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詩篇:頌讚的詩籟

頌讚的詩籟

 

  主耶穌復活之後,在向門徒顯現的時候,堅定他們的信心,所用的方法是講解聖經,告訴他們,“摩西的律法,先知的書,和詩篇上所記的,凡指著我的話,都必須應驗。”(路二四:44)摩西五經畫出了主耶穌的頭,先知的書預言祂的手和腳,但詩篇寫出了祂的心。如果一幅圖畫所畫的只是平面的外形,就不夠生動;是神情和心靈,使其生動活潑。
  希伯來書記著:“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,就說:‘上帝啊!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,你曾給我豫備了身體;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;那時我說:上帝啊!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;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’。”(參來一○:5-7)這經文是引自詩篇,講到主耶穌在世的工作(詩四○:7)。
  主耶穌被釘十架受死的時候,最後的話是引自詩篇(參詩二二:1,三一:5,太二七:46,路二三:46)
  在主耶穌復活之後,彼得在五旬節聖靈降臨時,代表教會宣告主耶穌是彌賽亞的信息,是引自詩篇(參詩一六:8-11,徒二:25-28)而更用詩篇第二篇的豫言,宣告主耶穌是基督,
是彌賽亞(參徒四:25-26)。
  馬丁路德(Martin Luther,1483-1546)稱讚詩篇,因為其中記載聖徒對上帝透露最真摯的心聲。他說:

在其中,你能看透所有聖徒的心懷,就如看透美麗的花園一樣──不僅如此,還就如看透天堂一樣,看見心田,因上帝的恩澤而從各種愉快的思想中,開放美麗的鮮花。在另一方面,在哪裏能找到比哀哭的詩篇憂傷更悲憫的表達呢?在其中,你又看透所有聖徒的心懷,就如看透死一樣,甚至看透地獄一樣。在上帝的震怒之下,各式各樣的煩惱都出現了,那是多麼的悽慘幽暗!同樣的,當他們提到恐懼與希望的時候,他們的言辭也是如此盡致。(一五三一年版德文譯本詩篇序文,戴盛譽譯。見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:路德選集下。基督教文藝出版社)

  在每種語文中,詩都是最古老的文學體裁。有人以為詩與宗教同樣古老,而且與宗教有關。莊生(Ben Jonson,1572-1637)說,詩“似是超乎凡人的語言。”因此,詩是超越“言志”的境界。

    自然與神言

  倍肯(Francis Bacon,1561?626)說,人藉著神的工作和神的話,可以認識祂。詩篇這樣說:

 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;穹蒼傳揚祂的手段。
 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;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。
  無言無語,也無聲音可聽。
  祂的量帶通偏天下,祂的言語傳到地極。…

 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,能甦醒人心;
 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,能使愚人有智慧
 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,能快活人的心;
 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,能明亮人的眼目
 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,存到永遠;
 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,全然公義。…(詩一九:1-4,7-9)

  這“神的工作”(God's Work)與“神的言語”(God's Word),構成基督教詩章的靈感來源。以詩章歌頌“神的工作”的,是最常見的作品。這是由於詩人看見神所創造的大自然,美麗壯偉,而且有規律,由受造之物,使人對於那位創造者興起莊嚴肅敬的感覺。在這類作品中,有的恬淡寧誰,使讀者如沐於清泉溪流,感覺到靈魂透明,舒暢安息。有的氣勢巍然磅礡,叫人有面對山嶺海洋的感覺。有的是描述自然的愛,使人感到陽光煦育,溫暖可愛。這些作品所表現的,是一種真純的宗教感,讀來與非基督徒作品的差別不大,但有自然之美,可以使人滌盪塵思俗慮,安靜默想,可以想到上帝。例如詩篇第一百二十一篇:

  我要向山舉目。
  我的幫助從阿而來?
 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。…

這是從自然景象,想創造大自然的神。再看主耶穌說:

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,也不種,也不收,也不積蓄在倉裏,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;你們不比飛鳥貴重的多嗎?…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,怎麼長起來,它也不勞苦,也不紡錢;然而我告訴你們,就是所羅們極榮華的時候,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!…(太六:26-29)

顯然的,這比敬畏肅然的宗教感更進了一步,把對神的信仰與我們個人生活實際,拉近了一些。也許,這還不離我們自然的思想多遠;但主耶穌更說:“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.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”(太六:33)這就是神的話把我們的思想,提升到一個遠遠超越自然的層面了。
  我們看到陽光,感覺到溫暖;也知道雨會滋潤土地。如果只想到自己,人會恨炎熱,避泥濘;但想到這是滋養萬物所需要的,必然會想到創造這一切,定規這一切的神。但主耶穌說:

他叫日頭照好人,也照歹人;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。…所以你們要完全,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。(太五:45-48)

這又是神的話,把我帶到更高更深的思想。當然,神的話最大的恩惠,是使我們認識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,藉著祂而認識真神,得到永生。因此,這是教會中歷代聖徒歌頌的對象。

    神言與懺悔

  “耶和華的律法全備,能甦醒人心。”
  神的話發出光照,使沉睡的人醒過來,而憂傷痛悔。詩篇第五十一篇,就是大衛由內心深處認罪的詩;第三十八與三十二篇,也屬這一類的詩。據說,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把詩篇第三十二篇貼在牆上,時時誦讀流淚。越是明白神的話的全備,越知道自己的殘缺虧欠,向神悔改求恩。基督教詩中,特別是清教徒思想的詩,就有這種看到內心深處的不朽詩作;有些且可在我們的聖詩集中見到。

    神言與爭戰

   “耶和華的法度確定,能使愚人有智慧。”
  神的話是確定不移的法度,也使奉獻信從的人,有道德責任去遵行。但人或因情感的不穩定,或受外在事物的影響,不能達到這標準,或不能恆久持守這法度,就產生了罪疚感,有內心的緊張,掙扎,情緒上的苦悶。最多數傑出的詩,是在這種情形下孕育,產生。莎士比亞(William Shakespeare,1564?-1616)的十四行詩集中,第一百二十七至一百五十四首一組,稱為“黑婦人詩叢”(The Dark Lady),很可能就是記述這種心靈的爭戰。在莎氏悲劇裏,如漢勒特(Hamlet),也有這種苦悶掙扎的矛盾情形。在別的詩裏,也時所見。但人若順從神智慧的話,就能超脫這種熬煉,有喜劇的結束。

    神言與喜樂

  “耶和華的訓詞正直,能快活人的心。”
  被聖靈感動而生發的喜樂,是基督教詩中最美麗動人的光彩。有時詩人處在憂苦疾病不幸的環境裏面,但卻唱出和悅的音韻。而這喜樂的最高室,莫過於彌賽亞的榮耀再臨,迎娶祂的新婦:

  我心裏湧出美辭,論到我為王作的事──
  我的舌頭是快手筆。
  你比世人更美;在你嘴裏滿有恩惠。
  所以上帝賜福給你,直到永遠。
  大能者啊!
  願你腰間佩刀,大有榮耀和威嚴。
  為真理,謙卑,公義,
  赫然坐車前往,無不得勝。(詩四五:1-4)

這種洋溢的喜樂,使人能受到感沾,在聖經以外很難找到。韓德爾(George Frideric Handel,1685-1759)的彌賽亞,唱到

  眾城門哪,你們要抬起頭來!
  永久的門戶,你們要被舉起!
  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!(引自詩二四:7-10)

英王喬治二世(GeorgeII)不自覺的從位上起立,全體也都肅立;以後隨成為演奏時的慣例反應。
  是的,當詩人敏銳的眼睛,看到主降臨的榮光,那極重無比的榮耀,越行越明亮的前程,難怪歷代的詩人蒙恩後,想到主的慈愛,救恩的全備,不能不感恩頌鑽,自然的寫出喜樂的心聲!

   神言與憬悟

   “耶和華的命令清潔,能明亮人的眼目。”

 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蒙光照之後,“將萬事當作有損的”,以認識“主耶穌基督為至寶”,為祂“丟棄萬事,看作糞上,為要得著基督。”(參排三:7-8)神的話也是這樣不斷的照亮人的心,使人有正確的價值觀,更感動詩人寫出“寧願有主耶穌”的詩歌。赫柏特(George Herbert,1593-1633),但恩(John Donne,1572-1631)都是這樣的詩人。見證這樣轉變的詩,也就有不少好的作品。文涵(Henry Vaughan,1621?-1695)的“重生”(載於火石花 Sllex Scinillians),是許多例子中的一個。

    神言與聖潔

  “耶和華的道理潔淨,存到永遠。”
  神的話不但使人看見自己的罪,更使人嚮慕基督的聖潔完全,從心裏發出“主我願像你”的呼聲,願意跟從主的腳蹤。聖徒的心願是:

  有一件事,我曾求耶和華
  我仍要尋求;
  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
  瞻仰祂的榮美,在祂的殿裏求問。(詩二七:4)

  他渴想“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。”(詩二九:2)並且求告主:“願我口中的言語,心裏的意念,在你面前蒙悅納。”(參詩一九:11-14)
  只有主的話,能使人渴慕,期求像主的聖潔完全,這也是詩中的主題之一。

    詩人,詩,及其影響

  詩的影響力,鉅大而久遠,是難以估計的。因為那是由心靈發出,而進入人的心靈。
  我們所熟知的,有馬丁路德所作的聖詩“堅固保障”歌,對鼓舞宗教改革,有不可磨滅的功績。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-1832)稱路德是德國歷史上最勇猛的人物。因為他對神的話有堅定的信仰,而把詩篇第四十六篇,用詩歌表達出來,使許多人得到鼓勵。同樣的,衛斯理兄弟和懷特腓(Wesley Brothers, George Whitefield),領導十八世紀英國的復興運動,把一個頹廢黑暗的英國,從絕望中拯救出來;聖靈的火到處燃起,使英國成為遠方佈道的發源地,流出活水滋潤遍世界。而衛斯理兄弟所寫的數千首詩,隨風飄揚,唱出了希望,拯救了無數沉溺的靈魂。
  在十八世紀的英國,有一個少年約翰.紐屯(John Newton, 1725-1807),他的靈魂在最黑暗沉淪的邊緣。他是個品德敗壞的水手,而且從事在非洲獵捕販賣黑奴的生意。但他母親白髮蒼蒼,在一間貧窮空洞的屋子裏,為人洗衣服;卻一邊堅信不捨的為她的兒子祈禱,求神使他悔改。奇蹟發生了。在一次危險的海難中,紐屯悔改得救了,並且成為奉獻傳福音的人,同時寫作聖詩,其中一首“奇異恩典”("Amazing Grace")歷年來迭次被選為最為人喜愛的詩。但他難以忘記自己早年販奴的罪;他影響了英國政冶家衛勃福斯(William Wilberforce,1759-1833),促成在英國的廢除奴隸制度。在一七九二年,美國紐澤西大學(今普林斯頓大學)頒授給他榮譽學位,同時獲頒榮譽學位的,有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哈密爾頓(Alexander Hamillo)及第三任總統傑弗生(Thomas Jefferson),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。
  在許多因紐屯信主得救的人中,有個憂鬱征的詩人庫坡(William Cowper, 1731-1800)。有一天,他叫了一部街車載他到倫敦大橋,但那車夫轉來轉去很久,最後承認他迷路了,找不到那裏。庫坡轉向返家,謝了那車夫救他;原來他想到橋上躍下泰晤士河的,竟自殺不成。他寫的詩歌“贖罪泉源充滿寶血”(“The Is A Fountain Filled with Blood”),至今仍為聖徒所愛唱。他住在俄尼(Olney)約翰.紐屯的家裏六年,二人合著了有名的俄尼詩集,收集聖詩有三百多首,其中有六十八首是庫坡的作品,使許多人得到幫助。
  在聖徒的生活中,有數不完的聖詩的見證。詩歌使人的生命改變,使世代復興,使沉悶的心歡唱,鼓舞聖徒為道奮戰,叫殉道者勇敢捨生,激勵在病榻上垂危的人快樂的迎向死亡,以音樂輕快的翅膀,默載著他們飛向永生。
  願華人文宣士們,也能在聖靈感動之下,寫出美妙的詩歌,造益人的性靈,使人超越喧囂的市聲,物質的吸引,與錫安聖山更近。
  “求你開我的眼睛,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。”(詩一一九:18)
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