對保羅來說,這是神的應許在他身上更近於成就的時候。雖然,“必定站在該撒面前”(徒二七:24)的話,還不是明天就能實現的,但保羅已經到達西方世界的首都,耶穌基督的見證,可以從這裏傳向世界各地。“條條大路通羅馬”的話是真的,那麼,從羅馬豈不也有條條大路通向各地?福音的真光,可以從這裏照向世界。

保羅可能想到,在六個世紀之前的耶利米。那位先知也是為主的道被囚在監獄裏,被拘押不能自由行動;但神叫他藉各國來到耶路撒冷見猶大王會議的使臣,把神的信息傳送各地,叫各國都知道神的旨意(耶二七:2-11)。

現在,保羅為福音作了帶鎖鏈的使者,但他的決心和信念不曾改變: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道。現在,他已經脫離了猶太人的手,見到了長久切望見面的教會,彼此團契,是何等安慰(羅一:8-13)!這都是由於神引導他,賜給他見證的機會。現在,他的人是在縲絏之中,但福音的門卻是敞開的,誰都不能夠禁阻。

保羅自己比誰都清楚知道,是因為猶太人的苦害,他才到今天的地步;但他總是難以忘記他的弟兄,和骨肉之親,時時為他們憂愁傷痛(羅九:2-3)。因此,他到了羅馬之後,疲勞未除,前途不明,在長久水陸困頓下,顧不得好好休息,第三天,就請當地的猶太人首領,“來見面說話”,談論以色列人所指望的,和他為甚麼被捆綁(徒二八:17-20)。以後,保羅又把所租的房子,變成了猶太人在羅馬的社區會堂,足足兩年的時間,不灰心的傳揚福音。雖然在狹窄困迫的環境,卻寬闊自由,“凡來見他的人,他全都接待,放膽傳講神國的道,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,並沒有人禁止。”(徒二八:28-31)

他把救恩也傳給外邦人,連“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”,也聽到福音,包括“該撒家裏的人”(腓一:13,四:22),蒙恩歸主,這是福音不易達到的死角。而且保羅在那裏寫信給教會,建立聖徒,真是“神的道卻不被捆綁”(提後二:9)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